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婴儿肠神经发育异常病例的诊疗流程及手术方案选择。【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7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肠神经发育异常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年龄4 d至3个月,平均16.9 d。一期手术79例,术后56例获得随诊,行二期手术处理。【结果】一期手术79例术后病理检查均有结肠或回肠末端肠壁神经元发育不良证据;二期手术56例中,40例患儿,距一期手术3个月左右予以关瘘处理;4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行病变结肠切除+结肠肛门吻合的巨结肠根治术(二期未关瘘);12例钡灌肠表现异常但无特异性表现患儿,予以定期复查6~12个月不等,延期关瘘。【结论】新生儿期肠神经发育不良较常见。随年龄增长,肠神经发育有逐渐成熟的趋势,并且能够维持正常的肠道功能。钡灌肠检查对于婴儿结肠旷置的肠神经异常的病例在二期处理前的初步评估有重要意义。对于诊断困难病例,适当延期观察以及再次手术时多处肠壁浆肌层活检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注射疗法,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4.76%)和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4.00%)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手术治疗的方法对小儿颈部淋巴管瘤患儿进行治疗,可以在保证患儿安全性的前提之下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日间手术在小儿腹股沟斜疝中的实施。方法2532例患儿,男2353例,女179例,年龄3个月~12岁(平均1.1岁),实施疝囊高位结扎术。结果2532例斜疝患儿进入日间手术程序,2371例顺利实施,住院时间在24h之内。161例因未达出院评估标准,退出日间手术程序。结论日间手术具有“短、平、快”的特点,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实施过程需要各相关部门优化流程、有组织地配合,同时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准入、评估及随访制度,以保证日间手术安全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蛋白家族在多种遗传性疾病中异常表达,然而STAT3在先天性巨结肠(HD)进程中的表达及意义如何?为此,本研究探讨STAT3及其下游miR-92a/KLF4/PI3K/Akt信号轴在HD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以期为临床该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68例HD患儿病变及正常结肠组织内STAT3的表达及组织定位。分别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法对比分析患者病变及正常结肠组织样本中STAT3、miR-92a和KLF4/PI3K/Akt信号通路标志分子总RNA和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显示HD患者病变结肠组织中STAT3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qRT-PCR结果表明,HD病变结肠组织中STAT3、miR-92a、KLF4、PI3K、Akt的RNA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上调(均P<0.05)及蛋白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上调(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D病变结肠组织中STAT3、KLF4、p-PI3K和p-Akt蛋白表达较正常组织均明显上调(均P<0.05),而PI3K和Akt表达量两者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HD患者病变结肠组织中STAT3和miR-92a的表达呈明显正相关(r=0.992,P=0.003)。 结论:STAT3在HD病变组织中表达升高,并可能通过上调miR-92a的转录水平,介导KLF4/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从而诱导HD的发生发展,靶向STAT3及miR-92a/KLF4/PI3K/Akt信号轴,有望为临床HD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ital choledochocgst,CCC)囊壁CD68和MMP-9的表达,探讨其与CCC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收集48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及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取正常胆囊组织11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68和MMP-9。结果观察组CD68和MMP-9均有较高阳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MP-9在囊性型囊肿和梭状型囊肿囊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68和MMP-9的高表达,提示炎性因素可能参与了胆总管囊肿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染色引导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在儿童肝脏肿瘤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一例儿童肝母细胞瘤,采用经外周静脉注射ICG,通过"反染法"标记半肝断面,成功完成荧光引导下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儿童ICG使用剂量、染色方式、肝脏及肝外胆道染色时间指标,染色断面对肝脏切除平面的指导意义。结果应用ICG荧光染色引导下完成解剖性右半肝切除术,术中肝脏染色满意,肝外胆道染色显影清晰,术中出血150 m L,手术时间300 min。术后肝功能下降至正常,恢复顺利。结论应用ICG荧光染色引导对儿童解剖性肝脏切除有重要价值,可能成为全新的儿童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方式;但对于ICG荧光染色成功率、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还需大样本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20例肝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儿童肝移植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湖南省儿童医院联合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对20例儿童实施肝脏移植手术的临床资料,原发疾病主要包括胆道闭锁、Alagille综合征、先天性肝内门静脉海绵样变性。手术方式采用亲体部分肝移植手术(n=16)和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肝脏移植手术(n=4)。20例均应用他克莫司联合激素免疫抑制方案,其中3例增加了吗替麦考酚酯联合抗排斥反应。术后患儿给予抗感染、抗排斥等对症支持治疗,密切监测肝血管吻合处血流情况及肝功能变化,观察术后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20例患儿均移植成功,肝移植供体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受体术后早期主要并发症为感染,以细菌感染为主,感染部位为肺部和腹腔。术后1例出现肝动脉栓塞,3例出现乳糜漏,2例出现胆道狭窄,3例出现早期排斥反应,1例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经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检测肝功能及血药浓度均在正常范围。结论儿童终末期肝病可通过活体肝移植或DCD肝移植手术取得理想的效果,手术方式可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9岁.因反复有上腹疼痛10年,加重2周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凶出现右上腹间歇性隐痛,近2周加重,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等不适.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10余年,未予系统治疗.体检: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全腹未扪及明显包块,右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相似文献   
9.
混合细胞型肝癌(cHCC-CC)是原发性肝癌的少见类型,笔者综述近年来有关混合细胞型肝癌的概念分型、病因、病理、免疫组化、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鉴别诊断、治疗与预后的文献资料,以期提高该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腹腔镜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排气和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12个月,无死亡病例,反流性胆管炎对症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针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腹腔镜胆总管囊肿切除术虽手术时间较长,费用较高,但其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术后并发症少,有利于加快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