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5型磷酸二酯酶(phosphodiesterase 5,PDE5)在阴茎勃起功能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通路介导的一氧化氮平滑肌舒张效应是正常勃起功能的必要条件,这个信号通路的下调能引起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的许多病理状态,并导致一些慢性疾病的发生。本文回顾了伐地那非治疗ED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表明,伐地那非对于合并异常脂蛋白血症和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前列腺切除术后、外伤性脊髓损伤、西地那非治疗无效、肾移植术后、慢性前列腺炎和早泄的ED患者安全有效,为这些难治性ED患者提供了一种合理的治疗选择。另外,伐地那非还能延长ED患者的勃起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减少全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拟行单侧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氨甲环酸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血常规、凝血常规、双下肢静脉彩超等检查,氨甲环酸组患者于切皮前10min静脉单次使用10mg/kg的氨甲环酸,对照组予以相当剂量的生理盐水。记录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天、第3天复查血常规并记录患者血红蛋白水平和红细胞压积,术后第5天复查双下肢静脉彩超。如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低于80g/L或患者有贫血表现时予以输入同型红细胞悬液。通过公式计算并比较患者血容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等指标。记录患者术后输血量和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氨甲环酸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总失血量及隐形失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氨甲环酸组患者术后14例(46.7%,14/30),对照组26例(86.7%,26/30)需要输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住院E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10mg/kg氨甲环酸术前静脉单次用药为主的多模式控制血液丢失方案可以有效减少髋关节翻修手术围手术期的血液丢失且不增加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风险,该方案是髋关节翻修术围手术期控制血液丢失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初次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3月—8月拟行初次单侧TKA且符合选择标准的104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53例)和对照组(51例)。试验组行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术中局部浸润麻醉镇痛,对照组仅行术中局部浸润麻醉镇痛。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病因、侧别、病程、术前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静息状态及活动时膝关节切口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肢体肿胀情况(大腿周径)、步行距离以及步行时切口疼痛VAS评分。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t=–2.861,P=0.005);但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5,P=0.332)。术后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出现切口渗液,试验组2例、对照组3例出现血肿,两组各1例出现无症状性肌间静脉血栓,试验组14例、对照组15例出现瘀斑;两组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静息状态及活动时膝关节VAS评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大腿周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2、4、8、12 h时静息状态及活动时VAS评分,术后1、2 d膝关节屈伸活动度,术后出院时步行距离,术后1、2 d及出院时步行疼痛VAS评分、术后1 d大腿周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初次TKA患者,采用收肌管阻滞麻醉联合局部浸润麻醉镇痛能够减轻切口早期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快速流程模式下不同体重指数(BMI)患者液体限制策略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结直肠外科专业组收治的354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术后不同补液方式下不同BMl患者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从术后康复指标看,限制补液组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及下床活动时问均早于常规补液组(P<0.05),且术后住院时间也更短(P<0.05).常规补液组及限制补液组中的偏瘦组、正常组及超重组之间的术后康复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看,限制补液组的肺部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和伤口裂开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补液组(P<0.05);常规补液组中的超重组的吻合口漏和伤口裂开的发生率高于偏瘦组和正常组(P<0.05).限制补液组中的3个亚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限制补液策略在超重结直肠癌患者的术后康复中效果良好,能促进其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6.
自 1976年报道环孢素A(cyclosporinA ,CsA)可明显改善器官移植的成功率以来 ,现已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及自身免疫病的治疗 ,尤其在防止早期的移植排斥反应、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期方面 ,已作为临床的首选药物。但随着应用时间的延长 ,发现其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毒副作用 (如慢性肾毒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干扰RNA(siRNA)抑制p21表达对低浓度过氧化氢(H_2O_2)诱导的黑素细胞提前衰老的影响,以及黑素细胞提前衰老与黑素传递功能间的关系。方法:p21 siRNA序列转染黑素细胞,采用荧光显微镜、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抑制效率。将正常人黑素细胞分为对照组(阴性siRNA转染处理)、p21 siRNA组(p21 siRNA转染处理)、阴性siRNA+H_2O_2组(阴性siRNA转染24 h后加入400μmol/L H_2O_2处理)及p21 siRNA+H_2O_2组(p21 siRNA转染24 h后加入400μmol/L H_2O_2处理)。采用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细胞衰老;EdU细胞增殖检测细胞增殖能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p21和树突调节蛋白[RhoA、Rac1及细胞分裂周期蛋白42(Cdc42)]表达;免疫荧光检测细胞骨架蛋白和黑素小体分布。结果:p21siRNA转染黑素细胞后明显抑制p21 mRNA和蛋白表达(P0.05)。与阴性siRNA+H_2O_2组比较,p21 siRNA+H_2O_2组β-半乳糖苷酶染色阳性率降低、细胞增殖能力增加及p21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阴性siRNA+H_2O_2组树突负性调节因子Rho A蛋白表达升高,而正性调节因子Rac1及Cdc42蛋白表达均降低,且细胞骨架蛋白及黑素小体荧光强度均降低(P0.05)。经p21siRNA预处理后,p21 siRNA+H_2O_2组较阴性siRNA+H_2O_2组Rho A蛋白表达降低,Rac1和Cdc42蛋白表达均增高,且细胞骨架蛋白及黑素小体荧光强度均增高(P0.05)。结论:低浓度H_2O_2诱导提前衰老的黑素细胞存在黑素传递功能障碍,p21 siRNA可改善低浓度H_2O_2诱导的黑素细胞提前衰老以及受损的黑素传递功能。  相似文献   
8.
直接前入路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三维步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效果及患者手术前后的步态变化。方法: 20例因股骨头坏死或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的患者于直接前入路下行单侧初次人工关节置换,采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记录患者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Harris评分等,分别于手术前及手术后6周、12周行步态分析,记录并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步态变化并与正常成人对比。结果: 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3.3 d,术后3 d内VAS评分均低于4分,患者假体安放位置满意,至术后12周随访无脱位。步态分析结果中,步速患者组为术前0.64 m/s、术后6周0.77 m/s、术后12周1.07 m/s,正常对照组为1.19 m/s;步频患者组为术前43.15步/min、术后6周51.42步/min、术后12周55.52步/min,正常对照组为57.15步/min;行走时髋关节活动度患者组为术前31.00°、术后6周39.62°、术后12周40.40°,正常对照组为45.67°;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患者组为术前50.52°、术后6周59.28°、术后12周67.29°,正常对照组为70.42°。患者组内比较,除术后6周的步速和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外其他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入组患者的步态分析数据仍不及正常对照,术后12周时患者步态数据已接近正常对照组,步速、步频、行走时膝关节活动度结果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AA作为全髋关节置换的可选手术入路,患者术后12周步态已接近正常人群,但尚需进一步的更大样本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成骨不全(OI)又称脆骨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骨病,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骨密度降低、骨脆病增加、蓝巩膜、牙本质发育不全等,发病率约为1 : 10000报告1个成骨不全(OI)家系并检测Ⅰ型胶原基因(COL1A1和COL1A2)的突变位点.方法:家系患者均具有易骨折和蓝巩膜等特点,诊断为OI.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对COL1A1和COL1A2基因的所有启动子、外显子以及外显子-内含子进行DNA测序.基因突变位点的杂合状态通过序列特异引物PCR(PCR-SSP)进行证实.结果:DNA测序显示, 2例OI患者COL1A1基因内含子27的5′端RNA剪接位点发生突变(c.1875+1G>A, 即 IVS 27+1 G>A),该突变与OI临床诊断一致.而家系中9名正常成员和50名健康对照者均未检测到该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在文献及胶原基因突变数据库均未见,为 OI患者COL1A1基因的新突变位点,PCR-SSP证实了内含子27的杂合性.结论:本研究在一OI中国家系发现了致病基因COL1A1新的RNA剪接位点突变(c.1875+1G>A),详细的分子及临床特征对认识OI患者遗传和表型异质性、进一步研究OI基因型-表型关系有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EDC)一家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个4代9例患者共35人的SEDC家系进行家系调查,拍摄X片,研究其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并对11个月的先证者随访至39个月。结果该SEDC家系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均呈现身材矮小,颈短,跛行等一致的临床特点。X线示中等程度的扁平椎体,中等一严重的脊柱侧弯,股骨头骨化缺如,股骨颈严重的发育不良,结构不规则,髋臼顶扁平,结构不规则,髋内翻,不累及其他管状骨。先证者在39个月时股骨头继发骨化中心仍未出现。结论股骨头骨化缺如是该SEDC家系的独特表型,详细的临床、影像学研究丰富了人们对SEDC临床特征的认识,并为进一步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