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1.
2.
通过环境中铅的多途径暴露健康风险评估及居民体内铅负荷水平检测,探讨某工业区居民铅内外暴露的相关性及内暴露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该工业区环境中铅的总非致癌风险为0.08,低于非致癌风险可接受水平1;居民尿铅、血铅几何均数分别为0.81、18.43μg/L,年龄和吸烟对人体内铅负荷有影响。提示铅的内暴露水平与外暴露健康风险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中药燕滨扶正胶囊治疗肝硬化(代偿期或失代偿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及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燕滨扶正胶囊1500 mg/次,口服,2次/日。对照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2500 mg/次,3次/日。两组疗程均为48周。两组依据病情给予抗病毒,护肝降酶、对症支持等一般治疗(替比夫定、甘利欣、消炎利胆片、茵栀黄胶囊等),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血常规、肝功能、门静脉宽度、腹水、肝脏及脾脏形态。结果 中药燕滨扶正胶囊联合抗病毒药物可使代偿期及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宽度、脾肿大回缩或复常,可使纤维化指标复常或大幅下降且肝脏功能好转或复常。结论 燕滨扶正胶囊可改善肝硬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兰州市某医院围手术期及术后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现状.方法 采用前瞻性和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查阅相关病历,片填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表.结果 清洁手术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8%,围手术期给药时机符合规范的占94.1%;使用频率位居前3 位的抗菌药物分别是氨氯西林占21.6%、头孢硫脒占16.7%和头孢噻肟占11.8%.结论 清洁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执行情况较好,且部分清洁手术已做到术前、术后均不使用抗菌药物,部分预防性抗菌药物选药种类符合规范,但存在选药级别过高和预防用药指征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3种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瘦素的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营养状况及透析充分性的影响。方法4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观察首次透析前后及透析6个月后β2-MG和瘦素的浓度与清除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的变化以及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结果血液透析组首次透析前后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无变化;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首次透析后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较透析前降低(P〈0.05);透析6个月后,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血清β2-MG和瘦素浓度较血液透析组低(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首次透析后血清β2-MG和瘦素清除率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经6个月透析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透析过程中,血液透析滤过组和血液灌流组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液透析组(P〈0.05),透析充分性质量评分高于血液透析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滤过和血液灌流两种血液净化方式比血液透析模式能较好地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中分子毒素,能明显减少透析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透析充分性,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缬沙坦和阿托法他汀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中转录信号转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探讨其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分别将阿托法他汀、缬沙坦及二者联合作用于大鼠VSMCs.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用流式细胞仪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Stat3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JAK2、Stat3的表达及磷酸化活性.结果 阿托法他汀及缬沙坦都呈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大鼠VSM-Cs的增殖水平,促进其凋亡,二者联合应用则具有协同作用.用阿托法他汀及缬沙坦处理VSMCs后p-JAK2、p-Stat3蛋白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下降(P<0.05),并且联合组蛋白表达水平与单独处理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阿托法他汀和缬沙坦对大鼠VSMCs的作用机制与Stat3信号转导通路高度相关,两者联合应用则具有协同作用,缬沙坦可加强阿托法他汀对VSMCs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兰州市某市级COVID-19定点医院医务工作者COVID-19基本知识及消毒和灭菌方法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方法利用问卷调查兰州市某市级COVID-19定点医院医务工作者对COVID-19基本知识及消毒和灭菌方法掌握情况,分析不同岗位医护人员和科室知晓率分布情况。结果调查共回收问卷1248份,其中有效问卷1243份,调查对象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均高于97%。护理、医疗、医技和其他4类岗位医护人员对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管理分类的知晓,以及对特定场所的终末消毒的知晓情况低于对其他问题的知晓。内科、外科、医技医辅科室等10个科室中,外科和综合病房医务人员对COVID-19的传染病分类、标本采集、运送、存储和检测管理分类的知晓率较低(<97%)。不同科室医务人员对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定义知晓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15.14,P=0.028)。结论兰州市某市级COVID-19定点医院医务工作者对COVID-19基本知识及消毒和灭菌方法知晓率较高,但医技岗位人员对消毒和灭菌方面知识的知晓率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通畅呼吸道、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芎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参芎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发生针刺伤的人群分布、高危因素和薄弱环节,以便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发生针刺伤的113例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护人员针刺伤登记表》回顾性调查发生针刺伤医护人员的基本信息和暴露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不同职业分布之间针刺伤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285,P=0.000),护士所占比例较高,所占比例为77.88%;不同工龄之间针刺伤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000,P=0.000),工龄低于5年的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其所占比例为84.07%,不同年份针刺伤发生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5,P=0.004);2014年到2017年乙肝暴露源所占比例均较高,位居第一;发生针刺伤的环节中位居前三位的分别为拔针时、分离针头时和处理输液器时,其所占比例分别为30.09%、27.43%和23.89%;1例医护人员在发生丙肝暴露源的针刺伤1月后确认感染丙肝,其暴露后感染率为1.06%。结论:发生针刺伤的人群主要为低年资的护理人员,针刺伤的暴露源主要为乙肝,主要在拔针时和处理针头时容易发生针刺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