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建立并验证一种新型慢性压迫性颈脊髓损伤大鼠模型. 方法 2011年6-2011年11月,将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6)、急性压迫组(4h、24h,n=6)、慢性压迫组(4h、12 h、24 h、48 h、72 h、1周,n=6).在C5~6硬膜外间隙置入不同规格吸水聚氨酯胶片制作急、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模型.造模后不同时间行MRI、组织学和组织化学观察,运动功能评分(BBB)评价神经功能. 结果 ①急性压迫组4 ~24 h,T2WI见脊髓明显受压、髓内高信号,组织学见脊髓出血坏死,前角神经元计数显著低于对照、慢性压迫组(P<0.05),BBB评6.0分.②慢性压迫4~12h,见脊髓水肿、中央管变形,神经元计数、髓鞘染色强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BB评20.6分;24 ~ 72 h,脊髓受压明显,中央管扩大、静脉淤血,神经元计数减少(P<0.05),后索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断裂,髓鞘染色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BBB评19.3分;1周,髓内空泡化,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后索髓鞘蓝染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BBB评17.5分.T2WI示脊髓受压变形,髓内未见出血信号. 结论 慢性压迫组造模方法可以实现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符合慢性压迫性脊髓损伤的病理、影像学和神经功能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新技术的推广、科研成果的发布和临床经验的交流等活动日见频繁和重要,而且成为医务工作者进行继续教育、学习、专业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目前在交流活动中使用的媒体工具主要有幻灯片和多媒体投影设备。由于国内条件所限,幻灯机仍是最常用的工具。对于影像学界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影像图片的交流十分重要。本文介绍了利用电脑制作影像学幻灯片的方法,并针对影像学图片要求还原性高、制作难度较大的特点,对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进行了总结。 材料与方法 笔者使用的器材是:586电脑(安装有Mitcosoft Power Point 6.0)、MICROTEK扫描仪及适配器、日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脑型肝豆状核变性(HLD)患者脑深部灰质核团的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相位值的改变,探讨SWI相位值在脑型肝豆状核变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1.5 T MR系统对30例脑型HLD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SWI序列扫描。使用SPIN软件测量脑深部灰质核团红核、黑质、丘脑、尾状核头、苍白球、壳核的相位值,分析脑型HLD患者脑灰质核团相位值变化特点。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脑型HLD组患者红核相位值降低(HLD组:相位值为2044.12±26.96,正常组:2 075.18±31.53,t=3.291,P=0.005),黑质相位值降低(HLD组:相位值为1 826.79±83.21,正常组:1913.22±30.76,t=4.509,P=0.004),丘脑相位值降低(HLD组:相位值为2 047.13±9.32,正常组:2 082.32±21.82,t=1.132,P=0.287),苍白球相位值降低(HLD组:相位值为2 054.30±74.68,正常组:2 105.42±15.81,t=1.139,P=0.263),壳核相位值降低(HLD组:相位值为2 023.70±24.16,正常组:2 072.42±5.35,t=2.981,P=0.009),尾状核头相位值升高(HLD组:相位值为2 175.50±86.47,正常组:2 119.8±10.15,t=-1.943,P=0.069)。结论脑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红核、黑质、壳核相位值降低。SWI相位值有助于评价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脑内铜的异常沉积。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垂直静态载荷下模拟天然牙齿与金钯合金带桩嵌体的等效应力云图进行比较,分析金钯合金带桩嵌体修复下颌磨牙残冠的等效应力分布。方法:实验于2003-11/2004-12在华南理工大学交通学院应用力学系完成。从6颗离体的形态正常的人右下颌第一磨牙中,选取密合度最好且形态接近临床要求的1颗,应用螺旋CT断层扫描技术和图像合成软件,建立模拟的下颌第一磨牙和带桩嵌体修复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垂直向加载的情况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对其应力进行分析。结果:从6颗右下颌第一磨牙中选取1颗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等效应力云图显示,在垂直向加载的情况下,金钯合金带桩嵌体修复后剩余牙体的各个部位的应力均比模拟天然牙小,应力比较集中在远中牙颈周围,尤其是在牙根内侧,并且颊侧比舌侧受到的等效应力稍大。结论:垂直向静态载荷下,金钯合金带桩嵌体使修复后的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等效应力降低,但等效应力相对集中于远中牙颈,尤其是牙根内侧的颊侧处。提示对固位形比较差的牙体缺损应通过全冠修复或带桩嵌体修复的形式予以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3.0 T 高场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成像DTT 与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 联合应用在大脑皮层主要运动感觉区(SM1)脑肿瘤的检查方法,并通过术前术后的比较评价在脑肿瘤患者外科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符合要求的脑瘤患者16 例,采用Siemens Trio 型3.0 T MR 仪和Siemens Leonardo 工作站进行扫描以及数据后处理,术前1 周和术后3 个月用同样的方法行常规扫描以及DTT 和fMRI 扫描.BOLD-fMRI 采用GRE-EPI 序列,选择6 时相双手交替运动的组块模式激活SM1 区.DTT 采用12 个梯度方向的SE-EPI 序列,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通过术前的检查制订手术计划,术后约3 个月通过同样的检查评价手术结果和该检查的指导意义.结果 fMRI:3 例患者初次扫描未能配合,重复训练后能够完成扫描.其余患者顺利完成扫描.DTT:所有病例手术前后的扫描都能成功重建双侧皮质脊髓束.所有病例的图像资料对手术医师切除肿瘤而保留功能区和投射纤维束有帮助,同时对术后患者康复治疗起到指导作用.除2 例患者术后KPS 评分降低,其余均升高,其中8 例恢复到100 分.结论 在3.0 T MR 上应用DTT 结合fMRI 扫描可行性高,对于脑瘤患者术前手术计划和术后对手术的评价能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和压力注射器在全肝双期增强扫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脏由肝动脉及门静脉双重供血,行增强扫描时,肝脏的强化经历几个时相的变化,一般分为动脉期、门脉期及平衡期。以往非螺旋CT增强扫描图像大多落在平衡期,而螺旋CT结合压力注射器可获得动脉期和门脉期的图像。文献认为平衡期病灶多数为等密度或低密度,不利于病灶的鉴别和检出。因此我们设计出可获得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常规肝脏扫描方法,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带桩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制成第一磨牙残冠的制锁式带桩嵌体修复体的模型,将该模型置于水杯中,利用螺旋CT扫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结合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建模。【结果】建成后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结论】将牙体修复模型置于水中,经螺旋CT扫描并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建立复杂的牙模型,且能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带桩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残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制成第一磨牙残冠的制锁式带桩嵌体修复体的模型,将该模型置于水杯中,利用螺旋CT扫描,通过图像合成软件建立三维数字模型,结合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建模.[结果]建成后三维有限元模型与实体组织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结论]将牙体修复模型置于水中,经螺旋CT扫描并与有限元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建立复杂的牙模型,且能真实地模拟实际情况,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9.
运用CT透视引导介入操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CT透视是运用螺旋CT快速连续扫描实现在监视屏中实时显示被检组织的体层图像。实现该技术的CT设备必须具有连续容积扫描能力、容积扫描同步图像处理器、快速数字处理系统、实时重建高速内存和快速图像重建程序。关于该技术的运用 ,国内外仅有少量报道[1 3] 。笔者介绍了该技术在引导介入操作方面的程序设置、原理及应用体会。1 材料与方法 :从 1998年以来在CT透视引导下行穿刺活检和介入治疗的病人 2 4例 ,其中男 13例 ,女 11例 ,年龄 2 1~ 73岁。病变部位包括胸内病变11例 ,腹部病变 9例 ,骨骼病变 4例。使用仪器设备 :Toshi…  相似文献   
10.
颅内病变三维CT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三维CT成像在颅内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71例颅内病变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然后对颅内血管和/或病变进行三维重建。其中23例进行CT血管造影(CTA)扫描,48例非CTA扫描。结果:(1)23例CTA扫描者,血管表面遮盖法(SSD)与最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都能显示颅内动脉的第3组分支。SSD对显示血管的立体空间关系比较直观;MIP图像类似DSA图像。(2)33例颅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