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结直肠癌(CRC)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与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环境因素中,高脂饮食导致的胆汁酸代谢异常以及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简要介绍了胆汁酸的合成、转运、代谢以及胆汁酸受体(如法尼醇 X 受体等)的功能,重点探讨了胆汁酸与肠道菌群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 CRC 发生发展的影响。靶向胆汁酸肠道微生物轴可能为今后 CRC 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对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流程进行优化的方法。方法运用工业工程的流程分析方法对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流程进行分析与优化。结果将优化前后流程进行对比,流程总时间节省587s,其中加工时间节省285s,检查时间节省140s,搬运时间节省162s,搬运距离节省6.3m。结论应用工业工程理论对原流程进行优化与重构,使牙科手机消毒灭菌时间缩短,加快了牙科手机的周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 修订和完善广藿香药材和饮片质量标准,为合理控制广藿香药材和饮片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收集23批广藿香药材和32批饮片代表性样品,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广藿香项下标准修订叶片粉末的显微鉴别方法;简化薄层色谱鉴别前处理方法,建立以广藿香对照药材和百秋李醇对照品为对照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改进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制备方法,修订药材指标性成分限度;新增广藿香饮片标准检查、浸出物和含量测定项。结果 建议显微鉴别中腺鳞头部细胞描述为“细胞壁多破裂而呈裂隙状”;薄层色谱方法中用石油醚超声提取、乙酸乙酯复溶代替原标准中提取挥发油的前处理方式,以5%茴香醛浓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所有样品与广藿香对照药材和百秋李醇对照品在同一位置显相同颜色的斑点,改进后方法前处理简单、展开效果好、斑点清晰;建议适当提高药材醇溶性浸出物限度,用乙醇作溶剂时不低于4.0%;采用无水乙醇替换毒性较大的三氯甲烷作为含量测定提取溶剂,方法学考察符合要求,23批广藿香药材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和平均值分别为0.34%~0.92%、0.58%,建议药材标准中提高百秋李醇质量分数限度为0.22%;新增饮片检查项目,其中水分不得过14.0%,总灰分不得过11.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4.0%;新增饮片浸出物项目,限度同药材标准;新增饮片含量测定项,32批饮片中百秋李醇质量分数和平均值分别为0.12%~0.46%、0.29%,建议饮片中百秋李醇质量分数不低于0.20%。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可行、准确可靠、重复性好,新增项目和制订的标准限度合理,可用于广藿香药材和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机体保护多肽(HuBPP)对大鼠产生的毒性反应,为临床提供无毒性反应剂量,从而为临床更安全地用药以及不良反应的监控提供参考信息。方法80只SD大鼠单次静脉和肌内注射给药以确认给药剂量。选择0.2 mg/kg、1 mg/kg和4 mg/kg为本次实验的低、中、高剂量,并设置溶媒对照组,每组30只大鼠,雌雄各半。连续肌内注射给药一个月,实验期间观察大鼠质量、摄食量等指标,给药末期和恢复期采血检测各临床指标,病理学检测各主要脏器毒性变化。结果急性毒性实验表明,20 mg/kg给药剂量下,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各观察指标未发现明显改变。长期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大鼠质量、摄食量、主要脏器指标均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P>0.05)。长期毒性实验给药结束后,高剂量组雌鼠MCHC高于溶媒对照组,MPV低于溶媒对照组(P < 0.01和P < 0.05);中剂量对照组雌鼠TG高于溶媒对照组,Na+浓度低于溶媒对照组(P < 0.05);雄鼠高、中剂量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溶媒对照组(P < 0.05),高剂量组Cl-浓度显著高于溶媒对照组(P < 0.05)。恢复期结束后高剂量组雄鼠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值低于溶媒对照组(P < 0.05),低剂量组雌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血糖、三酰甘油显著高于溶媒组(P < 0.05~P < 0.01),但均处于文献报道正常变化范围内;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HuBPP对大鼠的相对安全剂量为4 mg/kg及其以下剂量。  相似文献   
5.
荆文光  郭晓晗  李楚  程显隆  马双成  魏锋 《中草药》2021,52(15):4496-4506
目的建立基于质量源于生产(quality by production,Qb P)的广藿香质量标志物(Q-Marker),为规范广藿香饮片生产,合理提升广藿香饮片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广藿香饮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风险点和饮片质量进行分析,发现饮片加工过程中存在广藿香叶加入不足的不规范生产现象,致使广藿香饮片质量下降。采用GC法同时测定广藿香饮片中挥发性成分百秋李醇和广藿香酮的含量,利用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学对不同比例广藿香叶的样品中差异性成分进行筛选。结果百秋李醇含量与饮片中广藿香叶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可作为控制饮片中广藿香叶比例的关键标志物之一。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结果显示,黄酮类成分对不同广藿香叶比例的饮片样品划分具有显著影响。通过同时测定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2种主要黄酮类成分的含量并结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含量在不同广藿香叶比例样品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广藿香叶比例呈显著性正相关,亦可作为广藿香生产规范性的Q-Marker。考虑饮片加工过程中广藿香叶的损失,以15%广藿香叶比例为标准,建议百秋李醇不低于0.24%,雷杜辛黄酮醇和藿香黄酮醇总量不低于0.045%。结论基于Qb P理念,确立百秋李醇、藿香黄酮醇和雷杜辛黄酮醇为广藿香生产规范化Q-Marker,为广藿香质量标准提升和保障饮片质量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艾滋病在口腔专科医院传播风险的分析,提示艾滋病在口腔专科医院为高危传播,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方法结合口腔诊疗的专科特点进行传播风险分析,并以此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阻断艾滋病在口腔诊疗中的传播,经临床应用验证,各项工作指标符合相关规范标准,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结论高度重视艾滋病在口腔专科医院传播风险,对指导口腔医务人员提高和加强对口腔诊疗介导疾病传播的自我防护意识、熟悉和掌握各项护理干预措施、严格执行口腔感染控制标准以确保医疗护理安全,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口腔诊室空气污染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引起广大口腔医务人员对空气污染的高度重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 以口腔疾病诊疗过程的特点为基点,详细分析口腔诊室空气污染的因素和危害,确定执行相应的医学干预措施.结果 医务人员对诊室空气污染的潜在危险有了充分的认识,对相应的干预措施有了科学的了解,提升了医疗机构整体的防控水平.结论 鉴于口腔诊疗的特殊性,针对口腔诊室空气污染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干预,为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藿香类临床常用中药主要有唇形科刺蕊草属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 Benth.和唇形科藿香属植物藿香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 O. Ktze.(又名土藿香),两者由于名称类似,容易造成混淆和混用。从本草考证、现代标准收录、化学成分差异、安全性用药4个方面总结2种藿香的研究现状。本草考证显示,明代以前只有藿香一名,根据植物形态及繁殖方式的描述确定为现今使用的广藿香;温病学派兴起后,土藿香在江浙一带开始使用,具有一定的药用历史。2种藿香曾作为正品藿香来源短暂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年版,但《中国药典》1985年版之后仅收载广藿香。比较其化学成分,2种藿香含有的挥发性和非挥发性成分均存在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其临床功效有别的主要原因。广藿香临床使用尚无不良反应报道,而土藿香挥发油中的甲基胡椒酚成分具有致癌性,临床应用需谨慎。综合现代使用和研究情况,为规范药品名称,避免临床使用混淆,建议相关标准恢复传统藿香之名,基原为广藿香,同时以土藿香之名收载藿香属藿香,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9.
枸杞多糖对脑缺血再灌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结扎小鼠双侧颈总动脉1h,同时在距尾尖1cm处剪断其尾放血数滴,继之再灌流24h,造成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流的损伤,观察枸杞多糖对脑块血再灌流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枸杞多糖可显著提高脑缺血再灌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促进其学习,记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患儿吴成荣,男,13岁,1963年5月28日就诊,门诊号29843。主诉:病已月余,持续发热伴有右胁隐痛及腹泻,带有粘液便,时呈里急后重,体温常波动于37.8—40℃,下午稍高,口苦纳呆,倦怠无力,小溲短赤。20天前有咳嗽,二个月前右拇指外伤化脓,有恶寒发热及腹股沟淋巴腺肿大。体检:发育一般,营养不佳,皮肤甲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