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19篇
基础医学   3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70篇
内科学   24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103篇
综合类   212篇
预防医学   111篇
眼科学   10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能有效改善营养状况、增强免疫力,有助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与治疗。为加强对COVID-19防治工作的营养膳食指导,宣传普及营养知识,引导公众合理膳食,开展COVID-19患者营养治疗,中国营养学会联合中国医师协会、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针对COVID-19特点,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研究提出营养膳食指导建议,供公众和医疗机构参考。  相似文献   
2.
3.
瘢痕疙瘩家系Fas基因的突变:2个家系10份标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瘢痕疙瘩家系样本中Fas基因有无突变,探讨Fas基因突变在瘢痕疙瘩形成中的意义。方法:实验于2005-01/05在上海基康公司完成。①标本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外科2005年收集的A和B两个瘢痕疙瘩家系,所有参与观察的家系成员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基因测序技术,分别以A家系两例患者的瘢痕疙瘩组织为观察对象,以其周围正常皮肤及外周静脉血作为自身对照;其配偶的外周静脉血作为正常对照。并以B家系中两例患者的外周静脉血作为不同家系间的对照。共取10份样本,4份组织样本,6份静脉血标本。检测10份样本中Fas基因外显子1~9的基因序列。结果:①基因测序发现所检测的10个瘢痕疙瘩家系标本Fas基因的1~8外显子均未发现突变。②2份瘢痕疙瘩组织标本在第9外显子编码区的11bp,53bp两个位点上存在单个碱基的基因突变或多态性改变。结论:瘢痕疙瘩Fas基因外显子9区段的基因结构异常极有可能造成Fas蛋白的功能改变,从而导致身体局部瘢痕疙瘩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Sirt1)基因的缺失对小鼠肝脏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每周记录在高脂喂养下的野生型C57BL/6J雄性小鼠和肝脏特异性Sirt1敲除(Sirt1-LKO)雄性小鼠的体质量,用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炎性因子的表达;给小鼠腹腔注射20 mg/kg LPS,用生存曲线来反映小鼠对炎性反应的敏感性。结果与对照组WT小鼠相比,Sirt1-LKO小鼠表现为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另外,生存曲线KaplaneMeier图显示Sirt1-LKO小鼠对LPS刺激呈现低敏感性(P<0.05)。Sirt1-LKO小鼠原代肝细胞中NF-κB蛋白水平增高(P<0.05),及NF-κB下游靶基因炎性因子Tnfα和IL6明显上调(P<0.05)。结论肝细胞特异性Sirt1缺失加重肝脏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瘢痕疙瘩Fas基因常见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反应体系,以利进行批量瘢痕疙瘩基因突变的筛选和检测。方法:取正常皮肤、增生瘢痕和瘢痕疙瘩组织DNA样本,根据瘢痕疙瘩Fas基因易发突变的外显子6,8,9之序列,按照多重PCR引物设计原则,建立3对相应引物,先分别找出各外显子的最佳扩增条件,再进行综合分析,最终找到一个理想的多重PCR扩增条件。结果:各外显子单一扩增片段和多重PCR扩增条带均清晰,产量较高,无非特异性扩增,产物长度与理论值一致;DNA测序证实,各扩增产物即各外显子基因片段。结论:成功建立了瘢痕疙瘩Fas基因常发突变外显子的多重PCR扩增体系,与以往单基因分次扩增相比,实现了一次同时扩增3个基因片段,为瘢痕疙瘩基因诊断和进一步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经济、快捷的方法,对于瘢痕疙瘩Fas基因的突变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无)应答的成年人接种60μg乙肝疫苗后的抗体衰减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在深圳市某医院既往接受过乙肝疫苗0、1、6程序接种而未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职工中,接种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60μg重组乙型肝炎(酿酒酵母)疫苗,分别于6个月、12个月采集接种者血清,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法)检测抗-Hbs水平.同时对接种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了解影响乙肝疫苗抗体水平衰减的因素.结果 接种60μ g重组乙型肝炎12个月后乙肝保护性抗体阳转率维持在91.95%水平,但12个月的抗体水平明显低于6个月时的(Z=2.78,P=0.005).熬夜和饮用咖啡是影响抗体水平下降的主要因素,前者是危险因素,后者为保护因素.结论 低/无应答者接种一针高剂量60 μ g乙肝疫苗,可获得较好抗体应答,但抗体水平衰减较快,避免熬夜和饮用咖啡能够一定程度上避免抗体水平衰减.  相似文献   
7.
1962年合成了萘啶酸,从此开启了喹诺酮类药物的研发应用大幕,近几十年来,喹诺酮类药物迅速发展,现已经研究到第4代。第1、2代因抗菌谱窄,不良反应多,疗效欠佳等原因已很少使用[1]。目前使用的大部分是第3、4代药物。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给药方便、抗菌效果好等优点,但是使用过程中也不断呈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2]。本文以喹诺酮、不良反应为关键词,查找国内外近期文献资料库,将查得的文献进行整理统计,总结近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并分析探讨原因。共查得近期文献142篇,统计文献中涉及到的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p H值条件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及对致病岛基因的影响。方法将2株EPEC菌株(E11313和E11435)分别接种于p H值为7、9和11的LB培养基,用结晶紫染色半定量法检测2株菌株产生物膜能力,观察产生物膜菌株及非产生物膜菌株生物膜形成的差异,将2株菌株产生的生物膜溶解,提取总RNA,定量PCR检测不同p H浓度的生物膜与致病岛基因Esp A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 E11435为生物膜阳性菌株,E11313为生物膜阴性菌株,p H为7~9之间,生物膜的形成变化不大,当p H值=11时,菌株形成生物膜更容易,E11435菌株形成的生物膜可影响EPEC致病岛Esp A基因的表达,且当p H=11时,Esp A表达水平明显提高(P<0.05)。结论碱性环境可促进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阳性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可显著提高致病岛Esp A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脑出血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结合康复理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1年6月山东省平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结合康复理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巴氏指数量表(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针灸治疗结合康复理疗治疗,其神经功能、认知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患者脑血管功能指标明显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得以有效抑制,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刘晓军 《大众医学》2012,(10):31-31
本世纪抗衰老医学的重大成果——发现氧自由基的不断损害是机体衰老和发生众多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抗自由基的氧化作用,成为延缓衰老、改善亚健康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