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两种不同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的8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其中应用动力髋螺钉(DHS组)39例,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LCP组)43例,比较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 ~ 28个月,平均16.3个月,无切口感染及死亡病例.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mis评分,LCP组平均(92.5±1.8)分,DHS组(90.8±1.7)分,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住院天数、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比较无差别(P>0.05),LCP组手术时间较DHS组少(P<0.05),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低于DHS组(P<0.05)[结论]使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及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相仿,但应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和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并分析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方法及效果,讨论不同手术入路选用的依据及优缺点。方法收治9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背侧入路39例,掌侧入路44例,联合入路11例。结果其中91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1个月,按Dienst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45例,可9例,差6例,优良率80.85%。结论 LCP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应根据背侧或掌侧移位及骨质粉碎缺损情况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应用LCP固定具有明确的优势,是一种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生平 《广西医学》2001,23(5):1246-1247
移位性锁骨骨折手术复位后一般采用钢针、接骨板及螺钉等内固定〔1〕 ,我院从丝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 的方法中得到启示 ,从 1996年 1月~ 1999年 7月 ,采用了丝线内固定治疗移位性锁骨骨折 37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7例中男性 2 8例  相似文献   
4.
李生平 《广西医学》2005,27(4):569-570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常见损伤。我院从1990年2月至2004年8月共收治颅脑损伤病人286例,GCS评分8分以下者53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生平 《广西医学》1999,21(5):998-999
随着交通不断发展,交通事故也增多,四肢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且多为肢体复合性损伤。我院1986年7月至1997年8月共收治资料完整的22例四肢血管损伤(其中27条动脉6条静脉)临床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中男18例,女4例,年龄...  相似文献   
6.
李生平 《广西医学》2009,31(12):1841-1842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特征、诊治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跖跗关节损伤43例,均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方法。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和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分别评价术后功能状况和手术前后疼痛情况。结果随访13~56个月,平均16.7个月。43例中足背皮肤坏死4例,分别行二期或多期清创植皮术后愈合;伤口感染3例;创伤性关节6例;克氏针松动、移位4例。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定,优17例、良15例、可7例、差4例,优良率74.4%。结论临床中跖跗关节损伤易漏诊并延误治疗,必须早期诊断,及时解剖复位和内固定,才能有效减少病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2016年11月~2017年11月220例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胃肠外科住院的直肠癌患者为纳入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其中术后未发生AL患者205例(无AL组),发生AL(AL组)的患者15例,分别在术前、术后第1~7天检测外周血NLR、PCT水平,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评价NLR、PCT在早期诊断直肠癌术后AL方面的价值。结果 220例患者中,15例患者术后发生AL(发生率为6.818%),两组患者NLR值水平在术后第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5、6、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ROC曲线分析发现术后第6~7天NLR的AUC值>0.800,且在术后第7天出现最大值(AUC=0.848);两组患者PCT值在术后第2、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5、6、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ROC曲线研究时发现术后第4、5、6、7天PCT的AUC值>0.800,且在术后第5天达到最大值(AUC=0.903)。结论 NLR、PCT均可用于早期诊断直肠癌Dixon术后AL,且PCT比NLR更具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总结基层医院处理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方法和经验 ,对 66例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表明 :本组原发病前 3位分别为绞窄性肠梗阻、伤寒并肠穿孔、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治疗 5 8例 ,手术治愈率72 .4% (42 /5 8) ,非手术治疗 8例 ,均死亡。本组死亡共 2 4例 ,病死率为 3 6.4% ,死亡原因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共 17例 ,占 70 .8%。认为急腹症并感染性休克必须作紧急抗休克治疗 ,及时以最简单有效的手术方式处理原发病灶 ,合理应用抗生素 ,注重防治重要器官功能衰竭 ,是抢救成功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李生平  李荣祝 《广西医学》1997,19(4):670-672
颈椎及颈髓损伤126例临床分析广西区人民医院骨科李生平①李荣祝颈椎位于重量较大的头颅与相对固定的胸椎之间,直径小而活动度大,易于发生损伤,其损伤多合并有颈脊髓及神经根的损伤,病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我院骨科1980~1996年收治颈椎及颈髓损伤126例...  相似文献   
10.
例1,患者张某,女,19岁,未婚。于入院前24小时始上腹部隐疼,恶心,呕吐,约8小时后腹疼固定于右下腹部来诊。既往无阑尾炎病史。查体:T35.5℃(腋下),P72次/分,R20次/分,BP14.6/9.3kPa。心肺无异常。腹部平坦,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轻度肌紧张,肠鸣正常,肝脾未触及。WBC10×10~9/L,N78%,L22%。尿无异常发现。以急性阑尾炎穿孔手术。术中见腹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