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资料 患者,女,59岁。B超发现右侧卵巢囊实性包块1年入院。无畏寒、发热,无腹痛,无阴道流血,绝经多年,否认“肝炎、肺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史。体格检查:右侧附件可见扪及一大小约10cm×9cm的包块,质中,有压痛,活动可。阴道镜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相似文献   
2.
正1病例资料患者,女,42岁。呈间断性下腹痛3年,无恶心、呕吐、畏寒、发热,近1年来月经紊乱,无痛经。专科检查:腹膨隆,无压痛、反跳痛,中下腹部可扪及包块,囊实性感,边界欠清,活动度可,右侧附件区可扪及一包块,大小约7.2cm×3.7cm,活动度可;左穹窿处可扪及一囊性包块,表面光滑,下界尚清,活动度可;阴道见中量暗红色血液及少量血凝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16层CT重组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常规X线平片或临床诊断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患者进行16层CT扫描,并对图像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重组(VR)和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对骨折的部位、范围、碎骨片的数量或骨折程度、胫骨平台受累情况、手术入路、骨质疏松程度及骨组织的缺损等做出评价。结果 65例胫骨平台骨折的CT图像经MPR、VR、MIP重组后,骨折显示与术中所见吻合率为100%,X线平片漏诊7例。MPR能够显示骨折的细微结构,有助于骨折类型的判断。VR、MIP重组可清晰显示骨折的立体外观、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的范围。结论 16层CT重组技术能直观、多方位、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形态、类型,关节面碎裂及塌陷程度等空间信息,对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准确的复位和内固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16层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PE)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4例PE患者行16层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并结合轴位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4例均能显示肺动脉栓塞的部位、范围、局部管腔狭窄程度,19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为“截断征”、“双轨征”;5例慢性肺动脉栓塞主要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偏心性、附壁性的充盈缺损.结论 16层CT血管造影是诊断肺动脉栓塞及其溶栓疗效评价和随访最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的16层CT表现,包括病变部位、胃壁及粘膜改变.结果 18例均为B细胞起源非霍奇金淋巴瘤.肿瘤呈弥漫浸润型11例,肿块型5例和节段溃疡型2例.16层CT平扫示肿瘤密度均匀14例,不均匀4例,16层CT增强扫描示病灶呈...  相似文献   
6.
李武元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220-221
目的运用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探讨。方法争对本院8年间前后入院确诊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病患儿6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颅脑CT检查显示,66例患儿中单纯性蛛网膜下出血(SAH)48例,占73%,脑室内及室管膜下出血(IVH)7例,占10%,硬脑膜下出血(SDH)7例,占10%;脑实质出血(IPH)4例,占7%。结论运用CT检查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非常高的准确性,能清楚的显示出病发的范围及程度。其检查后发现蛛网膜下腔出血在新生儿颅内出血中发病概率最高。CT检查能为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带来准确的病历价值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16层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15例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回顾性分析其16层CT表现。结果:本组15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右侧10例,左侧4例,双侧1例,肿瘤直径为3~11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瘤体为脂肪密度6例;密度不均匀者9例,其中以脂肪为主6例,以软组织为主3例,1例伴肿瘤出血。增强后所有病例软组织成分均轻至中度强化,脂肪成分均无强化。5例见点、条状钙化,1例伴出血者为血管样钙化。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16层CT表现较具特征性,一般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考虑到兰州电子回旋共振离子源(LECR3)实验平台个别薄弱环节可能泄漏Φ射线,给工作人员造成不必要的照射,对其辐射场Φ射线进行了测量。方法 首先使用FD-71A和FJ-347A两种量程不同的便携式仪器对LECR3离子源运行中辐射场巡视一遍,找出剂量率较高的部位,确定累积测量点位,然后使用LiF(Mg,Ti)-100M热释光探测器进行累积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仅源体尾部存在薄弱环节,泄漏出较强的X射线。结论 应采取局部屏蔽防护措施,使其剂量率达到尽可能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十二指肠6例,空肠8例,回肠7例;良性2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14例;CT表现为肠壁单发偏心性肿块,腔外16例、腔内5例,大小3~15cm;2例良性和3例低度恶性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小于4cm;19例恶性GIST中,不均匀16例,有多灶性坏死、碘水进入显示液平2例,合并腹腔脓肿1例,边缘边界不清15例,分叶13例,15例大于4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增强后良性均匀较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肠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的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16层CT血管造影(16SCTA)在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C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CCF病例行16SCTA检查,图像后处理采用容积重组(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结果19例均显示眼球突出、海绵窦扩大,动脉期眼上静脉显影并扩张,5例动脉期大脑中静脉显影并扩张。结论16SCTA对诊断CCF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