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多糖对2,4,6-三硝基苯磺酸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APS)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的作用。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8):对照组、TNBS组、小剂量APS组、大剂量APS组、激素组。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肠,其余4组大鼠均以TNBS灌肠造模。灌肠24h后,APS组开始每天给予90%APS(小剂量组0.5g·kg-1·d-1;大剂量组1mg·kg-1·d-1)、激素组给予泼尼松1mg·kg-1·d-1灌胃治疗14d。给药结束后处死动物取结肠,观察肠道大体损伤及病理标本炎症情况,并测定肠道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和IL-10水平。结果小剂量APS组较TNBS组结肠大体损伤及病理评分下降,MPO活性显著降低(P=0.03);IL-4、IL-10水平升高,但与TNBS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剂量APS组较TNBS组大体损伤评分及MPO活性升高,病理评分及IL-4水平降低,IL-10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激素组大体损伤、病理评分以及MPO活性均较TNBS组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IL-4、IL-10水平较TNBS组进一步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P=0.001)。结论小剂量APS可缓解TNBS诱导的大鼠结肠炎,但效果不明显;而大剂量APS则轻度加重大鼠结肠炎。  相似文献   
2.
炎症性肠病患者生存质量问卷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评价炎症性肠病(IBD)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选择172例门诊及住院IBD患者进入本研究,IBD病情评估:溃疡性结肠炎(UC)参考True-Love标准分为轻型、中型、重型。克罗恩病(CD)依据Harvey和Bradshaw标准分组:积分<4分为缓解期,4~8分为中度活动期,≥9分为重度活动期。调查以面谈方式进行。营养风险评估采用NRS2002方法。结果 172例患者中UC 102例,CD 70例;男95例,女77例。患者IBDQ总分及其4个维度评分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01)。CD组缓解期和活动期的IB-DQ总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中度活动组和重度活动组的IBDQ总分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66)。患者疾病诊断(UC或CD)、年龄、性别、医疗费用以及营养风险等因素与IBDQ评分无显著相关。结论IBDQ与IB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可有效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4.
Infliximab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炎症性肠病黏膜炎症中的一种关键介质,其嵌合型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可拮抗其生物活性,起全面抗炎作用。Infliximab已用于克罗恩病的诱导和维持缓解,但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研究较少。本文就Infliximab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恶性黑色素瘤小肠转移的临床病例特点。方法:我院诊治1例,通过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以及 MEDLINE(或 PUBMED)检索到国内外报道的黑色素瘤小肠转移病例共23例,并进行统计分析。收集一般情况、黑色素瘤原发部位、原发肿瘤至小肠转移间隔时间以及临床症状等。结果:23例(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54.7岁,初次诊断至发现转移平均时间间隔为6.33年(0-20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16例(69.6%),黑便/便血7例(30.4%),肠梗阻或肠套叠14例(60.9%)。肿瘤最大直径平均为5.82cm(2-15cm)。47.8%为小肠多发转移。结论:恶性黑色素瘤小肠转移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黑便,易于发生肠梗阻或肠套叠;肿瘤常多发转移,且发现小肠转移距初次诊断时间间隔较长。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6岁。8年前无诱因出现尿道疼痛及尿频、尿急,无肉眼血尿。近两年来,有尿路刺激症状时伴有肉眼血尿,及尿流中断,在剧烈运动后更为明显,每次用抗炎药物治疗后症状可消失。近一周来症状加重。无外伤及手术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尿液镜检:RBC12/H...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青年与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脑钠素(BNP)的相关性。方法按照完全随机化原则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卫生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心内科住院的AMI患者147例,中青年组68例,老年组79例。中医辨证分为4个证型:即气虚血瘀证(气虚、阳虚证和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虚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血瘀证。采用干式快速荧光定量法检测BNP,统计分析探讨中青年及老年AMI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其与BNP的相关性,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依据。结果中青年组分型:气虚血瘀型(39.7%,27/68)>气虚痰瘀互阻型(30.9%,21/68)>气阴两虚血瘀型(16.2%,11/68)>气滞血瘀型(13.2%,9/68);老年组分型:气虚痰瘀互阻型(44.3%,35/79)>气阴两虚血瘀型(25.3%,20/79)>气虚血瘀型(22.8%,18/79)>气滞血瘀型(7.6%,6/79);两组中医证型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各中医证型BNP高于中青年组BN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青年组BNP:气虚痰瘀互阻型>气阴两虚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中医各证型间比较气虚痰瘀互阻型与气滞血瘀型有差异(P<0.05);老年组BNP:气虚痰瘀互阻型>气虚血瘀型>气阴两虚血瘀型>气滞血瘀型。结论中青年组气虚血瘀证(39.7%)多见,老年组气虚痰瘀互阻证(44.3%)多见,考虑BNP升高可以作为气虚痰瘀互阻型AMI的微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激素及非激素在治疗严重的淤胆型药物性肝病(DILD)中的作用。方法淤胆型DILD诊断依据为Za-kim分类标准,疗效标准为治疗后血清胆红素降至正常,疗效的显著性比较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1996~2006年10年间收治的严重淤胆型DILD78例,依据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将其分为激素治疗组及非激素治疗组。激素治疗组以激素使用前的总胆红素为基数,非激素治疗组以入院时的总胆红素为基数;以住院期间平均每天总胆红素升高或下降占基数的百分比表示治疗反应。激素治疗组为52例,治愈率为92.31%。非激素治疗组为26例,治愈率为69.23%,在治疗有效的病例中,激素治疗组开始治疗时总胆红素为(354.36±137.68)μmol/L,比非激素治疗组的(254.77±74.51)μmol/L明显为高(P<0.05)。激素治疗组总胆红素每天平均下降速率为3.56%±2.11%,明显快于非激素治疗组的2.12%±1.02%(P<0.05)。结论对于胆汁淤积型DILD,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减轻淤胆症状,使黄疸消退。  相似文献   
9.
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癌症除外科手术、放射和化疗的第四种治疗方法。有许多分子靶向药物在研究,贝伐单抗、西妥昔单抗和潘尼单抗是得到批准应用于治疗进展性和(或)转移性癌症的临床药物。结肠癌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