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6篇
外科学   31篇
综合类   171篇
预防医学   7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78篇
中国医学   44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HMGB1)基因对裸鼠人上皮性卵巢癌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对数生长期的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SKOV3 细胞建立裸鼠人上皮性卵巢癌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HMGB1-siRNA 组,分别在接种细胞后第7、9、11、14、16 天于荷瘤鼠腋下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和HMGB1-siRNA。3 周后颈椎脱臼法处死裸鼠、分离肿瘤组织,测量肿瘤的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以Tunel 染色法检测移植瘤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 检测移植瘤组织中HMGB1、STAT3、p-STAT3 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VEGF-A的表达和微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MGB1-siRNA组的肿瘤体积增长速度减缓,第21 天起HMGB1-siRNA组的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HMGB1-siRNA 成功敲降了移植瘤组织细胞中HMGB1 mRNA的表达,移植瘤组织中HMGB1-siRNA组的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34±8)% vs(6±2)%,P=0.04],HMGB1 和p-STAT3 表达显著降低(P<0.05),VEGF-A表达和微血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敲降HMGB1 基因可能通过抑制HMGB1/STAT3 信号通路降低VEGF-A的表达和微血管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和减缓移植瘤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136例舒张性心衰患者依照随机单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同时给予缬沙坦、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托洛尔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VRT、E/A指标较同时点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8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舒张性心衰疗效可靠,是阻滞舒张性心衰发展的重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q PCR法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mec A基因,以期快速精准诊断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初步判断耐药情况。方法从NCBI数据库下载金黄色葡萄球菌nuc、atl、ica B、fnb A、hla、srap基因序列用于鉴定标志筛选,mec A基因序列用于MRSA标志筛选;经DNA MAN比对后,选择各基因保守区分别设计1~2套引物、探针,建立单重及双重q PCR,用临床分离株及标准菌株筛选出检测性能最好的基因片段作为检测标志物,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鉴定和耐药双重q PCR检测方法,并进行性能评价。结果经筛选,金黄色葡萄球菌atl基因(CP009361.1:1010217~1010341)、mec A基因(KF058908.1:1715~1843)两片段检测性能最优,将其作为标志物建立双重q PCR法。该方法的检测下限均低至4 copies/反应;扩增线性范围均达2.0×102~8copies/m L。33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含94份MRSA)培养阳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335份,MRSA 94份;95份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阴性的患者样本中,q PCR法分别检出SA 17份,MRSA 4份,经PCR产物测序,与标准菌株同源性均≥90%。双重q PCR法从样品处理到报告结果≤2.0 h。结论 q PCR法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可望提高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诊断能力并实现快速检测,为尽早精准治疗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菖蒲郁金汤对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 syndrome, TS)模型大鼠突触体中SNARE蛋白复合体的调控作用, 揭示菖蒲郁金汤治疗TS的药效机制。方法  选择3周龄SD大鼠240只, 依据随机数字表将SD大鼠分为空白组(60只)和造模组(180只), 采用3, 3'-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制备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 再次随机将造模组大鼠分为模型组、硫必利组及菖蒲郁金汤组,每组60只。从造模完成后次日(即d0)开始灌胃给药, 空白组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 其余各组给予相应药物, 每日1次, 连续给药4周。各组大鼠分别于第0、7、14、21、28天(即d0,d7,d14,d21,d28), 随机抽取12只大鼠, 麻醉后取纹状体, 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纹状体中的突触体, 并在透射电镜下进行形态学鉴定。ELISA法检测纹状体多巴胺(Dopamine, DA)含量,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突触体中SNAP-25、Syntaxin-1a和VA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纹状体上述指标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 模型组各观察点纹状体中DA含量降低(P < 0.01), 突触体/纹状体中SNAP-25、Syntaxin-1a、VA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 P < 0.01);与模型组相比较, 硫必利组及菖蒲郁金汤组在干预期间的各观察点(d7,d14,d21,d28)纹状体中DA含量以及突触体/纹状体内SNAP-25、Syntaxin-1a、VAMP-2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在治疗结束后(d28), 菖蒲郁金汤组突触体中SNAP-25、Syntaxin-1a、VAMP-2 mRNA, Syntaxin-1a蛋白及纹状体中SNAP-25、VAMP-2蛋白的表达高于硫必利组(P < 0.05, P < 0.01)。结论  菖蒲郁金汤通过调控SNAP-25、Syntaxin-1a、VAMP-2的表达促进DA的释放, 进而发挥其抗抽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6.
超声检查:仪器使用GE 400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4MHz。  相似文献   
7.
机体毒鼠强负荷与临床表现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尿毒鼠强含量在毒鼠强中毒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统计分析毒鼠强中毒患者抽搐类型、意识障碍程度、取样时间与血、尿毒鼠强量的关系。结果血、尿毒鼠强含量随抽搐加重、意识障碍程度加深而增加。全身抽搐患者血、尿毒鼠强量非常显著高于局部抽搐、无抽搐者。重度意识障碍患者非常显著高于轻度意识障碍、无意识障碍者。取样当时、取样当天的血、尿毒鼠强量与抽搐类型、意识障碍程度的关系相似。结论 血、尿毒鼠强量是毒鼠强中毒诊断的特异指标,根据血、尿毒鼠强量可将毒鼠强中毒分为轻、重二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2020年2月暴发期(t1)和6月缓解期(t2)广东省定点收治医院护理人员的心理状况差异。方法 分别在疫情暴发期和疫情缓解期对广东省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治点73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通过焦虑自评(GAD-7量表)、抑郁自评(PHQ-9量表)、应激自评(PSS-10量表)评定护理人员的两个不同时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73名研究对象的焦虑水平在t1的得分[4(1,7)]高于在t2的得分[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24,P=0.000);女性护理人员在疫情不同时期的焦虑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757,P=0.011)。63名女性护理人员的抑郁水平在t1的得分[4(3,6)]高于t2的得分[3(2,5)](Z=-2.098,P=0.036)。总体抑郁水平和应激水平在不同时期不存在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和居住状态对护理人员在不同时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道菌群分布和种类的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23(IL-23)/IL-17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例UC活动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新鲜粪便标本,采用直接涂片镜检和传统细菌培养鉴定法分析菌群分布;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菌群种类的变化;常规检测血红蛋白、白蛋白、血沉和C反应蛋白水平;经结肠镜活检取UC患者正常及病变肠黏膜组织,进行Mayo评分和Baron分级,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观察IL-17和IL-23表达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比,活动期UC患者菌群失调程度明显升高(P0.05);(2)需氧培养结果表明,活动期UC患者的大肠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P0.01),肠球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厌氧培养结果发现,活动期UC患者的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较正常人显著减少(P0.01);(3)目标菌属定量分析表明,UC患者粪便中大肠杆菌、拟杆菌、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相对定量较正常人显著降低,肠球菌数量明显升高(P0.01);(4)与对照组相比,UC患者血红蛋白无明显改变,白蛋白明显降低(P0.05),血沉和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P0.01);(5)UC患者Mayo评分显著升高(P0.01),Baron分级显著增加(P0.01),结肠组织病理改变明显(P0.01);(6)与对照组比较,UC患者表达丰富的IL-17和IL-23(P0.01);(7)相关性分析表明,IL-17和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Baron分级(r=0.717,P=0.02;r=0.849,P=0.016)和病理组织学评分(r=0.660,P=0.030;r=0.675,P=0.032)呈正相关;同时,IL-23表达的平均吸光度与大肠杆菌数量呈明显负相关(r=-0.669,P=0.025),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872,P=0.010),IL-17表达的平均灰度值与肠球菌数量呈正相关(r=0.764,P=0.046),但二者与其它目标菌属的数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活动期UC患者存在明显的肠道菌群失调,改变的细菌与患者炎症程度密切相关。IL-23/IL-17轴作为UC发生发展的关键因子,与肠道菌群含量的变化可能存在一定关联,其相互作用在UC的病理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