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TFPI-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临床胃癌患者术后大体标本64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FPI-2蛋白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TFPI-2 mRNA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TFPI-2蛋白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高于胃癌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的TFPI-2蛋白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TFPI-2 mRNA在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胃癌组织(P0.05),无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的TFPI-2 mRNA表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P0.05)。结论:TPFI-2基因是胃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重要调节因子,其低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粘着斑激酶(FAK)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观察86例直肠癌及30例非直肠癌组织中FAK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FAKVEGF在直肠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0%和59%。在非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和13%。FAKF和VEGF在侵及浆膜层直肠癌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未侵五2浆膜层者,二者之间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与VEGF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FAK、VEGF在直肠癌的侵袭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二者在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可以作为预测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直肠腺癌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免疫组织化学PV-8000二步染色法,检测40例直肠腺癌原发灶标本和40例正常直肠黏膜中COX-2与VEGF-C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VEGFR-3)作为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肿瘤组织淋巴管生成状况。结果:所测40例直肠腺癌组织中,COX-2及VEGF-C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5%(25/40)和65.0%(26/40)。40例标本中的21例(52.5%)可以检测到VEGFR 3阳性的肿瘤新生淋巴管。COX-2表达与VEGF-C表达、肿瘤新生淋巴管形成及淋巴结转移、是否侵透浆膜层等临床病理指标间呈明显相关关系(P<0.05);但与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病理组织学分型等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直肠腺癌组织中COX-2表达与VEGF-C表达状态、肿瘤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明显相关;COX-2可能通过上调VEGF-C表达促进直肠腺癌淋巴管生成,并顺次导致淋巴结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沙培林联合抗癌药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进展期直肠癌患者分为试验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沙培林TAE治疗及传统TAE治疗,对术后反应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在治疗效果、生存率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毒副作用大致相同。结论沙培林联合抗癌药选择性直肠上动脉栓塞治疗进展期直肠癌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观察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将75例高位复杂性肛瘘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采用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治疗;对照组31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并对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5.5%和93.5%(P〉0.05),但两组间的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功能情况及创面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果表明,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时分段切开、多重挂线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相比,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对组织损伤小,患者痛苦小、疗程短、肛门功能保护好等优点,该术式的应用,使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治疗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选择性切除术(TST)、内痔自动套扎术(ALH)和直肠黏膜柱状结扎 术(RMCL)3 种手术方式治疗直肠黏膜脱垂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16 年4 月 该院住院治疗的的138 例直肠黏膜脱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 比较3 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① 3 组术后1、2、3 及4 d 的疼痛评分比较,3 组患者不 同时间点的VAS 评分有差异(P <0.05);3 组患者静息状态下VAS 评分有差异(P <0.05),TST 组和ALH 组 的VAS 评分相比RMCL 组较低,患者疼痛程度较轻;3 组患者VAS 评分变化趋势无差异(P >0.05)。② 3 组患 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TST 组和ALH 组的手术 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 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5%(8/55)、19.6%(9/46)和48.6%(18/37),TST 组和ALH 组术后并发症的发 生率均低于RMC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ST 组和ALH 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 >0.05)。④ TST 组、ALH 组和RMCL 组直肠黏膜脱垂的显效率分别为94.5%、95.7% 和70.2%。 TST 组和ALH 组的显效率均高于RMCL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TST 组和ALH 组的显效率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TST 术和ALH 术均可用于直肠黏膜脱垂的治疗,其近期疗效确切,具 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疼痛程度轻、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直肠癌组织中趋化因子受体(chemokine CXC4 receptor,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73例直肠癌标本中CXCR4和VEGF-C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CXCR4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2%,其中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1%、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0.7%,其中淋巴结转移组、无淋巴结转移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3%、2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CXCR4阳性表达与VEGF-C阳性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直肠癌CXCR4和VEGF-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等不相关(P>0.05)。结论:CXCR4和VEGF-C的表达与直肠癌淋巴转移密切相关,CXCR4和VEGF-C可作为监测直肠癌患者淋巴转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体外侵袭能力及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 HPSE)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HT-29细胞体外培养,以0.125、0.25、0.5mg/ml不同浓度苦参碱进行预处理48h后,采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各组培养细胞HPSE mRNA及HPSE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的改变,Transwell小室检测侵袭及趋化能力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苦参碱处理组HT-29细胞HPSE mRNA及HPSE蛋白的表达和细胞黏附侵袭能力均受到显著的抑制(P<0.01),其抑制效应与药物的浓度呈正相关(组间比较P<0.01)。结论:苦参碱能够显著抑制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调HT-29细胞HPSE基因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结肠镜单人检查在肛肠疾病诊断中的意义,回顾性分析1256例肛肠病患者经单人操作法进行的结肠镜检查结果。结果显示,肛肠科就诊患者的症状以便血、便秘、腹泻、肛门坠胀、肛门肿痛、腹胀和腹痛为主,结直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和结直肠癌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2.9%(287/1256)、16.6%(208/1256)和14.3%(179/1256),其中大肠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本组检出的最小年龄为40岁。结果表明,对肛肠科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非常必要,单人操作法可以提高患者对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痔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内痔发病率高,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患,女性发病率偏高,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内痔的最常见症状是大便时无痛性出血,血色鲜红,呈点滴状或喷射状,便前便后均可出现.便秘、粪便干硬、饮酒及食用刺激性食物时出血加重.内痔脱出加重可逐渐发展为混合痔,兼有出血、脱出、异物感、血栓形成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