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0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61.
目的建立一种理想的模拟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的动物模型,并对其角膜组织损伤的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利用角膜表面镜片术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在角膜植片内皮面作#形划痕,用10-0尼龙缝线将其固定于受体角膜上,将棘阿米巴滋养体混悬液注入植片与植床间,建立棘阿米巴角膜炎模型,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并在接种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第9天、第14天、第28天行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及临床评分、角膜刮片湿封片镜检、角膜组织病理检查及培养。结果应用角膜表面镜片术成功建立兔眼棘阿米巴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并经角膜刮片及培养、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检查证实。实验眼角膜出现水肿,基质环形浸润,角膜新生血管等表现,对照眼均未见感染;实验眼病理组织切片上可见基质层内的棘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伴有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浸润。结论应用角膜表面镜片术建立的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模拟了临床人角膜棘阿米巴感染过程,为研究棘阿米巴角膜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奠定了可靠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62.
目的 观察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p)对离体兔角膜基质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上角膜瘢痕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新西兰白兔18只,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在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通过含有EDTA的胰蛋白酶消化进行传代.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Dp(10~80 μg/mL)对细胞生长的抑制率,电镜观察Dp作用后角膜细胞的凋亡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p作用后细胞凋亡率.结果 第3代角膜基质细胞呈现对波形蛋白单克隆抗体阳性反应和对角蛋白12多克隆抗体的阴性反应.角膜上皮细胞对角蛋白12抗体呈现绿色的荧光反应.Dp作用24、48、72 h后,其IC50分别为47.721、41.40、32.01 μg/mL.MTT比色法显示Dp对角膜基质细胞的抑制率呈现明显的质量浓度依赖性;电镜可观察到角膜细胞的凋亡;FCM检测Dp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P<0.01).在Dp作用后24、48、72 h,Dp质量浓度与抑制率呈正相关(r=0.984,P<0.01;r=0.947,P=0.007;r=0.920,P=0.03).结论 Dp对兔角膜基质细胞的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呈量效关系促进角膜基质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纤支镜微创治疗深腔肿物的临床效果及功能保全作用,探究治疗特点。方法采用纤支镜和电子支气管镜在局麻或异丙酚静脉麻醉下,与体外相通的生理腔道应用微波凝固气化、高频电切治疗咽喉、支气管肿物,观察术中术后临床效果各项指标及通气功能、发音功能与其它功能变化,并发症及康复状况。结果239例280灶咽喉肿物,40例支气管肿物当即消除,声门阻塞、支气管梗阻解除,呼吸困难立即缓解,通气功能恢复。发音功能逐渐恢复。良性肿物治愈,恶性肿物明显缓解,Kps评分平均上升20—30分,体能增加。术中无其它损伤发生。结论内镜微创治疗呼吸道深腔肿物无损于机体的封闭及完整性,轻松康复,较好维护和保全生理功能;有急救作用。可治愈良性肿物和预防性切除癌前病变,迅速解除梗阻,进展期恶性肿物可获得有效的姑息治疗。呼吸道内镜微创术的安全开展将促进其他空腔脏器内镜微创术普及更为顺利。  相似文献   
64.
目的建立分子信标定量检测Survivin基因mRNA表达的方法,对方法进行评估,并应用于临床。方法设计Survivin基因特异性分子信标探针和引物,以cDNA克隆重组质粒为标准品,建立Survivin基因分子信标定量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检测结直肠癌样本中Survivin基因mR- NA的表达量,分析mRNA表达量与临床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所建立的分子信标定量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1×103~1×1010拷贝数,批间变异为28.16%,批内变异为13.34%,灵敏度为42个拷贝数,平均回收率为109.83%;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以及肠良性病变组织间比较,mR- 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样本中mRNA表达量与病理分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成功建立Survivin基因分子信标定量检测方法,为基因诊断提供新的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1/06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法及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两种方法检测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果:9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3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均呈阳性,A值分别为0.5371±0.3407,1.2077±0.1545,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端粒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66.23,P<0.05)。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银染法检测结果:阳性对照正常、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标本的提取液均为阳性,可见52bp及相差6bp的梯性条带,阴性对照标本均未见梯性条带。结论:端粒酶活性的降低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发生凋亡的一个重要机制,端粒酶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了解宫颈病变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感染状况,探讨KSH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   方法   选择组织学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SCC)的病例440例作为研究组,同区域、同期就诊或体检并排除有宫颈病变的女性380例为对照组,分别采集血液和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提取DNA,巢式PCR检测KSHV ORF26,核酸电泳观察结果。   结果   研究组血液样品KSHV检出率12.9%(53/412),对照组检出率6.5%(23/35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但宫颈脱落细胞样品中未能检出KSHV;对研究组作分层分析,KSHV检出率随年龄增加、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宫颈病变女性KSHV检出率高于正常女性,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67.
内镜诊断隐性肺癌(附4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津市肿瘤医院经7150次纤维支气管镜检出X线平片隐性肺癌41例,X线与内镜双隐性肺癌4例。中位年龄各为56岁及63岁,男性为主。X线隐性癌分布于Ⅰ~Ⅱ级气道,隆突和气管,后者占60%,包括双侧病灶而一侧X线隐性。早期癌含原位癌约占25%。文章分析了各类隐性癌的表现及分期情况;指出X线隐性癌病理分期及浸润程度的混杂性。本文评价了普通X线片、断层及CT、NMR在诊断隐性肺癌中的特点,提出因部位不同而适当选择不同的方法;强调支气管镜在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确诊双隐性肺癌须多部位重复取材活检可有裨益。  相似文献   
68.
69.
β—胡萝卜素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 β-胡萝卜素 (BC)对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胃镜活检病理确诊为 CAG,包括肠上皮化生 (IM)和 (或 )非典型增生 (Dys)患者 37例 ,给予 BC口服 ,每次 30 mg,每日 3次 ,3个月为 1疗程。试验期间每3~ 4周随访 1次 ,观察其症状变化及服药后有无副作用。3个月复查 ,行胃镜活检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BC可明显改善CAG的临床症状 ,有效率分别为上腹隐痛 78.79% ,反酸 73.6 8% ,嗳气 75 .86 % ,厌食 83.33% ,口渴 6 0 % ,上腹饱胀87.10 % ,腹泻 83.33% (P值均 <0 .0 1) ;胃镜检查 CAG有效率为 :轻度 71.43% ,中度 6 6 .6 7% ,重度 6 3.6 7% ;病理组织学检查 BC对 CAG、IM和 Dys的胃粘膜上皮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有效率分别为 6 7.5 7%、43.91%和 44 .44 %。结论 :BC可有效改善 CAG的临床症状 ,并可抑制和逆转 CAG、IM和 Dys。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应用卵清蛋白(OVA)建立大鼠变应性鼻炎(AR)模型,探讨Toll样受体(TLR)2和4亚型(TLR2和TLR4)在AR发病中调节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方法: 8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R模型组、AR+脂多糖(LPS)组和AR+肽聚糖(PGN)组,每组20只。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形态学改变并计数炎症细胞浸润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2、TLR4和IgE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2和TLR4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R+LPS组和AR+PGN组大鼠鼻部症状评分和炎症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变应性损伤明显,鼻黏膜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AR+LPS组和AR+PGN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AR+LPS组和AR+PGN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2、TLR4和IgE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AR+LPS组大鼠鼻黏膜组织中TLR4和IgE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R+PGN组大鼠鼻粘膜组织中TLR2和IgE的表达水平较模型组也明显升高(P<0.05)。结论: 应用OVA腹腔注射及局部喷鼻能有效建立AR模型,TLR2和TLR4在AR发病中发挥调节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