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0 毫秒
1.
目的 了解消防员目前健康状况,为相关部门制定加强消防员健康保护及消防作业防护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针对我市2011年1084名消防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 本次消防员职业健康检查受检率93.45%,检查项目异常人数检出率高达99.54%,消防员职业禁忌证检出率8.12%,不符合消防员体格标准检出率26.66%,消防员患病率高达83.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6,P<0.01).结论 消防员健康状况应引起管理层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船员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探讨主要的异常指标,提出针对性的预防保健措施。
  方法  选择深圳市某能源集团船舶作业公司的241名男性船员作为观察组,选择某医院的236名男性医生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观察组人员总胆固醇(TC)偏高(占21.58%)、甘油三酯(TG)偏高(占19.92%)、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偏高(占17.84%)、直接胆红素(DBIL)偏高(占19.92%)、总胆红素(TBIL)偏高(占21.16%)、肌酸磷酸激酶(CK)偏高(占12.86%)、血尿酸(BUA)偏高(占19.92%)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75%、10.59%、7.20%、11.02%、10.17%、4.24%、7.63%,P < 0.01);两组人员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间接胆红素(IBIL)、肌酐(Cr)、尿素氮(BUN)、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异常检出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船员血液生化指标检查结果表现出以血脂代谢紊乱、胆红素增高、CK增高和BUA增高为主的改变,这些改变是船员的膳食结构、职业性噪声接触、心理健康状况较差、轮班作业和不良生活习惯(例如吸烟、饮酒、缺乏必要的健身运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船员应注意调整膳食结构,加强对噪声的个人防护,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定期进行健康监护,以改善个人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某核电站放射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损害情况,为评价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 对某核电站放射工作人员进行连续5年(2010-2014年)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检测。比较不同年份、不同工龄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 该核电站1 822名放射工作人员总的微核率为0.09%,总的微核异常检出率为1.01%。各年度微核率、微核异常检出率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趋势χ2=125.89、15.77,P<0.01)。未发现微核率、微核异常检出率随工龄增大而增高的趋势(趋势χ2=3.67、3.89,P>0.05),但各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5.58、27.09,P均<0.01)。 结论 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明显高于国外报告数据,应加强对放射工作人员的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初步探讨人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derived factor,PEDF)作为正己烷早期神经毒效应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28名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病例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匹配,选取接触正己烷未出现周围神经中毒症状的作业工人56名作为接触组,不接触正己烷等有机溶剂且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作业工人56名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肘静脉血并检测血清外泌体中PEDF水平。对病例组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采用方差分析比较病例组、接触组以及对照组PEDF水平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病例组PEDF与神经肌电图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病例组与接触组、对照组间血清外泌体PEDF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病例组血清外泌体PEDF水平高于接触组(P <0.05)、而接触组血清外泌体PEDF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此外,对病例组血清外泌体PEDF水平与其神经肌电图4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PEDF水平与腓总神经的下肢远端运动潜伏期为正相关(r=0.62,P <0.001),与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镉作业男性工人的尿镉水平和血清性激素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方法 2008年11月,根据某镉电池工厂工作场所空气中镉浓度检测结果选取该工厂装配、充电、碰焊3个镉作业车间男性工人各40人作为低、中、高浓度接触组,并选取未接触镉作业的40名男性工人作为对照组,测定尿镉、尿肌酐(Cr)、血清睾酮(T)、促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生成素(LH)的水平,并计算尿镉异常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中、高浓度接触组尿镉浓度和异常率以及血清FSH和LH浓度均较高,血清T的浓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工作场所空气中镉浓度的升高,镉作业工人的尿镉浓度和异常率以及血清FSH和LH浓度均呈上升趋势,血清T的浓度呈下降趋势.与工龄<3 a组比较,6~9 a组和>9 a组尿镉浓度和异常率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着工龄的增加,镉作业工人的尿镉浓度和异常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工龄增加、工作场所中镉浓度超标是导致尿镉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镉暴露可对男性工人的生殖系统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6.
虞敏  周金鹏  李倩兰 《职业与健康》2011,27(16):1806-1809
目的评价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铅、尿铅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铅作业男性工人的血清中性激素水平的改变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2011年1月,选取深圳市某蓄电池厂铅作业男工120名作为接触组,按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含量的水平分成高、中、低3个接触浓度组;并选取来自同一家工厂未接触铅作业的40名男工作为对照组,测定4个组人群的血铅、尿铅、血清睾酮、FSH(促卵泡刺激素)及LH(促黄体生成素)的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工作场所空气中铅浓度平均为0.29mg/m3,样品超标率为90%;3个接触组血铅、尿铅含量、尿铅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各接触组间血铅水平及异常率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工龄的增长,工人血铅、尿铅水平和异常率均有升高的趋势;中、高浓度接触组工人的血清睾酮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而血清FS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接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在该次研究的条件下,工龄增加、工作场所中铅浓度超标是导致血铅、尿铅水平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铅暴露可能对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的性激素分泌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对男性工人的生殖系统产生内分泌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芳林  张凝宇  李辉  李倩兰  王金林 《广西医学》2015,37(3):305-306,320
目的 探讨氯化镉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HK-2细胞)形态及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 用DMEM培养液传代培养 HK-2 细胞,生长至 70% ~80%融合时随机分成6 个组, A、B、C、D、E 组分别加入5 μmol/L、10 μmol/L、20 μmol/L、50 μmol/L、100 μmol/L氯化镉终浓度,每组2 个平行细胞瓶,继续培养24 h,终止培养. F组不加氯化镉,作为对照. 培养24 h后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采用MTT试验检测各组光密度值( OD值) ,计算细胞存活率. 结果 对照组、A组、B组的HK-2细胞形态均无明显变化;C组 HK-2 细胞开始发生形态学变化,细胞活力下降. C组、D组、E组HK-2细胞存活率低于对照组(P<0.01),A组、B组HK-2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20 μmol/L浓度以上的氯化镉对HK-2细胞造成损伤,致细胞形态破坏,细胞存活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核电系统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提供一定的健康资料。方法 选择2011-2017年在我院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部分核电系统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分析7年间员工的健康状况。结果 2011-2017年期间首次职业健康检查的核电系统工作人员中未检出疑似职业病人员,检出职业禁忌证人员共527人,全部结论均未见异常人员170人,每年95%以上的工作人员均检出其他疾病或异常结果,且7年内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职业禁忌证检出人数中构成比最高的为放射线作业人员,但检出率最高的为高气压作业人员。异常率比较高的体检项目主要有眼科、血常规、心电图、肝胆胰脾B超、纯音测听、肝功能、血脂及耳鼻喉常规检查。结论 核电系统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确实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应该引起行业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进一步加强对该系统工作人员的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在人群中论证外周血红细胞共价交联血影蛋白(Sp)作为正己烷神经毒效应替代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15名职业接触正己烷的工人作为接触组,将其中神经-肌电图异常的5人分类为慢性正己烷中毒前期接触者,其余无神经-肌电图异常的10人分类为一般接触者;选取无正己烷接触史的10名身体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肘静脉血并提取红细胞膜蛋白。聚丙烯凝胶电泳分离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膜蛋白后,分别用考马斯亮蓝和硝酸银染色分析蛋白交联情况,并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交联蛋白是否为Sp。比较不同组间共价交联Sp阳性率差异。
结果 所有膜蛋白样本电泳后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均未显示高分子量交联条带,但部分蛋白样本电泳后经硝酸银染色显示交联条带,经免疫印迹实验证实交联条带为Sp。中毒前期接触者共价交联Sp阳性率(100%)高于一般接触者(10.0%)(P < 0.01)。
结论 外周血红细胞共价交联Sp有可能作为正己烷接触人群神经毒效应替代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职业性镉作业观察对象尿镉及肾小管损伤效应标志物水平的变化, 比较脱离镉作业6年后镉作业观察对象尿肾小管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
方法 选取8例职业性镉作业观察对象, 对2009-2014年度的尿镉、尿β2-微球蛋白及尿维生素A结合蛋白(即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进行跟踪观察。2014年用ELISA法检测观察对象及正常对照组尿肾小管损伤分子-1(KIM-1)的水平。
结果 停止镉作业后, 观察组的尿镉平均水平略有下降趋势, 但各年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镉接触后, 观察组尿β2-MG水平和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一直维持在正常范围。观察组各年度尿β2-MG水平、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止镉接触6年后, 观察组尿KIM-1的水平(1.37 ±0.61) ng/mL, 对照组为(0.62 ±0.35) ng/mL, 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镉作业观察对象脱离镉接触后, 尿镉水平下降不明显, 传统的肾小管功能损害标志物尿β2-MG及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无明显变化, 但尿KIM-1仍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