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薄荷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植物药和食品添加剂,其发挥功能的主要成分为薄荷醇。研究发现薄荷醇具有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及止咳等多种生理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薄荷醇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能抑制多种恶性肿瘤的生长和演进。然而,也有研究发现使用添加薄荷醇的香烟制品其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一般烟民。该文对薄荷醇的生理功能及其受体TRPM8进行综述,着重对近年来薄荷醇及其受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薄荷醇在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和不良反应,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及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诱导的马兜铃酸肾病可能病变机制,分析其对PI3K/Akt/NFкB通路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AAⅠ高、低剂量(9.0、2.25mg/kg)组,连续腹腔注射给药14d后,取血清检测肌酐(Cr)、尿素氮(BUN)、碱性磷酸酶(AKP),并用HE法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组织学变化;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PI3K、Akt、NFкB蛋白的表达,此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AAⅠ对肾脏组织IL-6和TNF-的表达变化。结果给药AAⅠ组与对照组比较,Cr、BUN、AKP水平显著升高(P0.05);肾脏病理学检查显示肾脏病变和炎症改变,IL-6、TNF-表达显著增多(P0.01);PI3K、Akt、NFкB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增高。结论 AAⅠ能导致肾脏毒性,并且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NFкB通路,诱发炎症,从而加重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基于UHPLC-QTOF-MS分析四逆散在大鼠血浆和肝脏中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推测其代谢途径。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3)、血浆组(n=3)和肝组织组(n=12)。除对照组外,各组大鼠以30 g·kg-1灌胃四逆散提取液,连续给药3 d,每天1次。收集血浆组大鼠末次给药后0.5, 1, 2, 4, 6 h的血浆样品;收集肝组织组大鼠末次给药后0.5, 1, 2, 4 h的肝组织样品(每个时间点3只)。乙腈沉淀蛋白,采用UHPLC-QTOF-MS和质量亏损过滤技术,分析四逆散水提液的化学成分、血浆和肝脏的代谢产物。结果:从四逆散中鉴定56个化学成分(准确鉴定14个),主要包括黄酮类、柴胡皂苷类、甘草三萜类和芍药苷类;大鼠血浆和肝脏中共鉴定14个原型成分和29个代谢物,Ⅰ相代谢产物6个、Ⅱ相代谢产物23个,其中葡萄糖醛酸结合产物12个、硫酸化结合产物7个。结论:四逆散在大鼠血浆和肝脏的代谢产物主要以Ⅱ相代谢葡萄糖醛酸化和硫酸化为主;主要代谢途径有羟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硫酸化与葡萄糖醛酸化结合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并鉴定p GL3-TNF-α3'端非翻译区(UTR)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DLR)表达系统,以此基于调控TNF-α转录后水平对丹参酮类成分进行筛选。方法反转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mRNA成c DNA,以之为模板,PCR扩增含TNF-α3'-UTR的DNA片段全长,经酶切后连接至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 GL3-control上,构建出p GL3-TNF-α3'UTR全长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并进行鉴定。将所构建的p GL3-TNF-α3'UTR与p SVRenilla质粒组成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共转染至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经脂多糖诱导后利用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判定丹参酮类成分对TNF-α转录后调控是否有影响。结果成功构建p GL3-TNF-α3'UTR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克隆获得的DNA片段大小及序列与Genbank报道的一致。脂多糖(LPS)可以明显诱导转入p GL3-TNF-α3'UTR载体细胞的荧光强度。丹参酮类成分中隐丹参酮可以明显降低LPS诱导的p GL3-TNF-α3'UTR载体细胞的荧光素酶活性。结论成功构建含TNF-α3'UTR区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表达系统,并以此从丹参酮类化合物中筛选出隐丹参酮,可以对TNF-α的转录后水平进行抑制调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恶性血液病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建议。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鼓楼医院血液内科使用比阿培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比阿培南血药浓度,分析PK/PD达标率及影响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结果:老年组(≥65岁)患者血药浓度(P<0.01)和达标率(P=0.025)显著高于非老年组患者。恶性血液患者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或肾功能亢进可导致比阿培南血药浓度降低,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比阿培南血药浓度达标率为61.43%,伴发肾功能亢进患者比阿培南血药浓度达标率为56.14%。结论:年龄、伴发中性粒细胞缺乏和肾功能亢进是影响恶性血液病患者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对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推荐实施治疗药物浓度监测并结合数学建模的方法,以实现特殊人群比阿培南的个体化精准用药。  相似文献   
6.
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广泛存在于马兜铃科马兜铃属中草药中,是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的致病因素,此类肾病患者可伴发泌尿系统肿瘤,阐明马兜铃酸的致癌机制成为其毒性研究的一大焦点。马兜铃酸Ⅰ(AAⅠ)是马兜铃酸的主要毒性成分,其在体内经氧化还原后活化,与DNA共价结合形成加合物而诱发癌变。本文综述参与AAⅠ氧化还原的代谢酶及其代谢过程在AAⅠ致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天佛参口服液治疗结肠癌的可能机制。方法:运用非相关文献知识工具Arrowsmith软件。结果:Arrowsmith软件的初步探索结果显示天佛参口服液中的有效成分对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和凋亡相关因子可能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同时上述指标的异常表达也是造成结肠癌的重要相关遗传因素。结论:天佛参口服液在体内外均有显著抑制结肠癌的效应,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结肠癌组织中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与COX-2的表达、降低组织中异常高表达的VEGF,促进促凋亡基因的表达与活力等环节发挥治疗结肠癌的作用,能为实验室进一步开展机制验证性研究提供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浆母细胞淋巴瘤(plasmablastic lymphoma, PB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探讨诊断和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2021年11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诊治的18例PBL患者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因素。结果:18例患者中位发病年龄为64(44~79)岁,男12例,女6例,HIV感染占5.6%,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占50.0%,IPI评分中高~高危占38.9%。肿瘤细胞表达CD38、CD138、MUM1,不表达CD20、ALK,2例EBER阳性,Ki67呈高表达。18例患者均接受CHOP样方案一线治疗,5例加用硼替佐米,3例加用来那度胺,2例患者接受局部放疗,3例接受局部手术,1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达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 CR)8例(44.4%),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 ORR)为77.5%。IPI低~中低危组7例(63.6%)达CR,优于中高~高危组的1例(14.3%)(P=0.04)。13例CD30阴性患者的ORR (92.3%)优于5例CD30阳性患者的ORR ...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探讨影响2种药物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鼓楼医院2013年7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阿扎胞苷组(n=37)和地西他滨组(n=26)。阿扎胞苷组:sc注射用阿扎胞苷50 mg·m-2·d-1×10 d或75 mg·m-2·d-1×7 d,28 d为1个疗程。地西他滨组:sc注射用地西他滨20 mg·m-2·d-1×5 d或25 mg·m-2·d-1×4 d,每4周为1个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估,并对影响临床疗效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阿扎胞苷组的总反应率(ORR)及骨髓完全缓解率高于地西他滨组(ORR:73.0% vs 42.3%,P=0.014;骨髓完全缓解率:40.5% vs 11.5%,P=0.012),但两组的完全缓解率和血液学改善率均无显著差异。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年龄、疗程、基线血红蛋白与临床疗效相关(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疗程≥4个[比值比(OR)=5.439,P=0.007]和基线血红蛋白≥80 g·L-1 (OR=4.788,P=0.027)是影响临床疗效的独立保护因素。地西他滨组骨髓抑制及发热的发生率高于阿扎胞苷组(骨髓抑制: 65.4% vs 32.4%,P= 0.012;发热:53.8% vs 24.3%,P=0.017)。结论 阿扎胞苷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优于地西他滨,疗程及基线血红蛋白水平均可影响二者的疗效。阿扎胞苷在血液学方面的安全性高于地西他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