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慢性病发病周期长、病因复杂、合并症多,防治效果常取决于个体化、精细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发达国家,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管理已被列入医疗机构重点服务清单,而我国尚缺乏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的理论积累和实践,且缺少完备的体系和成熟的技术。本文以糖尿病为例,结合国内外最新指南分析了慢性病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情况及我国发展现状,以期为推动我国个体化、精细化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背景 厘清就医疾病谱特征有助于合理分流患者,推动不同类型医院的优质发展。目的 本研究通过分析上海市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谱,旨在掌握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的构成特征和各级医疗机构儿童疾病的接诊特征,为合理引导崇明区儿童分级诊疗和社区儿科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6-2018年崇明区所有医院卫生信息平台中0~18岁儿童疾病诊断进行疾病谱顺位及构成比分析,深入挖掘疾病谱随年份变化趋势、不同年龄和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疾病谱差异。结果 崇明区21所医疗机构2016-2018年共收治门诊患儿410 711人次,住院患儿15 665人次。门诊与住院患儿中,呼吸系统疾病始终排在第一位,消化系统疾病始终位居前三顺位;门诊患儿中“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占比较大,达第三顺位;住院患儿中“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居第三顺位,均以0~5岁患儿为主;三级医院接诊儿童数量远大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且三级医院患儿逐年上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患儿数量逐年下降。结论 崇明区儿童就医疾病谱与其他地区差异不大,但应在防治过程中,加以关注区域内特殊情况,如0~5岁儿童高发的“皮肤与皮下组织疾病”和“起源于围生期的某些情况”;要实现崇明区儿童分级诊疗,亟须发展社区儿科以有效提高当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童常见病的诊疗能力。  相似文献   
3.
背景 目前慢性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提升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迫在眉睫。循证慢性病防控作为一种提升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能力的手段在西方国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我国却鲜有研究。目的 探讨社区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的获取途径、能力及影响因素,为提升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能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9年4-7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以上海市7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975例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循证基本认知情况、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和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由被调查者依据Likert 7级评分自评。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的影响因素。结果 892例(91.5%)社区医务人员的问卷被有效回收。临床指南为被调查医务人员获取慢性病防控证据的最常用途径,自评得分为(4.583±1.177)分。被调查对象自评获得的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精准有效平均得分为(4.312±0.979)分,能获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平均得分为(4.244±1.028)分,能应用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平均得分为(4.280±0.995)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单位是否为大学附属是社区医务人员获得的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精准有效、能获取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能应用针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证据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所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否为大学附属是社区医务人员循证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社区应重视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途径的提供,并加强对医务人员慢性病防控证据获取及利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为合理利用军队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满足体系部队医疗的多方面需求,优化医院与体系部队间的管理体制至关重要.通过对医院和部队间的管理体制开展问卷调查,并针对卫勤管理体制的优化措施进行利弊分析.调研结果显示,优化体系部队与军队医院间管理体制是解决部队医疗技术水平低最有效的措施,而优化医院与部队间管理体制的最好方式是将部队人员纳入医院管理中.  相似文献   
5.
背景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正在被大力推进。与个人绩效考核方案相比,以家庭医生团队为单位的绩效考核方案包括“一次分配”和“二次分配”两个过程,更能调动家庭医生团队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目的 构建基于签约服务费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文献归纳分析与半结构访谈,初步拟定“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草案。在草案基础上设计专家咨询问卷,并在2021年10月—2022年4月实施并完成两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基于签约服务费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咨询问卷的回收率均为100.0%。第一轮函询的专家权威系数为0.761 6,两轮专家咨询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067(P<0.001)和0.712(P<0.001)。最终构建了包括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5个的家庭医生团队绩效“一次分配”指标体系。结论 本研究基于签约服务费构建的包括3个一级指标(有效签约、有效服务、有效控费)的绩效分配体系具备一定逻辑性和科学性,体现了家庭医生团队提供签约服务的劳务价值,有利于发挥签约服务费的专项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老年冠心病风险评估模型,并比较逻辑回归(logistic)和极限梯度上升(eXtreme Gradient Boosting, XGBoost)模型在社区老年人群中预测冠心病风险的效能,以期为老年人冠心病防治提供更高效的健康管理方法。  方法  抽取2019年浦东地区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8万条老年体检数据构建本次模型,经特征工程筛选27个变量,采用logistic和XGBoost算法构建老年冠心病风险评估模型。  结果  XGBoost模型最优参数为learning_rate=0.1,树深度=8,最小子节点权重=5,循环次数=50;logistic模型最优参数为:C=1,class_weight=None,max_iter=100,solver=newton-cg。XGBoost和logistic准确度分别为0.82和0.7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和0.80。两模型特征重要性分布区别较大,XGBoost模型重要性集中分布在少数特征中,前9项特征重要性之和为94.2%,logistic模型重要性分布相对均衡,前9项特征的重要性之和为59.5%。  结论  基于社区老年人体检数据构建的冠心病风险评估模型稳定性较好,其中XGBoost算法模型的效能相对于logistic算法模型的结果更优,能够为社区老年人冠心病风险评估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7.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是实现社区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提升非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是目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本文聚焦中青年人群,分别对亚健康状态和亚健康评估方法展开梳理,提出以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前亚健康状态评估或成为促进中青年人群签约的突破口。亚健康状态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密不可分,将亚健康状态限定为以疲劳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前亚健康状态有助于对中青年人群的亚健康状态开展评估。分析现有亚健康状态评估方法优缺点及中青年亚健康评估研究的不足。当前亚健康状态评估以量表和问卷为主,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评价指标,此外相比于传统的统计学建模方法,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处理大样本量、多维度数据,具有更好的评估效能。针对中青年亚健康评估缺乏客观评估指标及方法,建议纳入多维度客观评估指标,运用集成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科学可行的疾病前亚健康状态的评估模型,并以慢性疾病临界指标设定模型阈值。以期通过科学有效的疾病前亚健康状态评估,提高中青年人群主动健康意识,并为其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满足其对家庭医生服务的需求,从而提高中青年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意愿。   相似文献   
8.
用户画像作为一种实现精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工具,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用户画像是“基于用户真实数据的虚拟代表”,最重要的特性是真实性、动态性及独特性。基于不同画像构建角度,用户画像方法主要可分为基于本体画像、基于用户行为画像、基于主题画像、基于用户兴趣画像4种流派,其构建流程是一个用户特征数据采集、数据挖掘及过滤、标签提取及重组、丰富用户画像描述的过程,因其精准化、个性化服务的特点,用户画像可用于进行个性化推荐、精准营销、行为预测、异常检测等不同方向。社区画像是在用户画像的基础上对特定群体开展了前置的范围和边界确认,强调给定群体的共性特征,因此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有相应的区别。社区健康画像是社区画像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延展,本质是一定区域内社区主体在医疗卫生领域的信息集合,可根据画像目的不同选择基于用户相似性画像或基于社区差异性画像,未来可应用于地区医疗资源分配、精准个性化医疗服务、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评价、社区居民健康情况监测等方向。现有的社区健康画像研究较少且大多面向线上健康社区,但随着分级诊疗制度不断推进,数据支持技术不断更新,未来基层社区的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必将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研究热点,社区健康画像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多。本文介绍了当前用户画像、社区画像的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并提出社区健康画像的概念、构建流程和方法及其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展社区健康画像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家庭医生作为初级卫生保健的主要实施者,是实现全民健康的重要抓手,而当前对中青年的健康管理研究较为欠缺。本研究探索中青年人群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并分析影响社区就诊的主要因素。   方法  于2019年8—9月期间在上海市北外滩街道开展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在控制了基本人口特征后,本文分别检验了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基本医疗保险、签约状况、家庭医生认知状况对中青年人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影响。   结果  中青年人群曾就诊社区的比例为40.72%,前往社区的主要服务利用内容为基本诊疗(73.8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小学及以下人群相比,初中、高中、本科、硕士教育水平人群社区就诊概率是其72.1%、37.1%、32.8%、26.9%(均P < 0.05);非慢病患者仅为慢病患者社区就诊38.4%(P < 0.05);社会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社区就诊概率更高(OR=2.385,P < 0.05);签约家庭医生者社区就诊概率是未签约者3.701倍(P < 0.05);对家庭医生认知程度越高其社区就诊概率越高(P < 0.05)。   结论  中青年人群社区就诊以基本门诊为主,社会经济地位、健康状况、基本医疗保险、签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认知程度是影响中青年人群社区就诊的重要因素。当前对中青年人群的关注度远低于老年人群等重点人群,本文建议加强对中青年群体的关注与研究,研制适合中青年人群特征的签约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当前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关键问题,并为该绩效考核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建议。  方法  通过政府网站、信息公开平台等渠道系统检索收集我国国家和地区层面出台的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政策文件,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科医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评价/绩效考核/绩效考评”为主题词检索2022年3月1日前的相关文献,评阅和分析涉及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的55篇中文文献,并对文献中涉及的问题进行收集梳理,运用文献综述法、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文献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研究。  结果  对55篇文献中涉及的14个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体系的问题主要集中于结构子模,其中,“考核体系未体现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价值的独特性”“指标权重设置不符合后疫情常态化时代的定位”和“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领域的关键问题。  结论  本研究归纳整理的问题系统以及关键问题,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决策和研究人员对该领域有更深入地了解并采取措施进行完善,明确日后的工作重点。问题主要集中在结构子模上,因此,未来应当以战略长远角度考虑绩效考核的方式,在政策指导下,从考核体系的指标选取、权重设置以及考核方法等方面着手进行改进,以期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绩效考核体系,促进基层卫生机构和人员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