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肿瘤临床带教抗肿瘤药物治疗中不同教学模式的综合运用。方法:根据学员的抗肿瘤药物治疗水平,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教学,到以问题为导向的师生互动,再到以学员为中心的案例分析,递进式提高学员对抗肿瘤药物的基础认知和临床应用能力。结果:通过不同教学模式递进式综合运用,总结多模式联合教学经验,制定并优化教学流程,既夯实了学员的抗肿瘤药物基本知识,又提高了其对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能力。结论:LBL+PBL+CBL三轨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临床学员的抗肿瘤药物基础认识,而且能很快用于临床问题处理,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基于全基因组测序分析,探索影响肺腺癌免疫疗效预测的关键基因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选取癌症基因组图谱中肺腺癌数据集(MSKCC, Science 2015)为研究对象,根据免疫治疗疗效持续时间分为两组:持久临床获益组(durable clinical benefit, DCB)和非持久临床获益组(nondurable clinical benefit, Non-DCB)。分析两组之间基因突变谱的差异,进而探索影响肺腺癌免疫治疗的关键分子及潜在生物学功能。结果 基因突变谱在DCB组和Non-DCB组之间存在差异;进一步对DCB组基因突变谱研究,这些基因主要参与了Ca2+通道、Rap1、PI3K-Akt等相关信号通路;蛋白互作网络分析中,筛选出6个节点度最高的核心基因KRAS、PPP2CB、CDC20、DYNCLI2、BRCA1、AKAP9,其中CDC20、BRCA1等基因与肺腺癌患者预后相关。结论 DCB组涉及的关键核心基因有可能指导肺腺癌的免疫特征分型,对于更加精准的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DC20和BRCA1有可能成为肺腺癌免疫治疗中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技术挖掘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差异表达基因(DEGs)和信号通路,为HNSCC的治疗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下载基因芯片数据集GSE6631,利用GEO2R筛选DEGs。采用注释、可视化和整合发现数据库(DAVID)对DEGs进行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的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软件构建DEGs对应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从网络中筛选出核心基因。利用基因表达谱分析(GEPIA)网络服务器在线分析关键基因(Hub基因),制作箱线图比较核心基因在HNSCC肿瘤和正常组织的表达量及错误发现率(FDR),验证具有显著表达的核心基因。结果:共筛选出150个表达差异明显的基因,其中包括85个上调基因,65个下调基因。以P<0.05为筛选条件,上调基因富集到52个生物学过程及7条富集通路;下调基因富集到37个生物学过程及3条富集通路。所有DEGs共有49个生物学过程呈显著性富集(t=-0.033,P<0.05,FDR<0.05),6条富集通路呈显著性(FDR<0.05)。共计63个DEGs及322条互作关系的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并选出degree值排名前10的DEGs作为核心表达基因,其在HNSCC组织中均为高表达。结论: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能有效分析HNSCC与正常组织DEGs,筛选出的10个DEGs,均为HNSCC发病过程中具有显著意义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Nab-P)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4年12月98例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一线接受Nab-P化疗分为Nab-P组和对照组,其中Nab-P组58例,对照组40例。Nab-P组中,11例接受Nab-P联合吉西他滨治疗,47例接受Nab-P联合替吉奥治疗;对照组中,18例接受吉西他滨+顺铂化疗,22例接受替吉奥治疗。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评价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近期疗效、PFS、O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转移灶数目及既往治疗等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Nab-P组的ORR和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ORR:53.4% vs 25%,P<0.05;DCR:96.6% vs 50%)。Nab-P组中位PFS为5.6个月,对照组中位PFS为3.3个月;Nab-P组中位OS为10.5个月,对照组中位OS为5.3个月。经log-rank分析,Nab-P组的PFS、OS均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III级及以上血液学毒性、恶心、呕吐、乏力及周围神经毒性的发生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与化疗结合治疗晚期胰腺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血小板生成素处理对TGFβ1介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  方法  CCK8法测定血小板生成素及TGFβ1组合处理后细胞生长的抑制率,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αSMA、COL1A2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Ki-67的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HO-1基因的表达水平。  结果  TGFβ1处理能够诱导肺成纤维细胞分化为肌成纤维细胞,细胞形态发生显著变化且增殖速度提高,肌成纤维细胞标志基因/蛋白αSMA及COL1A2的表达水平随诱导时间延长显著提高(P < 0.01)。在TGFβ1处理同时添加血小板生成素(TPO),αSMA、COL1A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 < 0.01)。此外,TPO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细胞增殖,且增殖相关蛋白Ki- 67的表达水平较TGFβ1处理组显著降低(P < 0.05)。此外,发现TGFβ1处理导致HO-1的表达水平下降,而添加TPO能够挽救该基因的表达水平(P < 0.05)。  结论  血小板生成素能够抑制TGFβ1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的转化,这一发现对肺纤维化的对症治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59岁,主因“确诊左肺腺癌5月余”于2015年2月20日第7次入院。患者于2014年8月30日因上腹部不适,遂就诊外院行上消化道造影,结果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患者为进一步诊治,行胸部CT 示:左肺下叶占位性病变、纵隔内见略肿大淋巴结;双肺纤维灶表现、左肺炎症;左侧胸腔积液并左肺膨胀不全、双侧胸膜肥厚;胸水病理提示:可见肿瘤细胞;2014年9月12日行第1周期化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探讨并比较不同时机营养治疗在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肿瘤患者中的优劣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两组(早期营养干预组和晚期营养干预组)化疗后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粒细胞、血小板等上升时间,合并细菌、真菌感染的比例,死亡率等的差异。结果 早期干预组在白细胞、血小板等开始上升时间(4.8±1.8)、(7.6±2.2)早于晚期营养干预组(7.2±2.5)、(12.2±3.1),且早期营养干预组细菌、真菌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 (17.10%、9.21%、3.94%)等亦低于晚期营养干预组 (42.85%、26.98%、12.70%)。结论 早期积极营养支持不仅有利于缩短白细胞等恢复时间,而且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等。  相似文献   
1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起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因具有良好的增殖能力、低免疫原性、靶向归巢肿瘤等特性,且易于体外分离培养和基因修饰改造,已成为肿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研究表明MSCs具有促进肿瘤生长、增殖、转移和介导化疗耐药等作用,可以考虑作为抗肿瘤治疗的靶点.本文综述了MSCs促进肿瘤发生发展过的相关机制,为寻找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