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一种统计学模型来评价临床不良事件与治疗间的关系。方法:将交叉试验的治疗期与间歇期分开,记录每一个阶段不良事件发生的次数和持续天数,累积各受试者每一阶段发生不良事件的总时间,用日/人表示。以泊松分布法计数发生事件反应的次数及其持续时间;以普通线性混合模型估计各不同处理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广义估计方程估计各交叉试验组间的相关性。结果: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不仅受发生次数的影响,也受其持续时间和受试者耗于不良事件(日/人)总时间的影响。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个实用的评价各种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方法,此方法比单纯考虑不良事件的发生次数具有更少的偏性。  相似文献   
2.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disorder, BD)是一种复杂精神疾病,以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循环、交替、反复出现为症状表现,具有高度异质性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现有以心境稳定剂及抗精神药物为主的药理学及非药理学治疗方式效果欠佳且副作用多。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点的中医疗法,恰契合因机体复杂性而引发疾病本质,在BD防治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本文总结归纳了BD的中医学认识、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药治疗BD的内治法与外治法应用,详细阐述了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方药配伍,总结了情志护理、针灸疗法、八段锦、耳穴贴压、拔罐等多种特色疗法,发现中医药治疗BD均可获得良好效果,且不良反应率低。同时探讨了目前中医药治疗BD存在的弊端及不足,促使中医药治疗更加科学化、严谨化、多样化,为中医药临床提供更多选择,为更好地继承与发扬中医药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探讨应用多样本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进行药物和治疗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荟萃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评价临床试验结果的重现率,用于对充血性心脏衰竭,CHF伴心性死亡,CHF伴其他原因死亡病例,对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治疗组和给安慰剂组各自的相对率和超常率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RNA-Seq)探讨毛蕊花糖苷抗抑郁作用机制,探讨可能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 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及毛蕊花糖苷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采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结合孤养方式构建抑郁模型,于造模第2周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氟西汀(20 mg·kg-1)、毛蕊花糖苷(60 mg·kg-1)灌胃,边造模边给药持续3周。通过行为学检测评估小鼠抑郁样状态;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主要神经递质及炎性因子含量;小鼠伏隔核及结肠进行mRNA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t-time PCR)检测伏隔核组织中主要差异基因谷氨酸脱羧酶1(Gad1)、溶质载体家族32成员1(Slc32a1,又名VGA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焦虑、抑郁样行为增加,学习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1);血清中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P<0.05);促炎性因子含量明显升高(P<0.05);伏隔核组织中Gad、Slc32a1(VGAT)的mRNA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BDNF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毛蕊花糖苷组小鼠焦虑抑郁样行为显著缓解(P<0.01);神经递质含量明显增加(P<0.05),促炎性因子明显降低(P<0.05);伏隔核组织中Gad、Slc32a1(VGAT)的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BDNF的mRNA表达量显著下降(P<0.01)。高通量测序共筛选出伏隔核差异表达基因48个,结肠差异表达基因43个。伏隔核差异基因主要集中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γ氨基丁酸(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等通路;结肠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环磷酸腺苷(cAMP)等信号通路。结论 毛蕊花糖苷具有明显抗抑郁作用。其抗抑郁功效可能与单胺类神经递质增加、促炎因子减少以及通过增加GABA恢复神经递质平衡有关,并主要通过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GABA能突触、突触小泡循环、cAMP 信号通路等信号通路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阴虚内热型抑郁症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并论述模型评价的合理性,多维分析mRNA差异表达基因以期探究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内热型抑郁症的分子机制-信号通路及关键作用靶点。方法 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百合地黄汤组、知柏地黄丸组。以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联合温热类中药造模方法构建阴虚内热型抑郁症模型,给予百合地黄汤治疗,氟西汀为阳性药,知柏地黄汤作为阴虚内热阳性药。通过检测各组大鼠的宏观基础状况、行为学表现和生化因子指标,综合评价模型构建。利用mRNA测序结果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并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绘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分析关键基因,探究百合地黄汤治疗阴虚内热型抑郁症的作用机制。结果 从基础状况、行为学测试、能量代谢、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6个方面对比表明模型构建成功。百合地黄汤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炎症免疫系统相关通路明显改善阴虚内热型抑郁症,PPI网络关键基因为Fos,Epha8,Npy2r,Htr2c,Nr4a1。结论 该实验在中医辨证论治及病因病机学说指导下,建立符合百合病情志症状表征的阴虚内热型抑郁症动物证候模型及评价体系。通过分析mRNA测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模型构建的科学性及百合地黄汤干预阴虚内热型抑郁症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Inindividualclinicaltrials ,fewpatientsmayexperienceoutcomessuchasdeath Treatmentrelatedtotheserareeventsmaybedifficulttoassess Ameta analysisofmultipleclinicaltrialsisastatisticalprocedureinwhichseveralindependentstudiesareintegratedwiththeaimofbeinga…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已成为世界上最普遍的公共卫生疾病之一,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大量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证实抑郁症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预后差、致死率高。现有临床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存在复发率高、疗效滞后、不良反应大等诸多缺陷,因此寻找新的抗抑郁靶向药物是目前面临的重大挑战。中医经典名方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协同作用强、安全性高等特点,在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发展前景。本文根据经典名方的功效主治分类,重点阐述经方治疗抑郁症的临床应用,并简要归纳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抑郁症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探讨应用多样本临床试验荟萃分析进行药物和治疗方案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文采用基本分析,一种非参数方法,评价临床试验结果的重现率,用于对充血性心脏衰竭(CHF),CHF伴心性死亡,CHF伴其他原因死亡病例,对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治疗组和给安慰剂组各自的相对率和超常率的分析.结果:三组试验最后的结果分别为69%,74%,76%,P<0.01,与给安慰剂组比较,ACE治疗组减少30/(1000人·年),CHF伴心性死亡组减少40/(1000人·年),P<0.01.结论:荟萃分析法是分析临床试验结果重现率的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构建百合病情志症状大鼠模型,探究百合地黄汤对阴虚内热型抑郁症大鼠百合病情志症状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知柏地黄丸组、百合地黄汤组。以慢性不可预知性温和刺激(CUMS)及温热类中药联合造模方法,构造阴虚内热型抑郁症来模拟百合病大鼠模型,给予百合地黄汤药物治疗,氟西汀、知柏地黄丸作阳性对照。通过大鼠基础状况、行为学测试和各组生化因子生物学表达特征检测,综合判定模型是否构建成功及百合地黄汤的药效。结果 从基础状况、行为学测试、血清能量代谢物、内分泌激素、细胞因子、神经递质六个方面对比表明模型构建成功;而百合地黄汤治疗后可明显改善阴虚内热型抑郁症。结论 本实验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指导下,通过审证求因、审证求机、以方测证,以证验方等中医方证思维,建立符合百合病情志症状表征的阴虚内热抑郁症动物证候模型及评价体系,也证实了百合地黄汤可有效改善阴虚内热型抑郁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