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总结胆囊小细胞癌(gallbladder small cell carcinoma,GSCC)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0-2012年收治的5例GSCC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男1例,女4例,初次就诊年龄在42 ~ 67岁(中位年龄57岁),均以非典型的右上腹疼痛、不适为初始主诉;肿瘤位于胆囊底部3例,胆囊体部2例;4例患者伴有胆石症.2例行根治性胆囊切除术,术后辅以EP(依托泊苷+顺铂)方案化疗6个周期,1例行放射治疗1次,2例患者分别随访至术后45和32个月,生存良好;3例行姑息性胆囊切除术,术后行辅助性化放疗,分别于术后8、11及30个月死于肿瘤广泛播散转移.结论 GSCC为临床少见的恶性肿瘤,初期症状不典型,确诊率低,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相对较差;肿瘤根治切除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GSCC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小细胞癌(SC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间41例胃SCC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男性35例,女性6例;确诊年龄39 ~ 84岁,中位年龄62岁;胃上部病变31例(75.6%),胃中部3例(7.3%),胃下部7例(17.1%).结果 41例胃SCC患者出现不适症状至最终确诊的时间间隔1~13个月,中位时间为3个月;肿瘤最大径2.5~15.0 cm,平均6.5 cm;38例(92.7%)以手术为初始治疗方案,其中25例(61.0%)行根治性肿瘤切除术,13例(31.7%)行姑息性手术,3例(7.3%)仅行化疗.初始的Ⅱ、Ⅲ、Ⅳ期患者分别为2、31和8例.所有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中位无病生存期11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46.3%和36.6%.患者的总体生存期与肿瘤最大径(x2=5.565)、体重变化(x2=3.688)、手术的根治程度(x2=11.747)以及是否复发(x2=17.966)有关(P<0.05).结论 胃SCC是胃恶性肿瘤中的罕见病理类型,临床误诊率较高,其病情进展迅速且预后较差,根治性手术切除肿瘤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期,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胃SCC的主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MR平扫和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通过比较分析MR平扫与增强扫描在直肠癌分期及肿瘤外侵程度判断上的准确性,期望对单纯MR平扫与MR平扫加增强扫描在直肠癌的应用作出评价。方法 收集了1999年9月至2002年5月间临床诊断为直肠癌行MRI直肠检查,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病例共33例。采用MR平扫与薄层增强扫描等多个序列来观察直肠癌的外侵程度与范围。并应用直肠癌的TNM分期标准对MR成像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直肠癌的分期:在手术及病理诊断肿瘤限于黏膜下层以内的6例T1期肿瘤中MRI作出了准确诊断5例,1例高估为T2期,故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3.3%。其中在平扫T1、T2加权像时有2例认为T2期,但3D薄层增强成像1例作出了准确判断。1例仍判断错误(假阳性)。T3期的23例中,MRI平扫T1和T2加权像时诊断正确的21例。2例假阴性低估为T2期,其敏感性为91.3%,特异性为100%。而有薄层增强扫描的18例病人其诊断均与手术病理结果相符合。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T4期的病例共4例,MRI平扫与增强扫描均与手术及病理所见相符合,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为100%。MRI总的分期准确率为90.9%。结论 MRI平扫加增强扫描对于直肠癌的术前分期及对肿瘤外侵深度的判断有较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胃肠道肿瘤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0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27例,采用肿瘤切除联合术中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的治疗方法.HIPEC采用奥沙利铂350mg溶于右旋糖酐4000ml中,加热至41.5~42.5℃腹腔内循环灌注40~60分钟.结果 25例行根治性肿瘤切除,2例因术中腹膜种植转移,行肿瘤切除加腹膜种植灶细胞减灭术,全部病例均完成术中HIPEC.治疗后5例体温超过38.5℃,4例血压低于100/60mmHg,6例心率大于100次/分,少数患者血液指标轻度异常,相应治疗后均于5~7天内恢复.术后并发出血1例,肠粘连梗阻1例,伤口感染2例,无吻合口瘘.中位随访28个月,死亡7例,2例死于腹腔及全身转移,4例死于远处脏器转移,1例因非肿瘤原因死亡,根治性手术病例总的1、2年生存率88%(22/25)和76%(19/25),胃癌术后1、2年生存率为90%(18/20)和75%(15/20).结论 根治性手术联合HIPEC疗效好,并发症少,是防治消化道肿瘤腹膜转移、提高生存率理想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脂血症患者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方法本研究在血脂筛查的基础上,将来自于云浮市云城区的338名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69)和对照组(n=169),干预组进行以膳食调整为主的综合干预,为期6个月。研究对象干预前后进行膳食调查、体格检查和血液指标检测。结果经过干预,干预组总能量、脂肪、胆固醇和食用油摄入量分别下降21.96%,28.57%,26.24%和23.07%,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趋向合理;干预组体重、体质指数均降低,且降低幅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分别降低7.16%(P〈0.05)和9.73%(P〈0.05)。结论高脂血症社区综合干预模式可以纠正高脂血症患者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及不良生活方式,提升用药依从性,对降低血脂水平及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117例胃肠道间质瘤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的预后影响因素及术后靶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10年5月以手术为首次治疗方式的117例GIST病例的临床特点、影响预后的因素及术后靶向治疗对预后的影响。结果本组117例患者1,3,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6.1±1.9)%、(85.2±3.7)%、(80.1±4.2)%,中位生存期28个月。单纯手术组80例,复发21例,死亡20例,带瘤生存1例;手术联合靶向治疗37例,复发3例,死亡3例。结论发病部位、核分裂像和危险度分级是GIST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术后辅助靶向治疗能够延长GIST患者无病生存期(P<0.05)。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6/12)岁。出生时发现包皮有一绿豆大硬结,近期缓慢增大,且包皮不能上翻而入院求治。查体:尿道口腹侧包皮皮下扪及一质软的包块,大小为06×0.7cm,无红肿,无压痛,表面光滑。入院后行包皮环切术,连同肿块一并切除送检。病检:包皮皮下可见直径0.7cm的囊肿,囊内为碎软豆渣样物,囊壁光滑,壁厚0.1cm。镜下;囊壁为复层鳞形上皮,可见清楚的角化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及基底层细胞,部份为扁平上皮细胞;腔内为淡红色呈同心园状排列的角化物质。病理诊断:包皮表皮样囊肿。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我院1985年-1989年收治的28例原发性胃非何杰金淋巴瘤的临床治疗经验。作者分析了手术治疗pgNHL的必要性,并强调了联合治疗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自从六十年代发现雌激素受体以来,应用内分泌疗法治疗一些雌激素靶器官的肿瘤,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等收到了良好效果。近十余年来,人们又在一些非雌激素靶器官,如胰腺、肝脏和肾脏等器官中发现了雌激素受体。从而产生了应用内分泌疗法治疗这些器官的肿瘤的设想,并做了大量工作。本文仅就胰腺癌雌激素受体和抗激素治疗胰腺癌的研究进展做一回顾。  相似文献   
10.
范云霞  赵玫  黄常志  施一江  袁兴华  徐枫  杜菲 《肿瘤》2001,21(5):324-326,333
目的 观察反义HSC70RNA对MCF7/Adr人乳腺癌细胞耐药性影响,探讨其与突变型p53稳定性和肿瘤耐药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将人HSC70DNAt片段反向克隆至真核载体pLXSN中,构建反义人HSC70真核表达质粒pX-AHSC70。用脂质体方法将重组质粒转染至MCF7/Adr人乳腺癌细胞内,以PCR确定转染细胞中外源DNA存在后,Western blot检测HSC70蛋白的抑制程度。MTT法检测细胞耐药性的影响。p53稳定性实验分析反义HSC70RNA对突变型p53半衰的改变。结果 经G418筛选获得稳定表达反义HSC70RNA细胞株MAc70,与空载体MAX细胞相比,HSC70蛋白表达下降42%,细胞耐药性显著下降。p53稳定性实验表明,其胞内突变型p53含量下降,半衰期缩短,稳定性明显下降。结论 反义HSC70RNA能够明显降低HSC70蛋白表达,导致乳腺癌细胞的耐药性下降,提示HSC70可能通过增强突变型p53稳定性的途径而参与MCF7/Adr乳腺癌细胞的耐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