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SIRS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观察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并发SIRS后,肝、肾功能、并发症以及病情转归的变化。结果:161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病人中SIRS发生率为39.1%;引起SIRS的最常见的原因是自发性腹膜炎,占81%,发生SIRS的病人组和未发生SIRS组之间比较,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死亡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SIRS发生时与SIRS发生前后的不同状态下比较.肌酐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ALT、AST、TBIL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发生SIRS可能对肝功能影响不明显.但可使肾功能损害加重.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高,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郑俊福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7):16-18,F0003
目的评价术前服用拉米夫定时间的长短对于预防原位肝移植(OLT)术后HBV复发的效果,探讨术前服用拉米夫定的适宜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03年7月-2008年2月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根据术前服用拉米夫定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组,短期组服用时间小于1个月,中期组服用1个月至6个月,长期组服用大于6个月;比较术前短期、中期或长期服用拉米夫定对预防HBV复发的效果;三组患者观察截止到2008年11月,对三组患者中不同的HBV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随访时间平均(18±2.17)个月,短期组在观察期内发现乙肝病毒复发8例;复发率13.7%(8/58),中期组在观察期内未发现乙肝病毒复发;长期组在观察期内发现乙肝病毒复发2例,复发率10.5%(2/19);总复发率9.4%(10/106)。中期组复发率低于短期组及长期组,短期组与中期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服用拉米夫定1个月至6个月能有效地预防术后乙肝复发,过短及过长服用拉米夫定均增加术后乙肝复发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主要的临床表现,分析早期症状与发生重症流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10月我院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住院病例187例,符合重症标准的30例(胸部X线片提示肺炎),157例普通型,不包括危重症病例。结果 187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0.61±13.87)岁;男女比例98:89。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为发热(90.9%)和咳嗽(78.6%)以及咽部充血(80.2%)和扁桃体肿大(65.2%)。所有患者的症状体征均于15d内消失,平均(5.01±2.39)d。发热持续时间平均(3.56±1.96)d。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阳性持续时间平均(5.51±2.29)d。肺炎发生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出现气促、症状持续时间超过7d。结论甲型H1N1流感临床症状类似季节性流感,多数病例为自限性、轻症病例,出现气促并且症状持续超过7d提示可能为重症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干扰素α(interferon α,IFNα)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和CNKI数据库26例及我院所见1例IFNα导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共27例,根据发病机制分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及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2组,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治疗和转归.结果:ITP组24例主要表现为出血倾向,血小板显著减少,血小板抗体或血小板相关IgG明显升高,骨髓增生活跃,停IFNα及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血小板于1-2 wk上升,预后较好.TTP组3例主要表现为发热,血小板显著减少,溶血性贫血,神经系统损害及肾脏损害.血浆置换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预后差,死亡率高.ITP及TTP多发生在IFNα抗丙肝治疗过程中.结论:IFNα抗病毒过程中可能出现ITP或TTP两种严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生,须提高认识给予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肝炎组织病理学和临床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性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意义。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7年4月在地坛医院住院而经肝脏组织病理学诊断的药物性肝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病例中不包括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肝炎而无肝组织病理学诊断者,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肝病病史、药物过敏史、服药史和生化检查等,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在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药物性肝炎,仅有5例患者在入院时诊断为药物性肝炎,6例有药物过敏史,仅4例服用明确有肝损伤药物史。但37例有服药史,服药时间多为1w到3m。诊断为慢性药物性肝炎3例,其他为急性药物性肝炎。2例合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结论详细的药物使用史和肝脏组织学检查对药物性肝病的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核苷(酸)类药物(NUCs)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纳入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06例,其中接受抗病毒治疗者中包括拉米夫定(LAM)治疗者39例、阿德福韦(ADV) 73例、替比夫定(LDT)34例、恩替卡韦(ETV) 48例、LAM联合ADV 41例、LDT联合ADV 25例和未抗病毒治疗对照46例。随访3年。排除失访、随访时间小于3年和对照组中途开始抗病毒治疗者97例,最终20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各抗病毒治疗组1年、2年、3年时eGFR较基线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LDT、LDT联合ADV组eGFR有逐年升高趋势(P>0.05);本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基线时存在轻度肾功能损害者58例(27.8%);在存在轻度肾损伤(基线eGFR<90 ml?min-1?1.73m-2)的患者,经LDT或LDT联合ADV治疗3年时患者eGFR复常率分别为55.6%和50%;各组患者血清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与基线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DT单药或联合ADV可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外周血白细胞(WBC)、WBC/血小板(PLT)单独及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129例肝硬化患者,包括肝硬化死亡患者112例,其中并发感染导致死亡患者94例(感染组),包括SBP 61例;其他原因导致死亡18例(非感染组),肝硬化代偿期患者17例为对照组。使用抗生素前常规细菌培养,并测定血清PCT及WBC、WBC/PLT。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率比较应用χ2检验,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其敏感性、特异性。结果在94例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患者中,细菌培养阳性66例,其中血、腹水及其他分泌物培养阳性率分别为25.8%、30.3%及43.9%。肺部感染占8.5%,SBP为64.9%,感染灶不明确占26.6%。感染组患者血清PCT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及对照组(F=10.98,P<0.05)。不同感染部位患者血清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0.5 ng/ml,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为92.5%,特异性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PCT≥2 ng/ml,其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94.2%。外周血WBC≥10×109/L及WBC/PLT≥0.25时,肝硬化合并感染的敏感性分别为47.8%,39.6%,特异性为100%。PCT联合WBC/PLT,其敏感性为76.8%,特异性为94.2%。SBP患者腹水培养阳性与否,PCT、WBC、WBC/PL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联合WBC/PLT,诊断SBP的敏感性为83.6%,特异性为94.2%。结论PCT、WBC/PLT可作为肝硬化合并感染的诊断指标,PCT与WBC/PLT联合对肝硬化SBP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不同用法联和拉米夫定(LAM)对乙型肝炎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行原位肝移植术(OLT)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2003-07/2008-02行同种异体肝移植患者89例,根据HBIg用法的不同分为2组:试验组43例,静点HBIg联合LAM; 对照组46例,肌肉注射HBIg联合LAM.分析患者乙型肝炎患者再感染率和复发率.结果:试验组2例再感染,再感染率4.65%,1例证实有乙型肝炎复发,复发率为2.33%; 对照组4例再感染,再感染率8.69%,3例证实有乙型肝炎复发,复发率为6.52%; 2组中再感染及复发病例均发生在术前1 wk内HBV DNA阳性的患者中,两者相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LAM联合静点HBIg可以有效降低HBVDNA阳性患者OLT后乙型肝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瞬时弹性检测(FibroScan)、无创血清学指标以及这些指标的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以胃镜结果作为金标准,对49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分为:无或轻度曲张组和中或重度曲张组,分别评价FibroScan、APRI、LOK评分及FibroScan联合APRI和FibroScan联合LOK对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效率。结果 FibroScan、APRI、LOK评分及FibroScan联合APRI和FibroScan联合LOK在上诉两组患者中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时,APRI的AUROC值为0.76;LOK评分的AUROC值为0.81;FibroScan的AUROC值为0.88,FibroScan联合APRI的AUROC值为0.89;FibroScan联合LOK的AUROC值为0.93,当cut-off值为21时,其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90%。FibroScan联合LOK评分是诊断效率最高的。结论 FibroScan联合无创血清学指标可以提高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诊断效率,其中FibroScan联合LOK评分预测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灵敏性为93%,特异性为90%,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29岁。因“乙肝表面抗原阳性3年,间断双下肢水肿2年,腹胀尿少1年”于2005-03-01入院。3年前发现HBSAg( ),肝功能正常,无不适。2年前因双下肢水肿在外院诊断为“肝硬化”,服保肝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1年前出现腹胀、尿少,外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予利尿及白蛋白治疗,3个月后腹水消失。此后上述症状反复出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入院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正常,腹膨隆,无腹壁静脉显露,无压痛反跳痛,肝未触及,脾肋下6cm,移动性浊音( ),双下肢水肿。实验室检查:ALT73U/L,AST91U/L,总胆红素(TBIL)4.8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