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refabricated flap is so named as the skin flap is prepared by prefabricating a circulation-rich skin flap by implanting a named blood vessel or a portion of fascia which is incorporated with rich bloo...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糜蛋白酶冲洗液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注射隆乳后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PAHG注射隆乳术后12~16年的患者12例,均采用乳晕切口直视下取出大部分PAHG,再应用糜蛋白酶冲洗液反复冲洗,观察术后疗效;并对术后患者进行了4个月至2年的随访。结果所有患者与治疗前相比,乳房硬块、疼痛等症状减轻,乳房质地柔软,外形良好。结论采用乳晕切口直视下辅用糜蛋白酶冲洗液取出PAH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咨询与治疗在美客整形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把接受过美容整形的22例患者在经过前期心理测评的基础上,了解其整容后的心理问题程度后,分为干预组合对照组;并对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组的11位整形者心理康复效果比较理想,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克服体像障碍的心理问题.结论:心理干预中心理咨询与治疗能够提高整形手术者心理适应性,改善心理认知,增强其内在的自信心,对整容后心理适应和自我接纳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DSCs)是来源于脂肪组织的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间充质干细胞。近年来,人们发现ADSCs不仅本身能够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在分化后表现出周细胞表型,构成重要的血管成分,还能通过旁分泌作用建立促进血管生成的微环境,具有明确的促血管生成作用,为各种缺血组织及创面的处理提供了新的方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多种物理、化学环境及相关细胞因子均被证实能够稳定甚至增强这种促血管生成作用。在众多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中,ADSC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也得到证实,加之ADSCs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损伤小的多重优势,临床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在缺血性疾病的治疗、增加皮瓣转移及脂肪移植成活率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水刀在微创治疗腋臭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清创水刀系统治疗34例腋臭患者。于腋部标记腋毛范围,在局部麻醉下行0.5~1.0 cm手术切口,将水刀伸入切口中切除大汗腺,术后观察疗效,并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34例患者术后随访6~18个月,术区无感染、无明显瘢痕形成及腋臭复发,双上肢活动自如,腋下无不适感,患者的自我评价满意。结论 水刀在治疗腋臭的应用中,其手术效果较好,疼痛较轻,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无明显瘢痕,是一种简单、微创、高效、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3例单侧重度上睑下垂患者行额肌瓣悬吊术治疗,包括男性9例、女性14例,左侧12例、右侧11例.结果 23例患者中,疗效满意19例(82.61%),效果良好4例(17.39%),手术失败0例.术后获随访6个月以上,23例患者上睑功能恢复良好,活动自如,双侧睑裂宽度适中、对称,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额肌瓣悬吊术是治疗单侧重度上睑下垂安全且有效的方法,具有矫正畸形、恢复眼睑功能、改善外观及并发症少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 探讨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2例耳甲腔皮肤缺损行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修复患者行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经术中病理检查确定基底及周缘无肿瘤细胞残留,根据创面大小设计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经供区与缺损之间的隧道,转移至耳甲腔缺损处覆盖创面,耳后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 共修复12例耳甲腔皮肤缺损患者,创面以1.5cm×2.5cm~2.5cm×3.0cm大小不等皮瓣覆盖,术后皮瓣血运良好.随访14~55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无复发,局部瘢痕不明显,皮瓣色泽与正常皮肤相协调,外耳郭形态正常,患者对耳郭外观满意.结论 耳后皮下蒂岛状皮瓣是临床修复耳甲腔皮肤缺损的一个简单、方便、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指端甲下血管球瘤的手术治疗及临床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对收治的15例指端甲下血管球瘤患者,采用体格检查结合MRI影像学诊断行手术拔除全甲。在显微镜下完整切除瘤体,并以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进行压迫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与术前比较,其疼痛、冷敏感性疼痛等症状完全消失,未出现感染及甲床畸形。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方式与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联合治疗甲下血管球瘤,是一种高效、安全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