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三氮唑类抗真菌药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代表药物有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泊沙康唑(Posaconazole)等。由于在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导致许多抗真菌药物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实践表明抗真菌药物的血药浓度与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有相关性,对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可优化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2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2-12~2004-11应用腋下小切口治疗肺大疱致自发性气胸23例,效果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腹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对高龄贲门癌病人的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65岁以上高龄贲门癌病人90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经腹贲门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对病人血清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 A)、Ig M、Ig G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4~+、CD8~+)构成的影响。结果术前两组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实验组外周血术后1天、3天、5天和7天的CD3~+、CD4~+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前两组病人血清Ig A、Ig M和Ig 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实验组血清Ig A、Ig M和Ig G水平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腹与经胸贲门癌根治术治疗高龄贲门癌病人均可取得较好疗效,但经腹贲门癌根治术对免疫功能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4.
疏楠 《吉林医学》2014,(8):1633-1635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或胸腔内血凝块的可行性。方法:报道2例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及1例胸部刀刺伤致血胸、血凝块形成的病例,分别给予尿激酶注入患侧胸腔后引流胸腔积液。结果:前两者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得到充分引流,后者胸腔内血凝块消失。结论:胸腔内注入尿激酶治疗多房性包裹性胸腔积液及胸腔内血凝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合并有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在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肺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合并严重冠状动脉狭窄的肺癌患者在完成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行肺癌根治术(冠状动脉支架组)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未合并心血管疾病、未行抗凝治疗但行肺癌根治术的50例肺癌患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支架组8例患者共植入冠状动脉支架20枚,左前降支7枚,左回旋支8枚,右冠状动脉5枚;手术成功率100%(8/8),狭窄程度由术前的80%~100%降至术后的5%以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至肺叶切除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均未见明显狭窄,肺叶切除术前NYHA心功能分级均为1级;左肺上叶肺癌3例,左肺下叶肺癌2例,右肺上叶肺癌2例,右肺中下叶肺癌1例;7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1例患者因术后躁动挣脱胸腔引流管并且不配合治疗致引流时间较长.所有患者术后均无肺部感染,无切口感染,无二次开胸止血,无围手术期死亡.冠状动脉支架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支架组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分别为(1725±248) ml、( 10.0±2.1)d、(7.5±1.9)d,与对照组的(1200±263)ml、(7.0±1.8)d、(4.5±2.3)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合理的术前和术后应用抗凝药物、充分做好围手术期准备的前提下,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肺癌患者,行肺癌根治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疏楠  许凝 《吉林医学》2014,(5):931-932
目的:探讨复方盐酸利多卡因(CL)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胸外科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20例行传统开胸肺癌及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复方盐酸利多卡因组(CL组)和单纯硬膜外自控镇痛组(E组)两组。术毕,CL组由术者实施CL20 ml肋间神经阻滞及切口皮下封闭,范围包括胸部切口上、下两个肋间以及皮下组织。两组患者术后均行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PCEA药物:芬太尼3μg/kg加0.125%布比卡因4支,用NaCl溶液稀释至总量100 ml。记录术后2 h、6 h、12 h、24 h、48 h、72 h、4 d、5 d、6 d、7 d Prince2Henry(P2H)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下床时间、杜冷丁用量,并监测生命体征和术后并发症。结果:CL组各时点P2H疼痛评分和VAS评分明显低于E组(P<0.05);术后下床时间明显短于E组(P<0.05);术后PCA次数及杜冷丁用量明显少于E组;术后出现肺炎、肺不张等并发症例数少于E组;术后血压、心率升高幅度低于E组。结论:关胸前施行CL肋间神经阻滞能明显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硬膜外等镇痛药用量、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且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更平稳。  相似文献   
7.
P16、CDK4、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P16、CDK4、cyclinD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2例乳腺癌组织石蜡切片P16、CDK4及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P16、CDK4在Ⅰ级与Ⅱ级、Ⅲ级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16、CDK4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均无显著相关性。cyclinD1在Ⅰ级与Ⅱ级、Ⅲ级中的表达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乳腺癌分化程度的降低,阳性表达呈现升高趋势。cyclinD1蛋白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ER、PR表达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16蛋白的失表达和CDK4、cyclinD1蛋白的过表达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