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比较脑转移性癌调强放疗(IMRT)与三维适形放疗(3D-CRT)靶区剂量学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接受放射治疗的脑转移性癌患者共20例(其中10例单发,10例多发转移患者),每例患者分别设计三维适形放疗(全脑2野对穿+3野局部加量)及5野IMRT计划。分析两组分别运用两种放疗方法的等剂量曲线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价两种治疗计划对靶区剂量分布及周围正常组织的影响。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单发转移病灶组:IMRT计划显著提高了靶区适形度,但均匀度无明显优势。显著降低了脑干、视交叉和脑垂体的最大受照射剂量(均P0.05);视交叉和脑垂体的最小受照射剂量和平均受照剂量、左右视神经的平均剂量与3D-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发转移病灶组:IMRT计划与3D-CRT相比较,靶区适行度及均匀度均在可接受范围。IMRT计划中左右晶体的受照剂量显著增大(均P0.05),其他危及器官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两种放疗计划均能达到满意的靶区覆盖率。IMRT与3D-CRT都有更好的靶区适形性但都表现出了较大的靶区异质性。多发脑转移病灶组中IMRT放疗方式对危及器官的保护没有表现出优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成人麻疹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易发生肝损害.机体感染麻疹病毒后,抵抗力降低,有利于细菌和麻疹病毒共同感染,导致患者的CRP出现异常.本研究将探讨麻疹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与CRP的水平的关系. 对象和方法 1 一般资料 2014年1月至5月就诊于邯郸市传染病医院的64例的麻疹成人患者.男30例,女34例,年龄为29.7±6.8岁.46例儿童麻疹患者,男29例,女17例,最小的患儿为出生后2个月,最大的儿童14岁,平均年龄为32.0±36.2月,均符合诊断麻疹标准.所有患者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肿瘤、风湿类疾病和急性或严重慢性感染等疾病.  相似文献   
3.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HSK)反复发作是造成角膜盲的最主要原因,中医药在抗HSK复发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本文对其抗HSK复发的治疗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和评价,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氨(NH3)、血清层粘连蛋白(LN)和总胆汁酸(TBA)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肝癌组),按照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标准,A级28例,B级32例,C级48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7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LN,连续监测法检测血NH3,速率法检测血清TBA.比较肝癌组与对照组、肝癌组不同Child-Pugh分级间血NH3、血清LN和TBA的变化.结果 肝癌组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A、B、C级患者的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NH3、血清LN和TBA含量随着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增高而上升(P<0.05).108例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中,血NH3与血清LN呈正相关(r=0.5562、0.6900、0.3423,P< 0.01或<0.05),与血清TBA无明确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NH3与血清LN有显著相关性.血NH3、血清LN和TBA联合检测对肝硬化合并肝癌的无创性诊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糖蛋白73( 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 GPC3)和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肝癌患者154例( PHC组),肝硬化患者78例(肝硬化组),正常对照者56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法分别测出GP-73、GPC3、AFP-L3的浓度。然后分别按照检测项目统计分析。结果PHC组中GP-73、GPC3、AFP-L3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正常对照组( P <0>.05);PHC组中GP-73、GPC3、AFP-L3的的阳性率分别为66.2%,72.1%,53.2%。三项联合检测PHC的阳性率可达到97.9%。高于任何单项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和准确度。肝癌组中GP-73、AFP-L3在AFP不同水平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GP-73、GPC3、AFP-L3三者联合检测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度,对早期肝癌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诺福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收集的61例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替诺福韦组30例(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组31例(阿德福韦酯+拉米夫定),两组患者的预计疗程为48~9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前替诺福韦组和阿德福韦组的HBV DNA检出值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24、48、96周两组患者的HBV DNA检出值均较治疗前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6周时,替诺福韦组的HBV DNA累积转阴率达到93.33%显著高于阿德福韦组73.33%(P0.05),替诺福韦组的HBeAg累积转阴率达到43.33%显著高于阿德福韦组13.33%(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T、AST、TBil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治疗能够更有效地提高HBV DNA及HBeAg转阴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药驻景方对氪激光诱导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驻景方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3周龄雌性三色豚鼠45只随机选出15只为空白对照组,剩余豚鼠均带头套右眼形觉剥夺诱导病理性近视,A超检影(诱导失败者剔除出组)并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双眼行氪激光光凝。中药组于光凝后第2d开始连续灌胃21d,3.285g/(kg·d),每次1.5mL,1次/d。21d后行脉络膜铺片、HE染色、免疫荧光、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形觉剥夺4wk后右眼均诱导出高度近视,且眼轴较左眼增长;脉络膜铺片及免疫荧光示模型组右眼CNV面积及视网膜VEGF表达均明显高于左眼(P<0.01),中药组右眼CNV的面积及VEGF的表达较模型组右眼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中药组右眼VEGF的平均光密度值(0.0589±0.0146)较模型组右眼(0.0972±0.0507)减少(P<0.01)。结论: 中药驻景方可抑制氪激光诱导的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及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h1/Th2亚群失衡在大鼠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作用及绿原酸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DVT大鼠随机分为DVT模型组、绿原酸小剂量组、绿原酸中剂量组、绿原酸大剂量组,每组各10只,分离大鼠脾脏单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Th1亚群(CD4+TNF-α+)、Th2亚群(CD4+IL-4+)比例,ELISA法检测大鼠外周血IL-2、TNF-α、IL-4、IL-10水平,并分析Th1/Th2比例与血清炎症标记物相关性。结果:与正常组及假手术组比较,DVT模型组大鼠脾脏Th1亚群比例升高(22.71±0.87,%),Th2亚群比例降低(3.06±0.15,%),Th1/Th2升高(7.20±0.45),IL-2、TNF-α表达升高(72.10±7.48,173.50±17.02, pg/mL),IL-4、IL-10表达降低(347.46±11.24、28.55±1.78,pg/mL);与模型组比较,绿原酸大剂量组大鼠Th1亚群比例降低(14.38±0.41,%),Th2亚群比例升高(4.91±0.14,%),Th1/Th2降低(3.02±0.26),IL-2、TNF-α表达降低(50.22±4.06、110.22±10.32, pg/mL),IL-4、IL-10表达升高(418.72±15.32、9.32±2.83,pg/mL),绿原酸大剂量组疗效优于中、小剂量组(P<0.05);Th1/Th2比例与IL-2、TNF-α呈正相关,与IL-4、IL-10呈负相关。结论:大鼠DVT发病过程中存在Th1/Th2亚群失衡,绿原酸诱导T细胞向Th2亚群偏移,逆转Th1/Th2亚群失衡状态,进而减轻炎症反应,抑制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8 w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TBIL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LT和TBIL复常率为95.29%和91.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71%和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sAg、HBeAg和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44.71、51.76%和6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76%、35.71%和44.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