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6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索应用3D打印导板结合数字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方法。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复杂距骨骨折病例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16~57岁,平均年龄36.8岁。将患者的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距骨骨折的三维模型。在Solidworks软件中建立螺钉的三维数字模型导入Mimics,模拟手术入路、复位、固定骨折块,设计、打印导板。术中根据数字技术模拟的方案选择入路、复位骨折,根据螺钉导板选择合适的螺钉和角度固定骨折。术后将骨折复位内固定结果与术前方案比较,随访患者远期踝关节功能,评价3D打印结合数字技术治疗复杂距骨骨折的效果。结果 15例患者解剖复位10例,良好3例,可2例。螺钉安放与术前设计基本一致,无螺钉误入关节、长度合适。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优9例,良4例,可2例。结论 3D打印结合数字技术为复杂距骨骨折的术前设计、术中植入螺钉提供了直观、有效的手段,能提高手术内固定的精确性。  相似文献   
2.
无血清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软骨细胞体外扩增移植治疗关节软骨缺损是近年来软骨缺损研究的热点[1-2].目前体外培养软骨细胞多是使用含血清培养基,但血清成分十分复杂,质量不恒定,不利于实验条件标准化和细胞产物的分析、提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腰椎前后路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和比较。方法采用新鲜脊柱标本9具,制作成腰段不稳定骨折,采用前、后路内固定器分别加以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对照比较。结果腰椎骨折采用Ventro Fix前路脊柱内固定,在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优于RF后路内固定器械(P<0.01),前、后路脊柱内固定在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均明显优于损伤组(P<0.01)。结论前、后路脊柱内固定均能有效的稳定损伤腰椎,但采用Ventro Fix前路脊柱内固定器作固定,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对急性脊髓损伤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的影响及对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实验于2004-05在上海医药工业研究所实验动物中心完成,选择健康SD大鼠40只(鼠龄3个月),随机分成脊髓损伤模型组和甲基强的松龙预防使用组(甲基强的松龙组),按照取材时间不同分为24h,72h两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Allen’s重物打击脊髓损伤模型。显微镜下无菌暴露T5-9脊髓,在暴露的硬膜表面放置3mm&;#215;2mm的弧形垫片,将圆柱状金属棒沿细玻璃导管垂直、自由落下,制成脊髓损伤模型。重物重量10g,高度5cm,致伤能量50(g&;#183;cm)。脊髓损伤模型组椎板切除后进行重物打击,打击前30min由尾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mL;甲基强的松龙组椎板切除后重物打击,打击前30min由尾静脉推注甲基强的松龙30mg/kg。然后关闭切口。在脊髓损伤后24h、72h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及标本的取材。并进行Molt斜板功能评分、脊髓病理形态学观察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 结果:每组每个时间点10只动物无死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72h时的Molt斜板功能评分均高于脊髓损伤模型组,其中脊髓损伤后24h差异无显著性,脊髓损伤后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42.5&;#177;3.37)&;#176;,(24.3&;#177;2.41)&;#176;,P〈0.0001]。②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72h时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均短于脊髓损伤模型组,其中脊髓损伤后24h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脊髓损伤后72h差异有显著性意义[(7.84&;#177;0.64),(9.61&;#177;0.74)ms,P〈0.0001]。③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损伤后24h和72h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变化率较脊髓损伤模型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8.67&;#177;8.99)%,(34.79&;#177;8.84)%,P〈0.0001];[(65.89&;#177;8.27)%,(40.45&;#177;9.61)%,P〈0.0001]。④与脊髓损伤模型组比较,甲基强的松龙组脊髓组织肿胀较轻,出血较少,胞浆空泡化及核固缩现象减少;白质轴突水肿、空泡变性减轻。结论:预防使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可明显改善损伤脊髓的病理形态,改善损伤脊髓的运动诱发电位,改善损伤脊髓的神经功能,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腰椎摊前后路内固定器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评价和比较。方法采用新鲜脊柱标本9具,制作成腰段不稳定骨折。采用前、后路内固定器分别加以固定,测定它们的生物力学性能,对照比较。结果腰椎骨折采用VentroFix前路脊柱内固定,在脊柱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优于RF后路内固定器械(P〈0.01),前、后路脊柱内固定在脊住强度、刚度和稳定方面均明显优于损伤组(P〈0.01)。结论前、后路脊柱内固定均能有效的稳定损伤腰椎,但采用VentmFix前路脊柱内固定器作固定,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构建髋关节置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关节囊修复和术后康复活动,比较两种关节囊修复方法的生物力学差异。方法 以骨-囊-骨方式采集6个冷冻髋关节的后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标本,用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标本的载荷-应变曲线等力学特性。采集一名志愿者骨盆及下肢薄层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构建髋关节的三维模型,在CATIA软件中建立臼杯、股骨假体、关节囊的三维数字模型导入Mimics,模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A),装配后数据导入ABAQUS软件中,根据解剖研究、力学结果、本构方程设定关节囊属性,测量、比较屈髋过程中,解剖和传统修复关节囊的生物力学差别。结果 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标本测试平均极限拉伸应变(39.21±5.23)%、极限拉伸强度(1.65±0.38)MPa。有限元模型应力-应变曲线与标本力学测试的结果相似,符合关节囊的力学特征,屈髋活动时解剖修复的关节囊应力分布均匀,均在极限拉伸强度范围内,传统修复关节囊应力分布不均,屈髋90°时下部关节囊的拉伸应力达到关节囊标本的拉伸强度极限。结论 有限元模型可用于动态、量化、可视化分析髋关节囊应力分布,解剖修复比传统修复更符合生物力学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C1、2关了突螺钉治疗寰枢椎创伤和不稳的疗效及手术策略.方法 11例寰枢椎骨折或不稳需行寰枢椎融合患者,经颅骨牵引基本复位后行C1、2关节突螺钉联合Gallie手术,观察术后近期疗效、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和术后无神经、椎动脉损伤表现.术后枕颈部冬痛消失7例,明显缓解4例.1例双上肢麻木术后明显好转.过伸过屈侧位X线片示寰枢椎稳定性好.平均随访7.8个月,11例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并发症.颈椎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未见明显减少,旋转活动平均丧失34.6%.结论 经C1、2关节突螺钉固定寰枢椎生物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安全、疗效可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THA)术中、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PFF)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24例THA术中、术后PFF患者资料,男13例,女11例;年龄33 ~ 85岁,平均63.6岁.骨折根据Vancouver分型:A型7例,B型12例(B1型3例,B2型8例,B3型1例),C型5例.术中出现PFF 5例,术后外伤所致PFF 19例.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20例.手术方式包括钢丝环扎、记忆合金环抱器、锁定钢板、长柄翻修假体结合植骨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8 ~52个月(平均23.8个月)随访.24例患者骨折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3~11个月,平均5.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为80.3分(68 ~95分),其中优7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79.2%.1例B2型骨折患者保守治疗后发生畸形愈合. 结论 对于THA术中、术后PFF,治疗方案需结合骨折部位、假体有无松动、局部骨质量及身体状况而定,其治疗原则是移位骨折需进行牢固固定,松动假体要进行翻修,严重骨缺损需要植骨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生长激素对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因子的关系,为生长激素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03在南京医科大学分子生物研究所完成。消化获取3个月龄新西兰兔关节软骨细胞,随机分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转化生长因子β1、生长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无因子对照组进行培养,每组16孔细胞。以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阿新蓝染色法检测各组细胞聚胺多糖分泌量。 结果:①各处理组细胞增殖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激素和细胞因子均能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生长激素组细胞增殖最显著,是对照组的2.17倍[噻唑蓝法检测不同组吸光度:无因子对照组为0.199&;#177;20.05,转化生长因子β1组为0.317&;#177;20.067,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组为0.384&;#177;0.084,生长激素组为0.252&;#177;20.056,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为0.433&;#177;20.080]。②各处理组培养上清聚胺多糖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生长激素和细胞因子均能促进软骨细胞基质分泌.其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生长激素组聚胺多糖含量最高,是对照组的2.10倍[阿新兰染色法检测不同因子组上清聚胺多糖含量:无因子对照组为(49.69&;#177;1.37)mg/L,转化生长因子131组为(80.10&;#177;1.42)mg/L,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为(88.44&;#177;1.68)mg/L,生长激素组为(67.73&;#177;1.56)mg/L,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组为(104.47&;#177;1.86)mg/L]。 结论:生长激素也有促进体外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增殖和基质合成作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与生长激素联用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严重爆裂性胸腰椎骨折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经胸-腹膜后入路或经胸膜前-腹膜后入路,前路椎管减压、自体髂骨块或多节段肋骨条或钛网椎体间植骨,Kaneda或Profile内固定,其中3例双节段减压融合内固定,3例严重后柱骨折先行后路减压复位固定再行前路减压植骨固定。结果术后随访6月 ̄7年,38例均达到良好复位,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5%,Cobb角由术前平均21°矫正至4°,椎管减压充分,Frankel分级5例脊髓完全损伤无改变,提高一级者13例,两级15例,三级5例。平均4月达到椎体间融合,未有感染、不融合、内固定松动、断裂、矫正丢失等并发症。结论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由于其自身损伤特点,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具有直接减压充分彻底、植骨块椎体间支撑符合生物力学性能融合快、内固定可靠、不易松动断裂等优点,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