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手术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患者68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夹闭治疗43例(夹闭组),介入栓塞治疗25例(栓塞组)。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眼裂均增大,瞳孔缩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夹闭组改善幅度更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夹闭组患者动眼神经麻痹完全恢复34例(79.07%)、部分恢复8例(18.60%)、未恢复1例(2.33%);栓塞组患者完全恢复13例(52.00%)、部分恢复10例(40.00%)、未恢复2例(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完全恢复时间(30.90±5.47)d,短于栓塞组的(47.83±6.6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优于介入栓塞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赵强  何东升  邓增赋   《华西医学》2004,19(2):244-244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对40例高血压基底神经节出血的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判断疗效。结果:40例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结果优良13例,一般25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经侧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显提高高血压基底神经节区出血的病人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并腰大池引流术治疗脑室铸型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经出血侧颞部小骨窗开颅清除脑内、脑室内血肿并脑室尿激酶灌注外引流,7天拔管后行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全脑室铸型病人14例。结果:14例中4例恢复日常生活,3例部分自理生活,3例偏瘫,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死亡率为21.4%,低于30%~60%的传统手术死亡率。结论:小骨窗开颅并腰大池引流术治疗全脑室铸型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对34例颅内动脉瘤的病人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术后判断疗效。结果:优(无任何功能障碍)22例;良(有经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差(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4例;死亡2例。结论:正确把握机会,显微外科手术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纤维支气管镜辅助经鼻气管插管中比较加强型气管导管(Reinforced Endotracheal Tube,RETT)与普通型气管导管(Endotracheal Tube,ETT)的差异。方法 60例急诊硬膜外或硬膜下血肿需行血肿清除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RETT组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行气管插管,ETT组用普通型气管导管。采用静脉麻醉诱导,待患者意识丧失肌肉松弛后插入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一次成功率、插管时间、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鼻咽黏膜损伤出血例数及程度。结果 RETT组插管时间明显短于ETT组(P<0.05),而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ETT组(P<0.05)。插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例数ETT组多于RETT组(P<0.05),而出血程度两组分布构成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辅助经鼻气管插管,选用加强型气管导管较普通型气管导管可明显缩短插管时间,提高一次成功率,同时减少鼻咽部出血的发生率及降低出血程度。  相似文献   
6.
邓增赋 《中外医疗》2014,(33):15-16
目的:比较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应用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应用微创穿刺血肿抽吸术,比较二者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56.22±8.20)min,长于对照组的(16.73±4.2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血肿清除率(85.49±7.03)%、住院时间(20.16±3.49)d,对照组为(56.31±5.79)%、(26.82±5.5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观察组NIHSS评分(11.46±3.53)分,对照组(11.52±3.6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及4周观察组NIHSS评分(6.14±3.20)分、(3.42±1.92)分,对照组为(8.25±3.11)分、(5.30±2.75)分,二者NIHSS评分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是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评价I级5例、II级8例、III级6例、IV级3例、V级2例和死亡1例,对照组ADL评价I级3例、II级5例、III级8例、IV级5例、V级3例和死亡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0.00%,与对照组的44.00%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骨窗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脑侧裂区对冲伤致侧裂血管栓塞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 对侧裂区对冲性脑挫伤病人进行监测及分析。其中手术治疗14例,均行脑挫伤坏死灶清除,去骨瓣减压6例。结果 术后并发脑梗死者6例,其中4例死亡,未发生脑梗死者死亡1例。结论 大脑侧裂区对冲伤发生侧裂血管栓塞加重了病情,临床治疗效果差,病死率高,早期手术及彻底减压是首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迟发外伤性颅内血肿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迟发外伤性颅内血肿(delav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CH)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2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中手术治疗34例,非手术治疗8例其中存活32例.死亡10例.死亡率23.6%。结论:及时观察,早其诊断,及时治疗可有效地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颅内压( ICP )监测对预防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二度伤害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的60例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试验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监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颅内压监测,总结两组的术后二度伤害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70.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3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内压监测对预防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二度伤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助于改善术后结局,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应于临床中考虑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伤后,小脑幕裂孔疝导致的枕叶脑梗塞的预防及处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6例因小脑幕裂孔疝致脑梗塞的发生及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6例病人,10例存活,其中6例遗留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防止脑疝的发生、及时有效的处理是提高此类病人生存率及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