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6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路感染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尤以膀胱炎、尿道炎为多见,有急慢性之分,若急性不及时治疗容易成为缠绵不愈的慢性尿路感染,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笔者运用针刺治疗,收到较为满意效果。一般资料本组共47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的7岁,最大的65岁。治疗方法急性以清热利湿,疏导气化;慢性以清热利湿,益肾助化为法。并以提插、捻转补泻手法行针.取中极、阴陵泉、三阴交;发热加曲池,急性加地机,慢性加太溪。  相似文献   
2.
中耳炎,祖国医学称为“聤耳”,“脓耳”,运用针刺疗法治疗该病,在《医学纲目》《针灸大成》中均有记载。本着继承发扬祖国医学的目的,探索针刺抗感染的效果,我科1978~1979年运用针刺疗法治疗急性中耳炎(包括慢性中耳炎急性发作)53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3.
隔药饼灸对乏氧肿瘤细胞及肿瘤放疗免疫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隔药饼灸结合1 37CSγ射线放疗对实体瘤 (HAC)小鼠进行研究 ,不同时间肿瘤体积及瘤重抑制率表明 ,艾灸能增强对乏氧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小鼠荷瘤后NK、LAK、IL 6活性及IL 2含量均明显降低 ,放疗后除NK活性外 ,均进一步降低 ,经艾灸治疗可以明显提高NK、LAK及IL 6活性和IL 2含量 ,其中LAK活性达到正常水平。提示隔药饼灸可促进肿瘤放疗后免疫系统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内服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防治效果,方法:将60只模型兔分成模型对照,几丁糖对照,针刺治疗,中药治疗,针刺加中药治疗5组,采用术区硬膜外针刺及针刺配合中药内服的方法治疗,各组分别于2,3,4周处死4只兔取标本观察。结果与结论:术区硬膜外针刺及针刺加中药内服治疗均能有效地防止硬膜瘢痕粘连的发生,两者协同作用优于单独作用。  相似文献   
5.
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火针针刺患关节局部阿是穴为主,配合华佗夹脊穴;观测治疗前后晨僵、肿胀、血沉及C反应蛋白情况。结果总有效率为85.71%,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火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发作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针灸治疗眩晕63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63例眩晕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针灸治疗,主穴取百会、印堂、内关、足三里,痰湿上扰型加丰隆、阴陵泉;肝阳上亢型加合谷、行间;肝肾阴虚型加复溜、太冲;气血不足型加曲泉、三阴交。发病时每日针刺1次,症状控制后隔日1次。结果,痊愈41例,好转1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4%。从痊愈率来看,痰湿上扰型效果最佳。认为辨证取穴较为重要,可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中耳炎在祖国医学称为“聍耳”、“脓耳”。本病运用针刺治疗在《医学纲目》、《针灸大成》等书均有记载。我们自1978年以来运用针刺治疗本病86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小结如下。一般情况本组86例中,男51例,女35例。年龄最小者93天,最大者72岁,其中10岁以下34例,11~20岁16例,21~30岁13例,31~40岁12例,41~50岁6例,51~60岁3例,61岁以上2例。以青少年发病率为高。  相似文献   
8.
正偏头痛又称血管神经性头痛、偏头风,是临床常见的内科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偏侧搏动性头痛,可伴有恶心、呕吐。患者如受到光、声刺激头痛症状可加重,女性多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运用1则验方治疗偏头痛,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荣成市人民医院门诊收治的48例偏头痛患者,均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头面痛分类委员会制定的偏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们对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皮穿刺臭氧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腰椎间盘内注射治疗,经密切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发生于多种疾病中,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治疗方法也较多。我们在近几年的临床实践中,采用辨经与辨证结合取穴的方法和气至病所的补泻手法治疗头痛,效果颇佳。现介绍如下。一、辨经论治1.太阳头痛:痛在头后或连及于项。多伴恶风畏寒,遇风加剧,周身关节疼痛,或鼻塞流涕。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拟法疏风散寒,调和气血。取穴:风池、天柱、昆仑、申脉。2.阳明头痛:痛在前额或在眉棱骨。多伴口干欲饮,面部红赤,大便偏干,或发热汗出,牙龈肿痛,善食消谷,舌偏红,苔薄黄,脉濡数。拟法清泄阳明,和络止痛。取穴:攒竹、头维、印堂、三间。阳明热重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