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调查西北某县吸食安钠咖人群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多阶段系统整群抽样的方法,招募年龄在18~65周岁,一生中有过注射吸食安钠咖经历的成年村民.应用统一的调查问卷,采用不记名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同时尽量采集每例调查对象5ml血液,进行HIV、梅毒钩端螺旋体及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检测.结果 发现HCV阳性者27例,TP阳性者16例,HIV无阳性病例.结论 该县近年来吸食安钠咖的现象依然存在,静脉注射传播不是该县丙肝感染的主要传播方式,需进一步深入调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不同地区吸毒者艾滋病和梅毒流行特点和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1995年以来中国艾滋病监测系统病例报告、哨点监测和疫情估计信息,分析吸毒者艾滋病病例报告数量与分布变化情况,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变化趋势以及吸毒行为的变化情况.结果 中国吸毒者规模在过去6年中基本保持稳定,艾滋病病例报告中吸毒者所占比例逐年下降,从2005年之前的44.2%下降到2009年的25.8%.2009年哨点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吸毒者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较大,西南地区高东北地区低的态势较为明显.2009年吸毒者哨点HIV抗体平均检出率为6.2%,梅毒为3.7%;注射吸毒者HIV平均感染率为9.2%,梅毒为4.0%.多年监测结果显示,1995-1999年为全国吸毒人群HIV感染的快速增长期,2000年之后注射吸毒者流行进入平台期,最近3年HIV抗体检出率维持在9.0%~10.0%、梅毒检出率在3.5%~4.5%之间波动.结论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吸毒行为仍是中国艾滋病流行的重要影响因素;应根据区域流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艾滋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浅谈当前医院健康教育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院健康教育是一项可以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低投入、高产出的预防保健事业,尽管其在理论上已有较为明确的定位,但在医院的实际工作中却存在缺失或开展不顺利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建议采取政策支持、提高医护人员素质、教育形式多样化、多渠道筹资等多方面的措施积极促进医院健康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描述中国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方法收集1997-2011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资料,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采用SPSS 19.0软件.结果自1997年中国丙型肝炎报告病例数及发病率逐年增加,特别是在2004年网络直报以来,每年报告病例数快速上升,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3.03/10万上升至2011年的12.97/10万.15~49岁年龄组每年报告例数所占比例均>50%,≥50岁年龄组报告例数和所占比例同样逐年上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5-2011年全国报告城乡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病例数比从2005年的1.47下降至2011年的0.99.1997-2011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发病率均呈增长趋势,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多分布在北方省份.74.8%的HCV/HIV双重感染者报告有注射毒品史或献血浆史或输血史或手术史.结论中国丙型肝炎病例报告发病数及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应加强重点人群和地区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该人群的生命质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中文版生命质量量表(WHOQOL-BREF)和自编问卷对河南省驻马店市“HIV单阳家庭”登记中年龄≥18周岁、可随访到且愿意接受调查的2 325例艾滋病患者进行面访调查.结果 河南省驻马店市艾滋病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的得分分别为(12.94±1.94)、(12.38 ±1.93)、(13.82 ±2.44)和(12.39±1.92)分,自身生存质量总体主观感受和自身健康状况总体主观感受得分分别为(3.11±0.70)和(3.14 ±0.87)分;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男性、农民、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症状和接受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患者生理领域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和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生理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男性、农民、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症状和最近1年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是艾滋病患者心理领域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和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是艾滋病患者心理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男性、农民和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症状是艾滋病患者社会关系领域生命质量的危险因素,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既往有偿采供血感染和有输血/血制品感染是艾滋病患者社会关系领域生命质量的保护因素;未发现艾滋病患者环境领域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职业、是否出现过艾滋病相关症状、最近1年是否出现过性病相关症状、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最近3个月内与固定性伴是否发生性行为、感染途径是艾滋病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吉林省农村地区丙肝、梅毒以及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及丙肝感染的相关因素,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的村民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其血清标本,进行丙肝病毒、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本次共调查2 021人,其中丙肝抗体阳性者、梅毒抗体阳性者和HIV抗体阳性者分别有547人、8人和1人,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7.1%、0.4%和0.05%。丙肝感染情况与调查对象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收入、口腔溃疡、拔牙/镶牙/补牙和安纳咖注射有关。结论吉林省有安纳咖注射史人群的农村地区丙肝感染率较高,梅毒和HIV感染率较低。农村村民夫妻间性行为过程中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夫妻间存在较高的传播丙肝的风险,应加强对他们的预防性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医药院校教育状况的调查,发现近几年医学院校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平均年增长32.9%,研究生招生数量虽有所增加,但在总招生数量中一直保持很小比例,且医学专业设置的口径较窄。这种状况已不适应社会发展对医学人才的需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中国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5类人群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流行趋势,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和科学干预提供信息和依据.方法 1995-2009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男男性行为者、孕产妇5类人群进行监测(采血及问卷调查).结果 吸毒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6年开始呈快速上升,1999-2000年达到高点(19.2%),2001-2003年逐步下降,2004年后趋于平稳状态;在疫情居中省份从2001年开始呈小幅上升,2004年达到相对高点(2.9%)后趋于平稳,近两年又呈小幅下降趋势;在疫情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暗娼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9年开始小幅上升并达到高点(1.5%),之后下降并维持在较低水平;在疫情居中省份和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性病门诊就诊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低于0.7%.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近两年均大于1%,部分哨点大于10%,且呈快速上升趋势,成为近年来推动艾滋病疫情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孕产妇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在疫情较重省份从1997年开始呈缓慢上升,之后趋于平稳状态(0.3%);在疫情居中省份和较轻省份一直处于低水平.结论 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呈上升趋势;吸毒者、暗娼、性病门诊就诊者、孕产妇人群的HIV抗体阳性检出率都趋于相对平稳状态.吸毒人群疫情仍集中在疫情较重的6个省份.暗娼和性病门诊就诊人群疫情总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流行范围在不断扩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ffectively monitor the time trend of HIV prevalence and epidemic among injecting drug users ( IDUs ), female sex workers (FSWs),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STD)clinic attendants,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 and pregnant women etc., to provide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on on strategies regarding comprehensive HIV preven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 in China. Method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had been repeatedly conducted on sentinel surveillance program with uniformed questionnaire and collection of venous blood specimen among IDUs, FSWs, STD clinic attendants, MSM and pregnant women, from 1995 to 2009. Results HIV prevalence (median) among IDUs had been increasing rapidly since 1996, reaching the plateau (19.2%) in 1999-2000, then gradually decreasing in 2001-2003, and leveling off since 2004 in those relatively hard-hit epidemic provinces. HIV prevalence among drug users had increased a bit since 2001, achieving high level (2.9%) in 2004 before leveling off, showing a slight downward trend in the past two years among the medially-hit epidemic provinces, while it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in those low epidemic provinces. HIV prevalence (median) among FSWs had been slightly increasing,reaching a high level ( 1.5% ) in 1999, then decreased and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in relatively hard-hit provinces. HIV prevalence among FSWs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in medially-hit and low epidemic provinces. HIV prevalence(median) among STD clinic attendants had been maintained at a lower level, lower than 0.7%. HIV prevalence among MSM had been consistently greater than 1%, and wa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rivers of the HIV/AIDS epidemic over the past years. HIV prevalence (median) among pregnant women had slightly been increasing since 1997, then leveling off over the past years in those relatively hard-hit provinces (0.3%). HIV prevalence among pregnant women had maintained at a low level in the medial and low epidemic provinces. Conclusion Data from sentinel surveillance programs showed a leveling-off situation on HIV prevalence rates among IDUs, FSWs,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clinic patients and pregnant women. However, HIV prevalence among MSM ha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since 2005, indicating the high speed of transmission among this population. Epidemic among IDUs had still been concentrated in those relatively hard-hit epidemic provinces. As for FSWs and STD patients, the overall epidemic remained at low level, but the areas of epidemic kept expanding.  相似文献   
9.
中国2006-2009年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状况及相关行为特征.方法 收集2006-2009年15~24岁年龄组艾滋病病例报告数据信息和2006-2009年连续开展监测的国家级青年学生艾滋病哨点的监测数据.青年学生哨点监测是在每年监测期内,选择所在地区大学、大专、职高和中专的在读学生,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开展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自填式问卷调查和采集血液标本检测HIV和梅毒;每个哨点每年监测样本量约为800名.结果 2006-2009年历年报告的15~24岁青年学生HIV/AIDS呈上升趋势,历年报告数占当年报告总数的比例亦呈上升趋势,分别为0.39%、0.50%、0.83%和1.02%.性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同性传播所占比例有所上升.2006、2008和2009年开展监测的6个国家级青年学生哨点中,监测对象有过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3%、4.5%和6.1%;最近一年发生过商业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3%、0.2%和0.3%;最近一年发生过男男性行为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0.7%、0.2%和0.2%;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阳性检出率(中位数)均为0%;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中位数)分别为49.0%、75.0%和80.5%;最近一年接受过干预服务者的比例(中位数)分别为44.2%、54.3%和50.2%.结论 近年来青年学生的HIV/AIDS报告数有所上升,但HIV感染率总体维持在低水平.该人群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部分青年学生有商业性行为和男男性行为等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0.
网络调查方法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新的社会调查方法,其调查内容分为虚拟社会行为和现实行为两个方面,从网络调查的类型看,主要有网络问卷调查法、电子邮件问卷调查法、聊天室访谈法、网络电话访谈法、网络社区专题深入访谈法、网络观察法、网络文献调查法等调查类型。各种网络调查方法有不同的特点,在运用网络调查方法上,应当扬长避短,与传统社会调查方法相结合,根据不同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同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