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中oprD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耐哑胺培南(IMP)铜绿假单胞菌(Pa)外膜孔蛋白oprD基因突变方式和突变意义.方法 对来自临床样本的34株耐IMP的Pa用PCR方法直接扩增oprD基因,扩增产物纯化后进行DNA双向序列分析,测得序列在www.ncbi.nlm.nih.gov/BLAST中的BLASTn(序列号:X63152.1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01)和BLASTx(序列号:NF249649.1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01)进行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并与标准菌株ATCC27853和2株临床分离IMP敏感Pa比较,分析突变类型和可能影响的oprD外膜蛋白功能域.结果 oprD基因突变率高达92.3%(12/13),突变方式多样(包括点突变、缺失突变、插入突变),导致外膜蛋白oprD L2、L3茎环结构上103、115、127、154、158、170、185、186、189位氨基酸改变和(或)移码突变.发现新的碱基变异位点(1 079、1114、1196、1206、1288、1300、1301 bp)和新的氨基酸突变位点(115、127、154、158、185、189位氨基酸).以上突变在标准菌株ATCC27853和2株临床IMP敏感的Pa中均未检测到.结论 oprD基因发生广泛有意突变,导致L2、L3茎环结构氨基酸改变和(或)移码突变,可能影响oprD与IMP结合,导致本组Pa对IMP耐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灵敏的蛋白质凝胶电泳银染色方法。方法对蛋白质凝胶电泳银染色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索。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改良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结果改进方法灵敏度为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法的100倍以上,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检测限在0.5ng以下,整个染色过程不超过60min,染色重复性好。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比以前使用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成本相对低廉。  相似文献   
3.
三种筛查氨基糖甙类高度耐药肠球菌的方法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 ,自 1979年首例报道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以来 ,耐庆大霉素肠球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迅速增加 ,近年来已成为医院感染中重要的病原菌[1] 。由于这类肠球菌所引起的感染治疗难度大 ,因此筛查氨基糖甙类高水平耐药肠球菌 (HLAR)对于指导临床用药非常重要。我们将临床分离的 74株肠球菌用纸片扩散法、VitekGPS 10 1药敏卡筛查 ,并以脑心浸液琼脂稀释筛选平板法 (ADSP)为标准 ,评价其准确性。1 材料和方法1 1 菌株来源  74株肠球菌均获自临床病人的痰、尿、血、脓液、分泌物及胆汁等标本。在 10天内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灵敏的蛋白质凝胶电泳银染色方法.方法对蛋白质凝胶电泳银染色过程中的多种因素进行了实验探索,在此基础上探索出一种改良的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法.结果改进方法灵敏度为Coomassie Brilliant Blue R-250法的100倍以上,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检测限在0.5ng以下,整个染色过程不超过60min,染色重复性好.结论改进后的方法比以前使用的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成本相对低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亲缘性。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消毒剂耐药基因(qacE△1-sul1)、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及整合酶基因(intⅠ1)的检测,并以耐药基因为分子标记作聚类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TEM、CARB、DHA、IMP阳性率分别为5.9%、32.4%、14.7%、17.6%,而SHV、OXA-10、PER、VEB、GES、VIM、GIM、SPM均为阴性;oprD2缺失率为2.9%;aac(6′)-Ⅰ、aac(6′)-Ⅱ和ant(2″)-Ⅰ阳性率分别为21.2%、33.3%、48.5%;qacE△1-sull基因为41.2%;IntⅠ1阳性率为3.0%,试验菌株存在克隆传播和近缘关系现象。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可导致克隆传播,遗传标志物聚类分析方法可快速了解试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医院内常见革兰阳性球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分析2000年1月~2003年12月各类临床送检标本中分离到的革兰阳性球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实验,并监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凝固醇阴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CON)、耐青霉素肺类链球菌(PRP)、对高浓度氨基糖苷类耐药肠球菌(HLAR)和对万古霉素耐药肠球菌(VRE)的发生率。结果共分离到革兰阳性球菌2441株,葡萄球菌属1419株(58.1%),链球菌属719株(29.5%),肠球菌属303株(12.4%)。葡萄球菌属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达80%-1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分离率为56.7%,MRSE和耐甲氧西林溶血葡萄球菌(MRSH)分离率为84.2%和94.7%;未分离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PRP)为23.2%,对红霉素耐药率为48.9%。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7.9%;和66.7%,对高浓度链霉素耐药率分别为52.6%和33.3%;VRE分离率为5.6%。结论:细菌耐药性仍是目前临床上抗感染治疗较为严重的问题,因此需加强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性监测,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医院感染爆发流行。  相似文献   
7.
周忠华  刘华  颜英俊  喻华  王蓉 《四川医学》2004,25(4):409-410
目的 了解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Vitek-32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检测肠杆菌科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etamases,ESBLs)的准确性,探讨Vitek-32在肠杆菌科细菌ESBLs检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方法 用Vitek-32仪器法中的革兰阴性杆菌药敏卡(GNS—120)和NCCLS推荐的双纸片扩散ESBLs确证法对174株肠杆菌科细菌同时检测其ESBLs。结果 174株肠杆菌科菌Vitek-32仪器法检出产ESBLs菌39株,ESBLs检出率为22.4%,其中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27.9%,肺炎(产酸)克雷伯菌21.6%,阴沟肠杆菌21.5%;双纸片扩散ESBLs确证法检出产ESBLs菌47株,ESBLs检出率为27.1%。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26.5%,肺炎(产酸)克雷伯菌27%,阴沟肠杆菌36.8%。结论 Vitek-32仪器法对大肠埃希菌、肺炎(产酸)克雷伯菌产生的ESBLs检测结果-s双纸片扩散法ESBLs确证法结果符合率高;阴沟肠杆菌不宜用Vitek-32仪器法检测。当肠杆菌科细菌对三代头孢菌素、四代头孢菌素出现中介、耐药或头孢西丁耐药,而Vitek-32仪器法ESBLs检测ESBLs为阴性时,应用NCCLS推荐的双纸片扩散法重新检测ESBLs,或进一步用三维试验法检测超超广谱β-内酰胺酶。  相似文献   
8.
高亲和力IgE受体β链基因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FcεRⅠ-β的I181L、V183L和E237G突变在四川地区11岁以下汉族儿童中的存在和频率,判断这些突变与儿童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利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聚合酶链技术(ARMS-PCR)对四川地区的48例汉族哮喘儿童进行FcεRⅠ-β的1811、83、237三个位点的突变进行检测和分析,并与40例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结果在哮喘组中检测到I 181L突变5例(10.4%),V 183L突变2例(4.2%),E 237G突变6例(12.5%),在对照组中未发现I 181L、V 183L、E 237G突变子。结论四川地区汉族儿童中存在I 181L、E 237G突变,不存在V 183L突变或突变率极低。I 181L突变与哮喘存在相关性(P<0.05),E 237G突变和哮喘有相关性(P<0.025),而V 183L与哮喘不存在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9.
260株念珠菌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9,自引:4,他引:39  
目的探讨引起医院感染常见酵母样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感染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和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的依据. 方法采集2 680份住院患者标本分离培养,分离出酵母样真菌260株,采用科码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CHRO-Magar)培养,API-20CAUX酵母样真菌鉴定试条进行鉴定;念珠菌药敏试条(ATB-Fungus)进行念珠菌药敏试验. 结果 260株酵母样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155株(59.6%),热带念珠菌51株(19.6%),克柔念珠菌27株(10.3%),光滑念珠菌11株(4.2%);白色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AMB)、5-氟胞嘧啶(5-FC)、制霉菌素(NYS)、酮康唑(KTC)、益康唑(ECO)、咪康唑(MTC)、氟康唑(FLC)的耐药率分别为9.0%、5.8%、10.3%、43.0%、40.9%、43.7%、9.0%;热带念珠菌分别为3.9%、9.8%、19.0%、 61.9%、57.1%、61.9%、21.4%;克柔念珠菌为14.8%、14.8%、14.8%、14.8%、25.0%、25.0%、16.6%;光滑念珠菌为0.0、0.0、36.6%、18.1%、36.6%、36.3%、66.6%. 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氟康唑、制霉菌素较敏感,对酮康唑、益康唑、咪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0.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其耐药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分析临床分离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及其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方法应用BD Phoenix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头孢哌酮/舒巴坦采用K-B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碳青酶烯酶相关基因(IMP、VIM、GIM、SPM、OXA、GES)、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采用Etest试验观察氰氯苯腙(CCCP)对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的影响,以研究细胞内主动外排机制。结果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对阿米卡星100%敏感外,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48.0%~54.0%,对三代、四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差,敏感率为3.0%~29.0%;对美罗培南29.0%敏感,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氯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全部耐药;检测到IMP阳性率17.6%,oprD2阳性率2.9%,其余耐药基因未检测到;当CCCP存在时,亚胺培南的MIC值下降4个浓度梯度,提示存在主动外排机制的菌株占11.8%。结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除阿米卡星外,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严重;产IMP型金属β-内酰胺酶、细胞内主动外排机制以及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原因,但膜微孔蛋白基因oprD2缺失,不是铜绿假单胞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