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建立评价副溶血弧菌毒力的Raw-264细胞模型,并以此评价副溶血弧菌临床分离株RIMD2210633株与其重要致病相关基因opaR基因敲除株的毒力。方法以Raw-264细胞为靶细胞,RIMD2210633株及其opaR基因敲除株为效应细胞,通过优化条件,利用CytoTox96Non-RadioactiveCytotoxicityAssay建立细胞模型。结果以5倍于靶细胞的菌量感染靶细胞,37℃孵育1.5h,离心所得上清稀释10倍后,加底物液避光显色10min,反应条件最佳。opaR基因敲除后,菌株的Raw-264细胞毒性升高,并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利用副溶血弧菌标准强毒株RIMD2210633菌株建立了评价副溶血弧菌毒力的RAW-264细胞模型,并利用此平台比较了该毒株与其opaR基因敲除株的毒力,为研究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抽样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监控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方法 细菌检测:常规培养、生化鉴定,免疫荧光试验(IFA)查抗体.病毒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试验(IEA)、免疫荧光试验(IFA)、血凝试验(HA)、血凝抑制试验(HAI)方法检测抗体.真菌检测:常规培养、镜检.寄生虫检测:涂片镜检、间接血凝试验(IHA)方法查抗体.结果 五年来,SPF级动物检出了绿脓杆菌、嗜肺巴斯德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鞭毛虫,另外,泰泽病原体、小鼠细小病毒(MVM),小鼠仙台病毒(M-SC)抗体阳性.清洁级动物检出了蠕虫,且泰泽病原体、大鼠仙台病毒(R-SC)、小鼠仙台病毒(M-SV)、小鼠肝炎病毒(MHV)抗体阳性.普通级动物检出了志贺菌、皮肤病原真菌、体外寄生虫、弓形虫,同时检出兔出血症病毒(RHDV)、犬细小病毒(CPV)、犬瘟热病毒(CDV)、犬肝炎病毒(ICHV)未达抗体保护效价,犬布鲁杆菌、猕猴疱疹病毒Ⅰ型(BV)抗体阳性.不同生产企业动物质量差异很大,有的动物合格率达100%,有的则同一动物有多种病原感染.结论 实验动物微生物、寄生虫质量控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便于了解北京地区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控制现状,为实验动物科学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一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方法,对北京地区18家实验动物生产单位,39个种群,385只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寄生虫质量检测。结果两种级别(SPF、CL)小鼠和大鼠、CV级猕猴所检项目均为阴性,4个种群cv级豚鼠均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豚鼠背毛螨(Chirodiscoides caviae),13个种群CV级家兔中有3个种群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兔瘁螨(Psoroptes cuniculi),6个种群CV级比格犬有3个种群检出有体外寄生虫,虫种为犬耳痒螨(Otodectes canis),其中1个种群兼有弓形虫抗体阳性。结论检测结果表明,SPF、CL小鼠、大鼠,CV级猕猴的寄生虫学控制情况较好,开放条件下饲养的CV动物(猕猴除外)体外寄生虫的感染仍然存在,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9.10,P<0.01),而豚鼠和兔产生的F1 IgG抗体滴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0.06,P=0.81).亚单位疫苗免疫的小鼠、豚鼠和兔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10/10)、86%(12/14)和100%(5/5);EV76疫苗免疫的小鼠、豚鼠和兔免疫保护率分别为100%(6/6)、93%(13/14)和100%(6/6).结论 BALB/c小鼠是较好的评价鼠疫亚单位疫苗的小型动物;豚鼠评价鼠疫亚单位疫苗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兔也可用作评价鼠疫亚单位疫苗的动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比格犬肝门静脉置管并体外留置模型.方法 将6只比格犬行气管插管吸入麻醉,取右腹直肌切口,定位肠系膜上静脉及肝门静脉主干,游离、切断肠系膜上静脉左侧属支,将中心静脉导管(PICC)插入并置于肝门静脉主干内,结扎固定.导管末端经右侧腹壁皮下引至颈背部穿出并固定.结果 实验组6只比格犬麻醉效果良好,手术全部成功,平均手术时间约1 h,平均出血量约15 ml,术后5~7 d手术切口愈合.结论 比格犬肝门静脉置管并体外留置模型的成功建立,可提高肝脏的靶向性用药药效、减少用药剂量、降低治疗或实验成本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置管可直接采集肝门静脉血测得口服药物或毒物在首过消除之前的血药浓度,间接计算胃肠吸收率,为开展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评价两株副溶血弧菌标准株在肠毒性、细胞毒性和溶血活性上的毒力差异.方法 通过兔回肠袢实验、Raw264细胞毒性实验和兔红细胞溶血实验比较临床分离株RIMD2210633(tdh+、T3SS1+、T3SS2α+、T3SS2β-、trh-)和环境分离株S251(tdh-、T3SS1+、T3SS2α-、T3SS2β-、trh-)的毒力表型差异.结果 S251株产生的肠积液量、对Raw264细胞的细胞毒性均弱于RIMD2210633株[(12.37±1.07)ml vs.(1.50±1.50) ml; (35.69±3.07)% vs.(14.07±0.91)%],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S251株对兔红细胞的相对溶血活性明显弱于RIMD2210633株,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这与基因预测结果相符.结论 S251株的肠毒性、Raw264细胞毒性和溶血活性均弱于RIMD2210633株,该两株菌可作为后续副溶血弧菌致病机制研究的模式菌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我们先前的研究中发现,鼠疫疫苗免疫的猕猴脾组织中B细胞和T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然而,是否这些细胞是由鼠疫疫苗引起的增殖性B细胞和T细胞还不得而知。方法为回答这个问题,本研究使用免疫组化双标记方法检测了猕猴脾组织中T细胞和B细胞的增殖。应用Ki67抗体以及T细胞和B细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化双标法,对脾组织T细胞和B细胞增殖进行检测。脾组织分别来自于亚单位疫苗SV1(20μg F1+10μg rV270)免疫的猕猴以及分别通过SV2(200μg F1+100μg rV270)、减毒活疫苗EV和铝佐剂免疫并分别攻毒的猕猴。结果与正常动物相比,受试动物脾组织生发中心有较多的B细胞增殖,边缘区有较多的静止B细胞,在动脉周围淋巴鞘区有较多的静止T细胞,提示原始T细胞可能在免疫早期发生增殖。经SV1、SV2或EV76免疫并攻毒的动物脾组织生发中心较仅用SV1免疫动物的生发中心扩大。此外,铝佐剂免疫并攻毒的猕猴脾组织生发中心不完整,这可能归因于强毒株鼠疫菌感染引起的病理损伤。B细胞增殖、静止B细胞增加、静止T细胞增多及生发中心扩大是诱导特异性体液免疫和保持免疫记忆反应的标志。结论这些结果与我们先前的发现的SV1、SV2或者EV76免疫动物激发较高的抗体和IL-4分泌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白喉毒素-(Gly4Ser)2-α促黑素重组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喉毒素(DT)是由白喉棒状杆菌所产生的分子量为58 kD的外毒素,它在胰蛋白酶的作用下可降解为A和B两个片段, B片段能与敏感宿主细胞的特异受体结合并能将A片段转位到胞浆,A片段具有核糖体依赖的酶活性,它通过灭活真核细胞的肽链延长因子Ⅱ来阻断细胞蛋白合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用于评价副溶血弧菌毒力的小鼠模型,为研究副溶血弧菌的致病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将适宜浓度的菌液经腹腔感染4~5周龄雌性BALB/c小鼠,观察小鼠的症状及死亡数。结果高盐(2%NaCl)条件下培养的强毒株RIMD2210633,经腹腔感染107CFU 的菌量,小鼠存活率为20%~30%,而环境无毒株S251的小鼠存活率为100%。结论建立了评价副溶血弧菌毒力的实验小鼠模型,并应用于不同盐分浓度培养的强毒株与环境无毒株的毒力比较实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