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前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已成为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新热点。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全国知名糖尿病专家仝小林教授从医近30年,涵古茹今,衷中参西,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的方法,临床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2.
经方本源剂量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热虚损是糖尿病发展的四个阶段,经方应用于糖尿病不同阶段疗效甚佳。然经方收效的关键是其剂量的应用,溯本求源,回归经方本源剂量,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文章通过文献考据及药物实测考证,并结合现代药理及临床实际,认为还原仲景用量,常收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开郁清热法对应用降糖西药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用药的影响。方法:258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回顾性病例调查统计方法,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对治疗前后具体测定值及其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经开郁清热法治疗后,258例患者中88例患者降糖西药减少用量,139例治疗方案不变,13例增加用药,18例改变用药。治疗方案不变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O.01);减少用量的患者中≤3个月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6个月及〉6个月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开郁清热法可在原降糖西药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有效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可在减少原降糖西药用量之后仍能维持西药减量之前的血糖水平,甚至进一步使血糖降低,对胰岛素用量的减少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开郁清热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远期降糖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通过门诊回顾性研究对116例肥胖2型糖尿病单独应用开郁清热法治疗12月以上的患者进行降糖疗效观察,主要观察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116例服用12月纯中药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1年糖化血红蛋白<6.5%者64例,占55%;糖化血红蛋白<7%者25例,占22%。116例均服用1年,其中63例服用至2年,12例发生胃肠道反应。结论:开郁清热法组方用药符合肥胖2型糖尿病证治规律,长期服用对肥胖2型糖尿病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不良反应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5.
仝小林辨治糖尿病性腹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总结了仝小林教授治疗糖尿病性腹泻经验,分别列举了寒热错杂、湿热泄泻、脾肾阳虚3个典型病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2518例肥胖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中医症状分布、证型特征。方法:采集门诊病例信息,按类别分析,确定主要证型。结果:2518例肥胖T2DM患者中肝胃郁热证1332例,占52.9%;胃肠实热证368例,占14.6%;气滞痰阻证171例,占6.8%;脾虚痰湿证219例,占8.7%;其他证型428例,占17%。2518例肥胖T2DM患者属中满内热者1871例,占74.3%,其中肝胃郁热证1332例,占71.2%;非中满内热者647例,占25.7%。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及病程的延长,实证所占比率逐渐下降,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所占比率则呈逐渐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以及留守类型在二者关系间的调节作用,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及干预指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马鞍山市农村中小学8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3种不同类型的儿童在内外向(F=9.075,P<0.001)、神经质(F=36.632,P<0.001)及精神质(F=4.530,P<0.05)人格维度、心理健康总得分(F=71.694,P<0.001)上均有显著差异.②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内外向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r=-0.209,P<0.01),神经质、精神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均呈显著正相关(r=0.680,0.352;P<0.01).③内外向性人格特质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158,P<0.001),神经质人格特质和精神质人格特质能显著正向预测心理健康得分(β=-0.647,-0.345;P<0.001).④留守类型与神经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显著(β=0.322,P<0.01),留守类型与内外向人格特质、精神质人格特质的交互项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预测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留守类型在留守儿童神经质人格特质与心理健康关系之间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