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 D-D)水平对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合并细菌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5月在上海大学南通附属医院收治的102例结核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细菌性肺炎分为单纯PTB组(n=52例)和合并感染组(n=50例)。采集2组外周血PCT、CRP、FIB以及D-D水平进行测定,比较不同指标间的差异性以及相关性。同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上述指标早期诊断PTB合并细菌性肺炎的性能。结果 合并感染组外周血PCT、CRP、FIB、D-D水平分别为0.06(0.04,0.16)ng/mL、38.00(3.88,96.10)mg/L、4.51(3.02,6.07)g/L、0.59(0.34,1.88)mg/L,与单纯PTB组外...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观察SLE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SLE疾病活动性的关系,分析两蛋白质分子间的相关性。 方法:用ELISA测定32例活动期和20例非活动期SLE患者血清MIF、BCMA浓度,并以30例健康人作对照,观察SLE患者血清MIF、BCMA水平的改变,分析MIF、BCMA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及相互之间相关性。 结果:SLE患者血清MIF、BCM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且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和0.78,P值均<0.01)。SLE患者血清中BCMA浓度与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浓度显著相关(r分别为0.75和0.64),MIF浓度与抗dsDNA抗体显著相关(r=0.65),与抗核抗体浓度无显著相关性(r=0.15)。MIF与BCMA间无相关性。 结论:血清BCMA、MIF水平可作为反映SLE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T、B淋巴细胞活化均参与SLE发病机制,B淋巴细胞活化程度与SLE活动性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火针的临床应用现状.方法 检索2007 ~2011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将符合循证医学随机、可比、对照原则的文献进行梳理及研究.结果 火针应用疗效高的疾病种类有:骨伤科、皮肤科、外科.火针的研究中,存在着一些待改进的方面,文献部分资料病例数不足,研究方法可比对照性不强,影响了火针科学性的评估,其它有价值的机理研究尚不多见.结论 火针疗法疗效显著,治疗时间短,治疗次数少,每次治疗的间隔时间较长,它更适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针灸治疗神经性耳鸣在临床中的进展情况 ,对近十年来文献有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总结 ,从针刺、耳穴贴压、穴位注射及腧穴综合疗法等不同方面分别阐述 ,可见选取不同的疗法 ,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故认为针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肯定、副作用小的优点。并对今后的临床研究方向也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芩苷(BC)、栀子苷(GD)及其配伍对小胶质细胞增殖及对细胞激活后释放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影响。方法 MTT检测BC、GD及其配伍对小胶质细胞激活损伤后增殖影响;Griess法检测其对小胶质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Elisa检测其对抗炎因子TGF-β、IL-10,促炎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结果 BC、GD及其配伍提升脂多糖刺激后BV2细胞存活率,减少NO分泌,减少细胞IL-lβ、TNF-a的表达;GD增加IL-10释放;BC提高TGF-β的表达;配伍组提高IL-10及TGF-β的水平。结论 BC、GD及其配伍提高小胶质细胞激活损伤后的存活率,升高IL-10、TGF-β的表达,降低IL-1β、TNF-α的表达从而减少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6.
炎症反应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5-脂氧酶(5-lipoxygenase,5-LOX)是炎症反应中的关键酶,通过多条途径来介导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因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5-LOX密切相关。5-LOX可能通过白三烯、N-甲基-D-天冬氨酸、基质金属蛋白酶-9、氧自由基损伤、核转录因子NF-κB等多条途经损伤脑组织。因此,5-LOX通路有望成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靶点,将可能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提供新的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米格列奈(Mitiglinide)化学名为(-)-2(s)-苄基-4-氧代-4-(顺式-全氢化异吲哚-2-基)丁酸钙盐二水合物,最早由日本桔生公司研制合成,于2004年4月在日本上市,用于2型糖尿病控制餐后血糖,是继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后的第3个美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甜 《中医药学刊》2005,23(11):2089-2090
目的:探讨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康复作用.方法:将40例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针刺治疗,对照组应用康复运动疗法,两组病例数及用药均相同.在临床上观察肌张力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CN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积分(即巴氏指数MBI)、下肢运动功能积分(Fugle-Meyer)的变化来评定疗效.结果: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对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肢运动功能等方面的改善亦是有效的,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效果无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是治疗脑卒中下肢肌张力增高的有效方法之一.其疗效与康复运动疗法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针刺拮抗肌治疗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外周刺激,反射性诱发拮抗肌肌张力的产生和增强,以抑制主动肌过高的肌张力,使二者趋于协调.  相似文献   
9.
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火针针刺患关节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华佗夹脊穴;观测治疗前后晨僵、肿胀、血沉及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85.71%,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模型大鼠踝关节c-jun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ease,JNK)和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火针治疗RA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火针组、药物(甲氨蝶呤,MTX)组,每组各10只。模型组、火针组、药物组大鼠分别给予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正常组不造模。火针组点刺腰部夹脊穴和阿是穴,共治疗2次。分别于实验第1、2、4、6、8天检测大鼠右后足足跖肿胀度。实验第9天取血测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取踝关节滑膜组织做关节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及局部滑膜组织蛋白JNK、p38的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测定局部滑膜组织JNK、p38的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实验第2天,模型组、火针组、药物组足跖肿胀度均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P<0.01),实验第8天,火针组的足跖肿胀度明显低于模型组 (P<0.05);模型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P<0.05)含量高于正常组,滑膜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而火针组、药物组较模型组血清TNF-α和IL-1β(P<0.05)含量有降低,滑膜细胞增生及炎性细胞浸润减少;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局部滑膜组织JNK、p38的表达均有所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药物组JNK水平均表现为明显下降(P<0.05),这种改变在相应的免疫组化镜下图片中均有所体现。结论 火针治疗可以有效地调节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系统中JNK、p38蛋白活性的表达,降低MAPK活性,这可能是火针治疗RA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