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高频彩超在眼部缺血综合征(OIS)病人颈动脉血管重建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的OIS病人50例,根据病人眼动脉血流方向不同分为正向血流组(正向组)28例和反向血流组(反向组)22例。分别比较2组病人手术前后平均颈动脉狭窄度、眼部最佳矫正视力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治疗前后,反向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高于正向组(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均比治疗前降低(P < 0.01)。治疗前,反向组病人眼动脉PSV高于正向组,睫状后动脉PSV低于正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后,2组病人眼动脉、睫状后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均比治疗前升高(P < 0.01),且治疗后正向组眼动脉和睫状后动脉PSV高于反向组(P < 0.05和P < 0.01)。治疗前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均高于反向组(P < 0.01);治疗后,正向组病人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治疗前(P < 0.01)。结论行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OIS病人平均颈动脉狭窄度及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均明显改善,且正向组视力明显提高,而反向组无明显改善;高频彩超可准确监测病人手术前后球后主要血管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利于实时掌握病人病情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结合血清标志物对于不稳定斑块及混合斑块的鉴别价值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8月于本院行常规超声检查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190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血清Lp-PLA2、hs-CRP检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根据斑块稳定性分为不稳定斑块(138例)和稳定斑块(52例);根据斑块性质分为软斑块组(138例)、硬斑块组(20例)以及混合斑块组(32例)。比较超声造影、血清Lp-PLA2、hs-CRP水平各组之间的差异。采用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指标表达超声造影、血清标志物单独或联合诊断不稳定斑块的诊断效能差异。结果:CUES诊断斑块稳定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3.479,P=0.000)。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CUES增强分级不同,当斑块回声越低,其强化越明显,分级也越高,且分布差异具有统计下意义(x2=21.837,P=0.000)。不稳定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23.17±0.53)mg/L]、Lp-PLA2[(57.36±4.22)ug/L]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16.32±0.56)mg/L]、[(46.73±4.14)ug/L],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347、8.432,P=0.000、0.000)。CUES结合血清标志物诊断不稳定斑块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结合血清hs-CRP、Lp-PLA2水平对不稳定斑块及混合斑块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有助于早期鉴别不稳定斑块以及混合斑块,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对眼缺血综合征病人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及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眼缺血综合征病人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采用眼科保守治疗;观察组病人在眼科保守治疗的同时接受颈动脉支架形成术(CAS)治疗,比较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病人的眼动脉及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血流峰值流速(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比较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两组病人的血清VEGF、EPO、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眼压和最佳矫正视力.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周,两组病人的PSV、EDV水平升高,RI水平降低,治疗后6个月两组病人的血清VEGF、IL-6及眼压水平降低、最佳矫正视力升高(P<0.05);与治疗后1周对照组相比,治疗后1周观察组病人的PSV、EDV水平较高,RI水平较低(P<0.05);与治疗后6个月对照组[(385.78±105.62)ng/L,(22.31±4.27)ng/L,(23.58±4.12)mmHg]相比,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病人的血清VEGF、IL-6及眼压水平[分别为(272.17±81.51)ng/L,(23.42±4.31)ng/L,(17.77±3.21)mmHg]较低(P<0.05).结论 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可改善眼缺血综合征病人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清中VEGF、而对血清中EPO水平的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α硫辛酸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区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B淋巴细胞瘤-2(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α硫辛酸组,每组各8只。采用双侧海马一次性注射Aβ1-42的方法在模型组及α硫辛酸组中建立AD大鼠模型。同时α硫辛酸组给予腹腔注射α硫辛酸100 mg/(kg·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大鼠空间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区锥体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同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p-CREB,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Morris水迷宫测试显示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的明显下降,经α硫辛酸治疗的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得到改善。HE染色显示,AD模型组海马CAl区锥体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稀疏,结构紊乱;α硫辛酸组大鼠海马数量和形态均不同程度恢复。AD模型组中大鼠海马组织中p-CREB,Bcl-2蛋白水平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给予α硫辛酸干预后大鼠海马p-CREB,Bcl-2蛋白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α硫辛酸能够提高AD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是通过CREB-Bcl-2信号通路的活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片联合维生素E治疗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 100例中老年颈动脉斑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拜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E治疗,二组疗程均为6个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变化情况,同时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和氧化应激参数(丙二醛和谷胱甘肽)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度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为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且二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二组治疗后血脂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是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丙二醛(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谷胱甘肽(GSH)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维生素E治疗颈动脉斑块和内膜增厚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其治疗机制可能和改善体内的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6.
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膜部瘤封堵术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VSD)膜部瘤封堵术中监测的方法和价值。方法47例VSD膜部瘤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经心导管封堵术。结果超声监测下,41例VSD膜部瘤封堵成功(4例术后有轻微残余分流);6例封堵失败(3例主动脉瓣脱垂,2例右室面缺口小,1例三尖瓣隔瓣部分与瘤粘连)。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正确估测VSD膜部瘤的大小和位置,利于术前病例选择、术中监测封堵器放置和并发症发生。超声心动图在VSD膜部瘤封堵术中的监测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与氧化应激参数及相关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脑梗死100例患者CIMT,根据CIMT值分为CIMT正常组(CIMT<1.0mm)和CIMT增厚组(CIMT≥1.0mm),比较二组患者年龄、血清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指标.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CIMT增厚的患者占62%,CIMT正常的占38% (P<0.005);同时CIMT增厚组患者年龄、TC、LDL、MDA明显高于CIMT正常组(P<0.05);GSH水平明显低于CIMT正常组(P<0.05);而二组TG、HD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IMT增厚与脑梗死密切相关,脑梗死患者CIMT增厚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与年龄、TC、LDL水平密切相关,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参与了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CIMT增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鲜胚移植周期超声参数预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我院就诊的98例IVF-ET患者,根据患者IVF-ET术后12~14 d是否妊娠将其分为妊娠组59例和非妊娠组39例,比较两组IVF-ET术当天经阴道超声检查所测子宫内膜厚度、容积、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子宫内膜形态及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立影响因素,并建立联合应用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超声参数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诊断效能。结果 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下S/D、PI、RI均低于非妊娠组,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下FI、VI、VFI均高于非妊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及形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子宫内膜下S/D、PI、VI和子宫内膜VI、VFI为预测IVF-ET患者妊娠结局的独...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国甲状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TIRADS)4类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超声造影(CEUS)成像特征及其与丝/苏氨酸特异性激酶(BRAF)基因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本院行CEUS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6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后均行BRAF基因突变检测。根据C-TIRADS指南分为C-TIRADS 4A类(52例)、C-TIRADS 4B类(36例)和C-TIRADS 4C类(38例)。比较三类甲状腺结节的CEUS成像特征、BRAF 基因突变情况的差异,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CEUS成像特征、BRAF 基因突变单独及联合诊断C-TIRADS 4类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效能。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C-TIRADS 4类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EUS成像特征与BRAF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C-TI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病理结果为甲状腺腺瘤(21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1例);C-TIRADS 4B/C类甲状腺结节病理结果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36/38例)。C-TIRADS 4 B/C类甲状腺结节大部分表现为低增强(66.67%、73.68%)、不均匀增强(94.44%、89.47%)、向心性增强(97.22%、89.47%),且所占比例分别显著高于C-TIRADS 4A类(P<0.05)。126个甲状腺结节中58个发生BRAF基因突变,发生率为46.03%,其术后病理结果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C-TIRADS 4 B/C类甲状腺结节BRAF基因突变所占比例显著高于C-TIRADS 4A类(P<0.05)。通过绘制ROC曲线发现,CEUS成像特征联合BRAF 基因突变诊断C-TIRADS 4类恶性甲状腺结节的AUC最高(0.973),且敏感度(100%)、特异度(94.60%)最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IRADS 4类恶性甲状腺结节的CEUS成像特征(低增强、不均匀增强、向心性增强)与BRAF基因突变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CEUS成像特征联合BRAF 基因突变有助于提高对C-TIRADS 4类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而且CEUS成像特征与BRAF 基因突变具有显著的正相关,说明CEUS成像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C-TIRADS 4类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生物学行为,有助于提高对其的鉴别诊断价值,进一步为临床医生的定性判断提供更加科学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