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对脊髓型颈椎病(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术后疗效及颈椎矢状位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5年8月收治的147例CSM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80例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A组),67例行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B组)。比较2种手术方法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Cobb角及矢状位垂直距离(SVA)。将2组患者根据T_1倾斜角分别分为高T_1倾斜角(≥25°)亚组和低T_1倾斜角( 25°)亚组,对不同亚组之间的疗效及手术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SVA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术后SVA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术后JOA评分和Cobb角均高于B组,SVA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中,高T_1倾斜角亚组和低T_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B组中,低T_1倾斜角亚组JOA评分改善效果和后凸畸形发生率优于高T_1倾斜角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较于后路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CSM合并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更佳,且有助于改善颈椎矢状位平衡;在高T_1倾斜角水平下,应尽可能选择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连续式和跳跃式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治疗多节段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7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6例采用跳跃式ACDF治疗(观察组),42例采用连续式ACDF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C2~7活动度(ROM)、矢状位垂直距离(SVA)、T1倾斜角、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保留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等影像学指标。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JOA评分改善率评估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随访8~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术后12周C2~7 ROM较术前降低,SVA及T1倾斜角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C2~7 ROM、SVA及T1倾斜角均较术后12周有所改善,接近术前水平。2组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植骨融合率、邻近及中间节段椎间盘退行性变加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2例、声音嘶哑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术后发生吞咽困难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4.7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跳跃式ACDF用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多节段颈椎病患者可获得与连续式ACDF相近的术后疗效及安全性,并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医源性创伤。  相似文献   
3.
DR胸部摄影影像处理参数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数字化胸部摄影(DR)影像处理,包括边缘、窗技术、组织均衡等参数的合理的选择和运用,以提高胸部摄影的图像质量.方法对30例患者的DR胸部摄影图像进行后处理,并对影像处理参数修改前后照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最佳的胸部影像处理参数.结果 DR胸部摄影处理参为Edge=2;Brightness=157;Contrast=108;Area=0.5;Strength=0.3.结论 DR胸部摄影比常规胶片摄影的动态范围更宽,这意味着DR图像的最高和最暗区域之间有更多的层次,也意味着X光成像能够更好地确定密度变化,合理的选择影像处理参数可获优质图像,并提高最终的诊断质量.  相似文献   
4.
随着X线摄影技术的不断进步和X线设备自动化程度的提高,X线自动摄影技术较之传统的KV-MA-SEC三钮制技术,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以下就二种技术进行比较分折。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01年1~6月全部X线照片36884例。1.2 方法 对照组:23002例应用岛津X线机传统摄影技术。观察组:13 882例应用菲利浦X线机自动摄影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纳入自2013-06—2015-06诊治的11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治疗55例(cage组),采用颈椎前路减压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55例(zero-p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及植骨融合率,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22.78±3.10)个月随访。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2个月JOA评分、NDI指数、颈椎曲度、颈椎节段高度、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ero-p组术后1周、3个月吞咽困难发生例数少于ca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cage椎间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与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均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zero-p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风险明显较低,其安全性更符合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巴马小型猪冠状动脉微栓塞(CME)后心肌组织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1(IRAK1)、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 (TRAF6)及AU碱基富集区RNA结合因子1(AUF1)的动态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将30只巴马小型猪分为假手术组(n=5)和CME组(n=25).CME组经微导管于左前降支中远端注入微栓塞球混悬液;假手术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CME组均分为5组于建模后3h、6h、9h、12h、24 h进行观察;假手术组小型猪于6h后进行观察.光镜下观察各组心肌组织改变,并检测心肌组织IRAK1、TRAF6及AUF1 mRNA表达.结果 建模后6h,CME组血管内均可见微栓塞球,周围出现微梗死灶.建模后6h,与假手术组比较,CME组心肌组织IRAK1、TRAF6及AUF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CME组心肌组织IRAK1、TRAF6及AUF1 mRNA的表达水平都在建模后3h和6h升高,9h达高峰,12 h和24 h下降;与3h和24 h比较,CME组9h心肌组织IRAK1、TRAF6及AUF1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 IRAK1、TRAF6及AUF1 mRNA高表达于CME后心肌组织,并呈现出明显的时间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规范心脏听诊模拟教学内容及增加学时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12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采用床旁教学与模拟教学不同学时比例授课后进行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学生听诊模拟心尖区舒张期杂音以及主动脉瓣区舒张期杂音正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床旁考核正确率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心脏听诊模拟教学大多持肯定的态度。结论心脏听诊模拟教学的科学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有效缓解临床教学资源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分析乌药中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方法 运用HPLC建立乌药指纹图谱,确认共有峰并进行指认,再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Q-Marker。结果 建立了15批乌药药材指纹图谱,确认了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指认4个色谱峰,分别为去甲异波尔定、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乌药醇;经网络药理学确认以上4种成分为活性成分,可作用于10个核心靶点、20条关键通路发挥抗炎、镇痛作用。初步预测去甲异波尔定、乌药醚内酯、乌药内酯、乌药醇为乌药潜在的Q-Markers。结论 乌药Q-Marker预测分析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为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的作用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大块骨缺损一直以取患者自体髂骨移植为金标准[1]。天然骨基质主要是由无机结构和生物大分子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复合体[2],大量研究表明,理想的骨缺损修复支架材料是与天然骨基质的结构、组成成分及生物学反应相似的复合支架材料,因而有同种自体骨[3]、人工骨移植[4],到后来的金属填充材料、钙磷陶瓷填充材料、聚合物填充材料以及经体外物理化学方法处理的复合骨组织等材料的单一使用  相似文献   
10.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