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腔冲洗对上呼吸道感染儿童的疗效。方法选择上呼吸道感染并有发热的患儿18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7例,对照组9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除接受常规治疗外加用鼻腔冲洗治疗,记录两组病例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 WBC)、发热时间、C反应蛋白( CRP)、最高体温,治疗前后的咳嗽、流涕、鼻塞评分,抗生素使用率,治疗后的每天平均体温,对比分析两组病例的以上指标。结果治疗后比较,观察组发热峰值、鼻塞评分、抗生素使用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咳嗽评分、流涕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腔冲洗辅助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可以缩短发热时间,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手足口病(HFMD)并脑炎儿童的临床特征及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探讨HFMD对儿童智能的影响及其恢复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6月住院的126例HFMD合并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出院后随访资料,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测试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作对比。结果发热126例、惊厥9例,易惊51例、肢体抖动82例、呕吐32例、脑干脑炎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24例,单纯肺水肿22例,转归:死亡8例,肢体无力8例,吞咽功能障碍27例,咳嗽功能障碍24例,肢体瘫痪2例,面瘫1例,眼肌麻痹2例,长期呼吸机依赖1例。101例出院前神经心理发育评分显示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商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例患者1~3年随访结果 :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商明显改善(P<0.05),轻度肢体运动障碍5例、颅神经损害患者均恢复正常。结论 HFMD并脑炎的神经受累特点是弛缓性麻痹,大动作、精细动作、发育商受影响,但大部分病例都可以完全康复,预后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临床高危因素,为足月高危儿眼底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923例足月高危儿出生后48h、2周、1个月进行眼底筛查,另选取一组正常无高危因素的足月儿105例,记录患儿出生前的母亲孕期高危因素,及新生儿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分析这些高危因素与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及程度的关系。结果: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发生与产前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病、新生儿娩出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低出生体重有关。但眼底出血的程度与窒息程度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导致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高危因素是母亲妊娠高血压病、出生时难产、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低出生体重。足月儿中如有上述高危因素需要常规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儿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中山市博爱医院儿科2007年1月至2013年9月诊断为感染性休克、严重脓毒症、多器官功能衰竭且住院48 h以上的患儿,共73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2例和常规对照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肛温34~36℃),记录并分析两组患儿的体温、心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乳酸、血小板(PLT)、凝血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心率、CK、CK-MB、AST、A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BUN、Cr、PLT水平及PT、APTT、院内感染率两组患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死亡病例院内存活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结论:亚低温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心脏和肝脏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正然  李立浩 《吉林医学》2012,33(30):6520-6520
目的:探讨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上加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对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肝肾功能以及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严重脓毒症患儿,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进行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儿的ALT、BUN、Cr的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的48 h内血ALT、BUN、Cr与0 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8 h内,ALT与0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UN、与0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48 h后,观察组患儿的BUN、Cr与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ALT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治疗方法上加用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方法进行治疗对改善严重脓毒症患儿的肝肾功能等具有明显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早产儿眼屈光状态的临床因素,为早产儿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3年5月~2004年5月新生儿科收住院的21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纠正胎龄40周,3月,6月,1岁,2岁时眼屈光状态;同期出生的56例足月儿为对照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屈光发育差别,分析可能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的临床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近视、屈光参差、散光的发生率及程度均较足月儿高,而早产儿远视的度数较足月儿低;出生体重<1 500 g,胎龄<33周及出生后伴有头颅影像学异常,则是影响早产儿屈光状态发展的临床危险因素。【结论】对胎龄<33周、出生体重<1 500 g及出生后伴有头颅影像学异常的早产儿应早期开展眼保健工作,即从2岁开始对他们进行早期视觉追踪及屈光筛查,以便早期纠正屈光不正,降低弱视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滴注速尿治疗小儿颅高压的效果是否优于间歇注射速尿.方法 随机将33例颅内出血颅高压患儿分为持续静脉滴注组(静滴组)和间歇注射组(静注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3 d内每天每公斤体重尿量及颅内压下降值.结果 治疗后第1、2天静滴组每天每公斤体重尿量较静注组明显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静滴组治疗后颅内压前3天下降值显著大于静注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持续静滴速尿较间歇静注速尿在颅高压治疗中更有效,利尿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临床高危因素,为足月高危儿眼底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住院的923例足月高危儿出生后48h、2周、1个月进行眼底筛查,另选取一组正常无高危因素的足月儿105例,记录患儿出生前的母亲孕期高危因素,及新生儿出生时的高危因素。分析这些高危因素与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及程度的关系。结果: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发生与产前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病、新生儿娩出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低出生体重有关。但眼底出血的程度与窒息程度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导致足月新生儿眼底出血的高危因素是母亲妊娠高血压病、出生时难产、新生儿窒息及缺氧缺血性脑病、低出生体重。足月儿中如有上述高危因素需要常规进行眼底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常规大剂量使用维生素A在小儿麻疹性角结膜炎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我院儿科住院的418例确诊为麻疹的患儿41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11例,422只眼,除了常规眼科抗病毒治疗外,加用大剂量维生素A 治疗;对照组208例,416只眼,单纯予眼科抗病毒治疗.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患儿平均角膜刺激症状消失时间和平均治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儿出现角膜溃疡的机率较对照组低,且治疗组患儿角膜炎复发的机率低;在并发角膜炎的病例中,治疗组的角膜炎的程度较对照组轻,角膜上皮修复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治疗组的角膜修复程度较高.结论 小儿麻疹性角膜炎的治疗中将大剂量使用维生素A作为常规辅助治疗可使角结膜炎的治愈率高,疗程明显缩短,从而减轻了小儿因检查、用药依从性差所导致的治疗效果欠理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