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82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01篇
耳鼻咽喉   25篇
儿科学   40篇
妇产科学   14篇
基础医学   121篇
口腔科学   63篇
临床医学   589篇
内科学   179篇
皮肤病学   49篇
神经病学   115篇
特种医学   117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76篇
综合类   1067篇
预防医学   414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268篇
  1篇
中国医学   349篇
肿瘤学   9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7篇
  2012年   140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26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203篇
  2006年   157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02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156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4篇
  1994年   10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78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2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6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归纳我国核心期刊药品不良反应(ADR)文献的研究主题、整体结构和发展态势,以期为ADR监测者和研究者把握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检索CNKI数据库,搜集我国核心期刊的ADR文献,统计高频关键词并输出共词矩阵,利用聚类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划分和验证研究主题,利用战略坐标分析对各主题的地位和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共获得文献12 527篇,关键词50 576个,高频关键词45个。7个研究主题由聚类分析结果形成,并被分配到战略坐标图的不同象限。结论:"ADR监测及其基础与临床研究"成为核心研究主题,"用药安全与ADR风险管理"和"中药ADR"发展态势良好,地位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抗肿瘤药ADR"是新兴主题,但发展态势不佳;其余主题已经或正在被边缘化。核心主题内容过多且繁杂,其他主题与之地位差距过大,未来或将形成"ADR监测与风险管理"这一新的核心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分析技术,探讨加味归脾汤治疗阴火失眠伴焦虑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及分析平台(TCMSP),筛选加味归脾汤的主要化合物成分和药物靶基因;通过GeneCards和人类孟德尔遗传综合数据库(OMIM)建立失眠和焦虑的靶基因集;通过STRING 11.0软件分析交集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Cytoscape_3.6.1软件分析和马修斯相关系数(MCC)算法筛选核心基因。基于网络分析结果,将48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配为空白组,模型组,右佐匹克隆片组(0.2 mg·kg-1·d-1),加味归脾汤低、中、高剂量组(0.31,1.25,5 g·kg-1·d-1)。采用氯苯丙氨酸(PCPA)腹腔注射方法,建立失眠伴焦虑动物模型,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7 d;然后进行自主活动实验观察大鼠活动的次数、时间和路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3(MAPK3),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8(MAPK8)和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结果:从TCMSP数据库中共筛选出228个化合物活性成分;经与GeneCards和OMIM综合数据库比对,共获取181个疾病与药物的交集基因;STRING软件和MCC算法共获得MAPK3,MAPK8,Akt1,IL-6等9个关键基因。动物实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加味归脾汤高、中剂量组的活动次数、时间和路程显著减少(P0.01),海马组织中MAPK3,MAPK8,Akt1,IL-6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低剂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味归脾汤治疗阴火失眠伴焦虑作用机制,可能与对MAPK3,MAPK8,Akt1,IL-6基因的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3.
总结1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血小板减少期间气道出血的护理经验。护理上通过合理镇静镇痛、选择合适的吸痰管材质、掌握吸痰时机、套管内外吸痰、选择合理负压值、加强气道湿化、合适体位和导管固定、调整气囊压力大小来管理血小板减少横纹肌溶解患者的呼吸道损伤,以最大程度减少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最终患者气道出血停止。  相似文献   
4.
先远勤 《家庭育儿》2020,(3):0176-0176
自从国家开放二孩政策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将二孩计划拉上日程。因此,不仅两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物质保障要跟上,二孩的家庭教育指导也需要积极开展—幼儿教师需要借助专业的教育知识与二孩家庭的教育现状分析为各位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引导,以期借助详细的二孩家庭教育研究为各个生育了两个孩子的家庭提供强有力的教育支持、促使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得心应手地应对两个孩子在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大事小情,进而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在愉快的成长氛围中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影响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病人经皮内镜下清创(PEN)治疗失败的风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重症急性胰腺炎中心诊治的56例IPN病人临床资料,根据是否接受开放手术以及死亡的结局,分为PEN成功组(42例)与PEN失败组(14例)。观察比较两组病人入院临床特征、清创操作步骤及预后,并对影响PEN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PEN总体成功率为75.0%。与PEN成功组相比,PEN失败组入院时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持续器官功能衰竭比例、使用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的病人比例均更高(P均<0.05);但PEN失败组的IPN诊断距发病病程、首次PEN距发病病程均更短(P<0.05),增强CT影像学特征中边界清晰和气泡征的病人比例更低(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IPN诊断距发病病程、首次PEN距发病病程、首次PEN距发病病程,边界清晰和气泡征的增强CT影像学征象与PEN失败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OFA评分高是PEN失败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机械通气、血管活性药物、IPN诊断距发病病程、首次PEN距发病病程、增强CT影像学表现为即边界清晰和气泡征是PEN失败的危险因素,高SOFA评分是PEN失败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2010年-2013年吴兴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甲肝、戊肝的感染状况,寻找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甲肝和戊肝的相关性,为预防与控制相关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2013年吴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从业人员在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2013年共体检93 307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1 359人,总不合格率为1.46%;其中男性不合格892人,不合格率为3.46%;女性不合格467人,不合格率为0.69%;抗HAV-Ig M总阳性11人,总阳性率为0.012%,其中男性阳性率为0.035%,女性阳性率为0.003%;抗HEV-Ig M总阳性79人,总阳性率为0.08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0.174%,女性阳性率为0.050%。结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不合格率高,甲肝、戊肝阳性率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甲肝、戊肝为非正相关关系;戊肝阳性率高于甲肝,应重视对从业人员的定期健康体检,并应加大宣传力度,对从事服务行业未接种疫苗的从业人员进行免疫接种,以保护密切接触者和危险人群。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安氏Ⅱ1下颌后缩型错牙合畸形多采用非拔牙矫治,其矫治后的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 。本文将观察采取固定矫治器加斜面导板导下颌向前,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及保持后牙合位在矢状方向的稳定性。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选择选取山西省人民医院正畸科1994~1999年安氏Ⅱ1下颌后缩型非拔牙矫治病例2 0例,均采用固定矫治配合斜面导板矫治,Hawley保持器保持,矫治结束后随访观察3年的病例。病例选择标准如下:( 1)年龄11~18岁的恒牙期健康患者,无正畸治疗史;( 2 )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错牙合,下颌后缩型;( 3 )采用固定矫治器加斜面导板…  相似文献   
8.
颌骨中枢性血管瘤临床上少见。该病占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约4.1%[2]。该病早期不易发现,有时因拔牙发生致命性出血,甚至死亡[7,8],即使诊断明确,治疗也比较困难。因此,对该病要有足够认识,能够正确处理。本文收集1979年以来收治的4例颌骨中枢性血管瘤,并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例,男性2例、女性2例;年龄最小7个月,最大40岁,平均年龄18岁;部位:下颌骨体部4例;全部手术治疗,术后均经病理确诊(见附表)。讨论1.发病情况颌骨中枢性血管瘤在临床上少见。1954年以来国内文献仅报道60余例[1,3,4]…  相似文献   
9.
随机采集口腔科门诊拔牙患者的离体牙70个,按年龄分3组(儿童组、中青年组、老年组);按病变分3组(正常组、龋齿组、氟斑牙组)。各组牙齿均经10%甲醛浸泡。清除结石,用优级纯硝酸冷消化处理后,分别采用电化学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测定离体牙氟和磷的含量并计算氟磷含量比(F/P)。结果表明,中青年组F/P值是儿童组的118倍,是老年组的1.8倍;而正常组牙齿F/P值则是龋齿组的1.6倍,氟斑牙组的1.1倍。  相似文献   
10.
口腔颌面部血管瘤的临床生物学行为与治疗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管瘤目前尚无有效预防方法,通过对口腔颌面部血管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深入考察、分析,认为要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需要在早期(增生初期)及时发现、明确诊断,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血管瘤存在2个快速生长期,其发生以及持续的时间是明确的.虽然口腔颌面部血管瘤治疗策略的选择仍存在争议,但治疗的关键还是早期进行干预,尤其是第1个快速生长期,是控制血管瘤的最佳时机和不可丧失的关键期,应采取积极措施,使血管瘤的增生受限和停止,而不进入第2个快速生长期.对病情和所处病期的明确诊断以及对病程的确切预期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基础,可以采用激光、硬化剂注射、口服激素等治疗手段.有效控制或治愈血管瘤.本文着重对激光、硬化剂注射治疗的方案进行讨论,认为周密的计划和精确的操作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