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使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探讨睡眠剥夺与正常睡眠后默认模式网络(DMN)功能连接的差异。方法 招募50例健康志愿者分别于24 h剥夺睡眠后与正常睡眠后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图像,同时使用精神运动警觉性任务(PVT)收集持续性注意力行为学数据。采用独立成分分析方法(ICA)提取静息状态下剥夺睡眠后与正常睡眠后的DMN成分,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P<0.05,FDR校正)比较两种不同睡眠状态下DMN的功能活动强度差异。同时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差异脑区的活动强度与PVT脱漏频次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睡眠状态相比,睡眠剥夺后左侧内侧前额叶(X,Y,Z=-6,53,4,t=3.89)、右侧内侧前额叶(X,Y,Z=7,59,-4,t=4.05)、左侧楔前叶(X,Y,Z=-2,-60,31,t=4.73)及右侧后扣带回(X,Y,Z=2,-49,30,t=4.27)的功能连接均显著增加(FDR校正,P<0.05,团块大小≥20体素),且发现右侧后扣带回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值与PVT脱漏频次呈显著正相关(r=0.717,P<0.001)。结论 DMN相关脑区的异常激活可能是睡眠剥夺后...  相似文献   
2.
对小儿血友病22例31次进行分析,其中血友病甲17例,血友病乙5例。此病初次发生出血年龄早,婴儿期9例,幼儿期10例,幼儿期以后3例。11例患儿无明确家族史,婴幼儿期首次发生出血19例,初次出血得以确诊11例,误诊误治数月至14年11年,血友病防治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合理治疗,并应做好血友病的遗传资源,携带者筛查及产前诊断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体液失衡的临床特点及体液平衡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50例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体液失衡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由于病理生理的特殊性易引起体液的紊乱,加重病情;若处理不及时将造成严重后果甚至死亡。结论:及时纠正体液平衡失调对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病人的死亡率尤为重要,应强调早期防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5.
将临床诊断的重症肺炎58例分为两组,常规组26例,予抗感染,对症,支持处理,静滴丙种球蛋白观察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静滴丙种球蛋白。结果:静滴丙种球蛋白治疗组病死率较常规观察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症状体征控制时间与常规组相比均有明显缩短,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早期静滴丙种球蛋白,可有交地控制严重症状,缩短病程,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糖基化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酯酶D (glycosylphosphatidylinositol-specific phospholipase D,GPIPLD) 对肝癌细胞HepG2 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通过转染构建高表达GPI-PLD 模型,利用MTT、 荧光染色以及Western 印迹检测高表达GPI-PLD 对肝癌细胞的影响,同时接种于裸鼠模型中,进一步明确GPI-PLD 在体内对肝癌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和对照组相比,GPI-PLD 组PI3K-Akt 信号通路活性明显受到抑制,肝癌 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受到抑制并呈现典型的凋亡形态。肝癌裸鼠模型结果显示GPI-PLD 组肿瘤的生长速度、肿瘤质量 [(1.87±0.09) g] 小于空白组[(2.20±0.17) g] 和对照组[(2.15±0.09) g],GPI-PLD 组AST,ALT,AFP 血清浓度显著低于空 白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GPI-PLD 可通过下调PI3K-Akt 信号通路活性,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体内生长,促 进肝癌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消化道异物致左下腹部肿块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病例】女,31岁。因间断性左下腹胀痛伴腹部肿块1年人院。1年前无诱因出现左下腹胀痛不适,间断发作,与排便无关,夜间疼痛明显,并可触及一鸡蛋大小肿块,触痛。近1个月自觉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大便性状发生改变,多为糊状或软便,每日1或2次。发病以来,食欲、睡眠尚可,体重减轻约2.5kg。3年前行剖宫产手术。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心、肺查体均未见异常;腹部平坦,下腹正中见一长约12cm的横行手术瘢痕,腹壁软,  相似文献   
8.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恶性肿瘤,初始诱导化疗多采用VDLP方案,其中的柔红霉索(DNR)因有明显的心脏毒性,一定程度上影响r患者的预后,限制了其临床使用.毗柔比星(17HP)为新一代蒽环类抗癌抗生素,与DNR作用机制大致相同,因其心脏不良反应小,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关于THP治疗儿童ALL的研究尚少见报道.丙戊酸钠(VPA)是一种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抗癌药,具有抑制组蛋白脱乙酰基酶活性的作用,将其与传统抗癌药物合用可增加疗效并减低药物不良反应[1].我们以儿童ALL细胞系.REH细胞为模型,初步探讨小剂量VPA对THP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有无协同作用,为两药临床联合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多发癌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5822例疑似肿瘤患者,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经过活检或手术证实为多发癌患者32例。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以PET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mean)≥2.5且CT上有形态学改变者作为PET/CT判断恶性肿瘤的标准,计算PET/CT诊断多发癌的灵敏度和准确率。 结果 本组患者中多发癌的发生率为0.55%,其中,双发癌30例、三发癌2例,共66个原发灶。32例多发癌的66个原发灶的SUVmean的平均值为6.68±3.61。PET/CT诊断多发癌原发灶真阳性为58个,假阴性为8个。PET/CT诊断多发癌的灵敏度为87.9%,准确率为87.9%。 结论 18F-FDG PET/CT全身检查诊断多发癌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30 a,因吸食海洛因近3个月、冰毒1次,于2009年6月17日进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患者于2009年3月起开始滥用海洛因,量约0.2-0.3 g·d-1,分1-2次静脉注射(i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