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目的 探讨miR-15b靶向LPAR3调控食管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分为对照组、miR-15b mimic组、miR-NC组、miR-15b mimic+pcDNA3.1组、miR-15b mimic+pcDNA-LPAR3组;另设对数期生长的人食管上皮细胞HEEpiC为空白组。采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miR-15b和LPAR3 mRNA的表达;应用MTT法、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ca109细胞中LPAR3和增殖、迁移、侵袭相关蛋白(Cyclin D1、MMP-2、MMP-9)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对照组Eca109细胞中miR-15b水平明显降低(1.00±0 vs 0.42±0.03,t=33.486,P<0.01),LPAR3 mRNA水平显著升高(1.00±0 vs 2.33±0.15,t=15.358,P<0.01);与对照组相比,miR-15b mimic组细胞miR-15b水平显著升高(0.42±0.03 vs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血栓性肠坏死患者的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胃肠外科自201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血栓性肠坏死病例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术、坏死肠段肠切除、肠吻合术,治愈8例,死亡2例,全部病例术后均给予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结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血栓性肠坏死多急性发病,病情凶险,死亡率高,术前早期诊断和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4.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青海省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和致死病因之一,生活环境中的前致癌物质需要经过体内代谢酶代谢并转化为致癌物质,CYP2E1是人体内重要的Ⅰ相代谢酶,已知CYP2E1在不同人种、不同地区存在基因多态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YP2E1 DraⅠ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胃癌易感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的研究方法,并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世居青海的胃癌患者120例(胃癌组)和与之匹配的同期世居青海的健康体检者120例(对照组),应用PCR-RFLP技术对两组人群CYP2E1 DraⅠ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在两组间的分布特征。结果:CYP2E1基因DraⅠ位点各不同基因型(包括C/C、C/D、D/D)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58.33%、35.00%、6.67%和58.33%、38.34%、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1.00、0.59、0.24);CYP2E1基因DraⅠ位点的等位基因(C和D)在胃癌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为75.83%、24.17%和77.50%、22.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67);CYP2E1基因DraⅠ多态性位点突变基因型(C/D、D/D)与高/高中分化胃腺癌的发生相关(χ2=4.49,P=0.03,OR=3.5,95%CI:1.04~11.80),是青海地区发生高/高中分化胃腺癌的危险因素;CYP2E1 DraⅠ野生纯合子(C/C)与低分化胃腺癌的发生相关(χ2=3.97,P=0.049,OR=0.54,95%CI:0.29~1.00),是发生低分化胃腺癌的危险因素。结论:CYP2E1 DraⅠ基因遗传多态性与青海地区人群不同分化程度胃腺癌易感性存在一定相关性,携带CYP2E1 DraⅠ野生型纯合子(C/C)者易发生低分化胃腺癌,携带突变纯合子(D/D)和突变杂合子(C/D)者易发生高分化及高中分化胃腺癌。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Meta分析的方法定量评价干扰素辅助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集有关干扰素辅助治疗肝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两名评价者单独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资料,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篇RCTs,共计8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癌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后,干扰素辅助治疗组在复发率方面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86,95%CI(0.77,0.96),P<0.05];两组在病死率方面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RR=0.64,95%CI(0.54,0.76),P<0.05]。结论:干扰素辅助治疗可以降低肝癌患者的病死率和复发率,但远期疗效尚待大样本、高质量的RCTs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低位直肠癌是否常规行No.253淋巴结清扫,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且东西方观点有所不同。西方学者更强调全直肠系膜切除(TME),保证直肠系膜的完整性是手术根治的关键,良好的TME手术质量可降低局部复发率。对于T2以上的低位直肠癌日本学者和我国学者除了强调全直肠系膜切除外,还注重对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即No.253淋巴结)的清扫(D3根治术)。近年来,低位直肠癌是否常规行No.253淋巴结清扫观点趋于统一:如怀疑No.253淋巴结转移,建议行新辅助化疗,或术中行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如证实No.253淋巴结转移则进行彻底的清扫。对于分期在T2以内的低位直肠癌,若术前检查和术中探查No.253淋巴结阴性则不作为低位直肠癌的常规清扫范围,因为在清扫No.253淋巴结时很容易损伤腰内脏神经和肠系膜下神经丛,造成术后泌尿生殖功能障碍。多数学者认为对于T2以内的低位直肠癌不常规行No.253淋巴结清扫,而对于T3以上的低位直肠癌如术前检查怀疑No.253淋巴结发生转移,则更强调新辅助放化疗联合TME及行No.253淋巴结清扫的D3根治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检测PLCE1 rs2274223基因在青海汉、藏族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中的分布,初步探讨其多态性与汉、藏族胃癌的相关性.方法 提取青海汉、藏族胃癌患者与健康人群的外周血DNA,采用dHPLC法行PLCE1 rs2274223基因位点分型.并行相关分析.结果 汉族胃癌组PLCE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2274223的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53.33%、42.50%、4.17%,对照组为56.67%、38.33%、5.00%,两组间各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藏族胃癌组PLCE1 rs2274223基因的基因型(AA,AG,GG)频率分别为50.00%、40.83%、9.17%,对照组为60.83%、36.67%、2.50%,两组间AA、AG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GG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A、AG型比较,携带GG基因型者胃癌发生的危险性增加(OR=3.936,95%CI=1.069-14.485).两民族间PLCE1 rs2274223的3种基因型(AA,AG,GG)频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两民族间PLCE1基因rs2274223的基因型(AA,AG,GG)分布频率不存在差异.PLCE1基因 rs2274223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青海地区汉族人群胃癌易感性不存在相关性.携带GG基因型的青海地区藏族人群胃癌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河湟谷地胃腺癌患者丙酮酸激酶同工酶(PK)M2、烯醇酶(ENO)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102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医师确诊的胃腺癌为观察组,经病理学确诊为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术后组织24例为对照组1,病理学确诊为胃黏膜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内镜咬检组织24例为对照组2,距肿瘤边缘5 cm的非肿瘤性胃黏膜组织24例为对照组3。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组中PKM2、ENO1和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4组中PKM2、ENO1和VEGF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PKM2、ENO1和VEGF的表达在不同肿瘤最大径、增殖指数、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PKM2、ENO1的表达在不同分化程度患者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01)。观察组中PKM2和ENO1分别与VEGF呈正相关(r=0. 40、0. 38,P0. 05)。结论河湟谷地胃腺癌中PKM2、ENO1和VEGF高表达,PKM2与VEGF、ENO1与VEGF具有相关性,共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基层医院开展疝环填充式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可行性。 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市朝阳区双桥医院普外科收治的243例接受疝环填充式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及随访资料,分析手术情况、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情况、术后复发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阴囊血肿、尿潴留、局部异物感、慢性疼痛及伤口/补片感染,分析临床疗效并总结经验。 结果243例患者顺利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修补术,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38±16)min;出血量1~10 ml,平均(5±2)ml;术后恢复自主活动时间2~15 h,平均(4±3)h;住院时间1~2 d,其中178例患者入院48 h内出院,其余患者入院24 h内出院;术后随访12个月,复发2例(0.8%),阴囊血肿2例(0.8%),尿潴留11例(4.5%),局部异物感12例(4.9%),慢性疼痛6例(2.5%),切口感染4例(1.6%),补片感染1例(0.4%)。 结论疝环填充式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疗效可靠、并发症发生率低,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将会提高。我们的邻国日本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达51%以上,韩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也在升高,并且早期胃上部癌检出率也呈上升趋势[1-2]。目前,我国虽然仍是进展期胃癌大国,但是东南沿海中心城市的早期胃癌检出比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早期胃上部癌及食管胃结合部癌亦呈上升趋势,近端胃切除术(proximal gastrectomy,PG)作为保全功能胃切除术(function-preserving gastrectomy,FPG)之一将有望逐渐被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