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修饰的氢氧化铝纳米颗粒(HS)增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抗原提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DCs负载PEI修饰前后的HS联合卵清蛋白(ovalbum,OVA)抗原后与B3Z细胞共孵育,CPRG (Chlorophenol red-β-D-galactopyranoside)方法检测DCs对OVA的抗原提呈能力,Western blot检测DCs中泛素化OVA蛋白的表达;以不同刺激剂[干扰素(interferon, IFN)-α、R848]与负载HS/PEI-OVA的DCs混合后,收集培养上清ELISA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 IL)-12的表达,与B3Z共孵育后CPRG方法检测不同刺激剂对HS/PEI增强DCs抗原提呈的作用;DCs负载HS/PEI-OVA后与OT-Ⅰ T细胞共孵育,检测OT-Ⅰ T细胞增殖;皮下接种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OVA构建小鼠黑色素瘤模型,探讨负载HS/PEI-OVA的DCs疫苗体内诱导CD8+IFN-γ+T细胞比率上升及特异性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结果:与未经PEI修饰的HS相比,HS/PEI能显著增强DCs对OVA抗原的提呈能力,并增加DCs中泛素化OVA蛋白的表达及IL-12的分泌;IFN-α、R848均可进一步增强DCs对HS/PEI-OVA的提呈作用;DCs负载HS/PEI-OVA可显著促进OT-Ⅰ T细胞的增殖;DCs-HS/PEI-OVA疫苗小鼠体内能诱导高效的T细胞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纳米微粒与普通剂型的三氧化二砷(As2O3)对抑制体外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作用的差别。方法 对照组为不加药物的细胞,实验组为3μmol/L纳米微粒和普通剂型的As2O3,干预体外培养的兔VSMC细胞72h,进行四唑氮盐(MTT)染色测定细胞吸光度(A)值。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提取细胞DNA,进行凝胶电泳分析,将3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μmol/L纳米剂型的As2O3,干预细胞,细胞数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而普通剂型干预细胞,生长受抑制程度较纳米剂型弱。24h时,对照组、3μmol/L普通剂型组与纳米组,A值分别为0.68±0.10、0.58±0.12、0.33±0.12,48h时分别为0.79±0.11、0.48±0.14、0.28±0.11,72h时分别为0.96±0.13、0.34±0.15、0.20士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Ⅳ值分别为10.934、15.039、15.539,P值均〈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纳米剂型As2O3、普通剂型As2O3干预及对照组的细胞干预48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44.97%、58.54%、74.02%,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6.89%、11.27%、11.20%,晚期凋亡率分别为26.56%、23.60%、12.46%,坏死细胞分别为11.58%、6.59%、2.32%。DNA电泳,As2O3干预细胞,可见凋亡梯形条带,部分细胞坏死,呈模糊的无间隔片状条带。纳米剂型药物作用的细胞DNA条带,梯形条带更多、更模糊。结论 As2O3,可以抑制体外培养的VSMC增殖,且纳米剂型As2O3较普通剂型的As2O3,对细胞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纳米雄黄脂质体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特性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化学沉淀法先制备纳米级雄黄,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雄黄脂质体.用电子显微镜、能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激光粒度分析仪对其进行特性研究,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细胞的能力.结果: 薄膜分散-高压均质法制备的雄黄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102.3 nm,分散性良好,球形或卵球形.能谱仪证实其中含有砷和硫的成分,脂质体的药物包封率为82.78%.体外作用于HepG2肝癌细胞显示其有良好的抑制生长作用.结论: 采用上述方法可以成功制备纳米级别的雄黄脂质体,粒径较小,符合纳米制剂的要求,稳定性良好,药物包封率高,并且具备良好的抗肿瘤细胞的作用.纳米雄黄脂质体是一种新型纳米级剂型,为传统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背景:采用壳聚糖对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表面进行改性,一方面可改善磁性纳米氧化铁颗粒的团聚性,增加其稳定性,另一方面将来可用于肿瘤热疗及基因治疗。
  目的:制备将来可用于肿瘤热疗及基因治疗的磁性壳聚糖微球,评价其生物相容性。
  方法:采用改良的化学沉淀法制备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采用超声乳化法将壳聚糖加入到磁性氧化铁纳米颗粒中制备磁性壳聚糖微球,进行以下实验:①MTT实验检测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的细胞毒性:分别以1640培养液、聚丙烯酰胺单体溶液、100%,75%,50%,25%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培养L-929细胞。②溶血实验:在兔抗凝血中分别加入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生理盐水及蒸馏水。③微核实验:在昆明小鼠腹腔分别注射含氧化铁磁流体5,3.75,2.5,1.25 g/kg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混悬液、环磷酰胺及生理盐水。
  结果与结论:磁性壳聚糖微球粒径200-300 nm,分散效果有所提高。不同浓度的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对L-929细胞毒性为1级,属对细胞无毒性范畴。磁性壳聚糖微球浸提液的溶血率为0.69%,小于5%,符合医用材料的溶血实验要求。磁性壳聚糖微球混悬液未导致细胞DNA断裂和非整倍体化,未导致微核产生的遗传毒理作用,材料无致畸或致突变作用,因此磁性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肿瘤热疗用Fe2O3纳米磁性粒子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将要用于肿瘤细胞内热疗的自制纳米级Fe2O3磁性粒子的生物相容性.方法MTT法评价其体外细胞毒性,溶血试验评价其有无溶血作用,小鼠腹腔注射其无菌生理盐水混悬液以测定其LD50,微核试验评价其有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等.结果该材料对L-929细胞毒性为0~1级;无溶血作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该材料混悬液1-ml,其LD50为5.45-g·kg-1;微核实验结果表明无致畸、致突变作用.结论就目前所取得的实验结果来看,可认为该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材料,对于肿瘤热疗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纳米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科技领域 ,并已在各学科的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 ,纳米科学与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有力地推动了医药科技的发展 ;其在医学和药学方面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就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作一综述 ,对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评价和展望 ,并简要介绍我国近年来纳米中药的研究与进展  相似文献   
7.
背景:与传统的热疗方法相比,磁流体热疗具有很好的磁响应性,在一定高频交变磁场下能实现肿瘤热疗的自动控温和靶向治疗等优点。 目的:制备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观察其介入治疗兔VX2 肝癌的效果。 方法:采用开腹后瘤粒悬浮液针头注入法制作兔VX2 肝癌模型,造模后14 d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阿霉素组,均采用3F导管从右侧股动脉选择至肝固有动脉动脉注入药物后拔管。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于介入后行热疗3次。介入治疗后14 d取肝脏组织测量肿瘤大小,并做病理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透射电镜下观察制备的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为球形,大小为20~30 nm,在交变磁场下有良好的磁感应升温能力。治疗后14 d,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热疗组肿瘤大面积坏死,肿瘤抑制率达到70.84%,明显高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非热疗组、阿霉素组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说明锰锌铁氧体磁性纳米颗粒可吸收电磁波转化为热能,通过介入治疗可显著抑制兔VX2 肝癌生长。  相似文献   
8.
介绍肿瘤病理学选修课在中医院校开设的必要性及近年来对该课程教学模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制备的砷类中药雌黄(三硫化二砷)纳米微球进行表征,为进一步探索纳米雌黄的抗癌机理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以砒霜、硫代乙酰胺、盐酸为原料,采用化学法制备雌黄纳米微球;(2)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图像分析系统对雌黄纳米微球进行分析表征。结果:实验制备的雌黄纳米微球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分散性较好,图像分析系统示平均粒径为440nm。结论:采用化学法可制备雌黄纳米微球。  相似文献   
10.
慕课是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简称,其迅猛发展对传统教学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本文对慕课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的应用做了初步的探讨,阐述了慕课给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改革带来的机遇,认为通过慕课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科学的教学设计,可以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更加突出学习中的重难点、增强师生的交流与沟通、加强与临床各学科的联系,更好的培养医学综合性人才。但如何更好地在中医院校病理学教学中开展慕课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