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研究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异烟肼(INH)、链霉素(SM)及乙胺丁醇(EMB)耐药相关基因位点的表达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临床分离的101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利用测序法和基因芯片法分别检测INH、SM和EMB耐药相关基因及突变位点。结果 101株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中对SM耐药率69.3%;对EMB耐药率51.4%;对SM和EMB二者均耐药的耐药率44.5%。基因芯片法检出95例INH耐药相关基因突变,其中katG基因315M位点突变率为77.8%;inhA基因-15M位点突变率为89.4%。检出64例rpsL SM耐药相关基因,其中43M位点突变率为89.0%;88M位点突变率为11.0%。检出47例embB EMB耐药相关基因,以306M2位点突变为主,突变率为68.0%。测序法检出98例INH耐药相关基因突变,katG基因突变以315位点为主突变率为73.4%;inhA基因突变以-15位点为主突变率为87.7%;oxyR-ahpC基因-12和-10位点突变率分别为10.2%和8.2%。检出68例SM耐药相关基因突变,rpsL基因以43位点为主突变率为86.8%;rrs基因512、513、516位点突变率分别为5.9%、8.8%、8.8%。检出50例EMB耐药相关基因embB以306位点为主突变率为88.0%。结论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INH、SM及EMB耐药基因位点表达可作为结核分枝杆菌临床检测耐药性的有效依据,为提高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检测的敏感度,应将INH耐药相关oxyR-ahpC基因和SM耐药相关rrs基因纳入我国快速分子诊断产品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家蚕表达系统表达含蛋白转导肽P11的人血清对氧磷酶1(paraoxonase 1,PON1)融合蛋白,并对其抗敌敌畏(dichlorvos,DDVP)毒性的生物活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P11-PON1融合基因构建于家蚕表达载体pFastBac 5B多克隆位点,转化家蚕DH10BmBac 感受态细胞,收集病毒粒子并感染家蚕5龄幼虫,感染96 h 后,收获蛋白;SDS-PAGE 电泳分析P11-PON1融合蛋白占家蚕总蛋白比例,计算蛋白含量;利用小鼠和斑马鱼鉴定P11-PON1融合蛋白抗DDVP毒性的生物活性;每只小鼠灌胃或直肠给P11-PON1融合蛋白1mg,给药后立刻和3 h后,腹腔注射DDVP溶液20 mg/kg,观察小鼠中毒状态,计算存活率;P11-PON1融合蛋白溶于斑马鱼养殖水中,浓度分别为1、2.5、5、10和20 mg/L,给药后立刻和3 h 后加入终浓度为50 mg/L的DDVP溶液染毒,观察斑马鱼的行为变化,计算存活率。结果成功表达了P11-PON1融合蛋白,该蛋白占家蚕5龄虫总蛋白的8%;灌胃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没有提高染毒小鼠的存活率;直肠给药后立刻染毒也没有显著提高小鼠存活率,而直肠给药3 h后再腹腔注射DDVP染毒,小鼠存活率显著提高(P<0.01);斑马鱼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后立即染毒DDVP,斑马鱼存活率并没有显著性提高,而给予P11-PON1融合蛋白3 h后再染毒DDVP,斑马鱼存活率显著提高,其中融合蛋白20和10 mg/L组24 h存活率均为62.5%,5 mg/L组存活率为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提高(P <0.01);2.5 mg/L组存活率为41.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提高(P <0.05)。结论家蚕能够表达P11-PON1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提前给药能降低DDVP对小鼠和斑马鱼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重离子是原子序数≥2的原子被剥掉或部分剥掉外周电子后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它主要来自于太阳系外的带电粒子。虽然重离子占宇宙射线的比例只有1%,但由于它能够形成Bragg峰,产生巨大的能量沉积,因此对较为敏感的免疫器官所造成的生物学效应要比电磁辐射等射线严重得多。本文主要简述了重离子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及染色体等几个方面的生物学效应,为研究重离子辐射对免疫系统的影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冰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二甲基亚砜为助溶剂,制备冰片溶液(33.6、67.1、134.3、268.5、537.0、1 074.0μmol/L,即冰片①、②、③、④、⑤、⑥组),并且设空白对照组,以受精后小时(hpf)为时间段,对3hpf胚胎进行暴露染毒处理,每24 h更换1次冰片溶液,分别在8、24、48、72、96 hpf时间点以显微镜观察班马鱼胚胎发育形态,测定24 hpf斑马鱼胚胎自主抽动次数、48 hpf心率、孵化率、畸形率和死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斑马鱼胚胎Sepn1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冰片④、⑤、⑥组斑马鱼胚胎48 hpf出现脊柱弯曲、心囊水肿、卵黄囊水肿,游泳异常的毒性症状;冰片②、③、④、⑤、⑥组斑马鱼胚胎24 hpf自动抽动次数减少;冰片④、⑤、⑥组斑马鱼胚胎24 hpf心率减少;在48 hpf时,冰片①、②、③、④、⑤、⑥组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在72 hpf时,冰片②、③、④、⑤、⑥组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在96 hpf时,冰片⑤、⑥组斑马鱼胚胎孵化率降低;冰片④、⑤、⑥组斑马鱼胚胎96 hpf畸形率增加;24 hpf后,冰片④、⑤、⑥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降低;冰片④组Sepn1 mRNA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高剂量冰片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影响,且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建议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的妇女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含冰片的药物均应谨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20年收治的80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相关血液检测指标,将健康体检者分为A组(n=40例),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为B组(n=40例),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分为C组(n=80例),比较三组人群的实验室血常规、T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分型及生化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确诊组C组WBC、L(%)、RBC、HGB、CD3~+、CD4~+、CD8~+、BUN、UA均低于健康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G(%)、hs-CRP、ALT、AST、TB、DB、SAA、LDH、CK-MB均高于健康组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CD4~+、TnI均低于疑似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确诊组C组AST、SAA、LDH 、CK-MB均高于疑似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之间PLT、CD4~+/ CD8~+、CR、CYC、PCT、MYO、CK等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SAA、CK-MB、LDH、AST、TB、DB越高,患新冠肺炎的危险性越大;WBC、L%、HGB、BUN、UA、CD4~+、CD8~+ 越低,患新冠肺炎的危险性也越大。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各项实验室指标有明显变化,对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是对核酸金标准的有效补充,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