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CH)大鼠海马中Ca2+/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Ⅳ(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Ⅳ,CAMK4)及早期生长反应蛋白3(early growth response protein 3,EGR3)信号轴对神经元树突发育的影响。方法:1日龄、7日龄及21日龄SD大鼠制备CH模型,分为CH组与对照组。采用转录组测序、q?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AMK4与EGR3的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树突生长情况。结果:①对照组海马组织CAMK4及EGR3的蛋白表达呈时间依赖性上升,CH组的表达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②原代海马神经元中敲降CAMK4后,EGR3的表达相应降低,同时海马神经元树突平均长度较对照组减小;③CH原代海马神经元给予三碘甲腺原氨酸(3,5,3′?triiodothyronine,T3)刺激后,CAMK4的蛋白表达水平呈时间依赖性上升。结论: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大鼠海马CAMK4及EGR3表达降低,从而抑制神经元树突的发育,表明CAMK4?EGR3信号轴可能在CH大鼠海马神经发育异常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内镜中心行胶囊内镜检查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不同小肠疾病的镜下表现及患病率。结果80例受检者共发现病变56例(70.0%),小肠疾病42例(52.5%),其中小肠黏膜下肿物6例,小肠肿瘤3例,小肠多发息肉1例,小肠蛔虫2例,小肠多发溃疡6例(其中1例疑似克罗恩病),小肠炎16例(其中非特异性炎症10例,疑似缺血性肠炎1例),小肠憩室2例,小肠多发血管瘤3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小肠淋巴管扩张症1例,小肠外压征1例;另外食管憩室1例,糜烂性胃炎2例,浅表性胃炎4例,胃溃疡4例(残胃溃疡1例),幽门管溃疡1例,结肠息肉1例,升结肠肿瘤1例,其余24例患者镜下未见异常(30.0%)。结论胶囊内镜对各类小肠疾病包括炎症及肿瘤性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作为小肠相关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感染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 IM)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IM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7月间诊断为IM的住院患儿,分为EBV感染者和非EBV感染者。分析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患儿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血常规、肝功能相关指标。结果:IM住院患儿127例中EBV感染者102例(感染组),非EBV感染者25例(非感染组)。(1)感染组较非感染组发病年龄大、住院时间长;(2)感染组肝脾肿大发生率高于非感染组,皮疹发生率低于非感染组;(3)感染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值改变较非感染组更明显;(4)感染组谷丙转氨酶、总蛋白、谷氨酰转肽酶较非感染组变化更显著。结论:IM患儿EBV感染与临床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有助于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形成性评价在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规范化培训的儿科专业住院医师36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人),均按照全国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进行培养。告知两组学员最终成绩的构成方式,对照组实施传统结业考核,其结业成绩为最终成绩;实验组实施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最终总成绩构成包括过程考核(35%)、结业考核(50%)、医德医风(5%)、读书报告(5%)、考勤(5%)。通过考核成绩分析及学员自评两种方式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教学活动的效果。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统计,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性系数表达。结果 实验组学员的过程考核、结业考核成绩与总成绩呈正相关(r=0.953,r=0.966,P=0.00)。在结业考核评定中,实验组的临床实践技能考核与病例分析成绩均高于对照组[(12.03±1.51) vs. (10.83±1.42),(12.03±1.40) vs. (10.83±1.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员自评结果显示,实验组学员临床推理及决策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及专业性的评分、总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应用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培训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医学生在儿科临床学习实践中的质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教研室在2009级临床专业本科生见习阶段实施参与式教学法,受到学生和教师的一致好评。参与式教学法在儿童糖尿病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使学生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积极参与到糖尿病患儿的治疗和生活管理中,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临床能力。同时,糖尿病患儿能够得到更好的医学关怀,也有利于临床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儿童腹痛的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病因。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6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0例腹痛患儿,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进行相关血液生化检测,记录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分析患儿临床症状及病因。结果 30例腹痛患儿均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其中2例(6. 67%)患儿为浅表性胃炎合并胆汁返流,结果显示患儿胃底黏膜或胃窦部位可见红白相间的斑点或充血红斑。17例(56. 67%)患儿为浅表性胃炎,结果显示黏膜表面附着胆汁,胃底黏液黄染; 9例(30. 00%)患儿为十二指肠球炎,结果显示十二指肠黏膜有红白相间斑点。30例患儿中,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20例(66. 67%),4~7岁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4例(44. 44%),8~13岁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检测阳性患儿为16例(76. 19%); 4~7岁患儿幽门螺旋杆菌检出率显著低于8~13岁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消化性溃疡、十二指肠球炎及浅表性胃炎为小儿腹痛的主要病因,与Hp感染有关,年龄超过8岁患儿发病率较高,应用电子胃镜检查结果准确率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效果,探讨影响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成功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新生儿呼吸衰竭经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失败的患儿24例,后续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分析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高频振荡通气在治疗常频通气失败的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中,根据治疗成功与失败的评定标准,成功15例,失败9例,成功率为62.5%(15/24)。高频振荡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常频通气失败后的治疗中疗效显著,高频振荡通气启动前常频通气治疗的时间长短与治疗成功率成负相关(P<0.05),而胎龄、出生体重、疾病种类等对HFOV的治疗效果无影响。结论:新生儿呼吸衰竭在常频通气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可尽早改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血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protein-1,MCP-1)以及白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011 年11月~2013 年4月在本院就诊的54例1型糖尿病患儿进行MIF?MCP-1?IL-18?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pH值检测,根据患儿有无酮症酸中毒分为DKA 组和非DKA 组,另选25 例正常体检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疾病不同严重程度?不同病程患儿血中MIF?MCP-1?IL-18水平的差异,同时寻找血pH值?HbA1c与相关细胞因子间的关系?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比较,MIF?MCP-1?IL-18水平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显著升高(P < 0.01),而IL-18在DKA 组中的水平高于非DK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②病程小于1年患儿MIF?MCP-1?IL-18水平高于病程大于1年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 < 0.05);③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CP-1与pH ?HbA1c正相关(P < 0.05),lg(MIF) 与pH?HbA1c无相关性(P > 0.05)?结论:MIF?MCP-1?IL-18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水平较正常儿童高,新发病者尤其明显,该类细胞因子参与了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MCP-1可联合糖化血红蛋白评价患儿近期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NF213基因突变致烟雾病(MMD)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例MMD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对RNF213基因突变致MMD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患儿11月龄首次就诊,临床表现为反复无热惊厥,为全面性强直发作;头颅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双侧额叶、顶叶、右侧放射冠、半卵圆中心、分水岭可见多发异常高信号;脑血管造影大脑中动脉狭窄,周围多发侧支血管瘤形成;基因检测显示患儿为RNF213基因c.C12040T>C的杂合子突变,其父亲和母亲在该位点均无变异,为新发突变。人群数据库1KGP、ESP6500、ExAC等均没有发现该位点相关变异。多个生物信息学软件均预测为致病变异。结论:RNF213基因突变可导致MMD,本次发现的基因突变为首次报道,扩充了MMD的基因突变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小儿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诊疗方法及其疗效分析.方法 针对不同原发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保护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的功能,改善微循环,补充足够热量和补充电解质.并进行疗效判断.结果 46例患儿中显效36例,有效4例,无效6例,其中2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有效率86.96%,无效率13.04%.死亡者均为1岁内婴儿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应用新斯的明、碳酸氢钠、H2受体拮抗剂及多巴胺等药物,改善了患儿的胃肠功能障碍、微循环及胃肠道功能,大部分患儿未发生严重的多脏器功能损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