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5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目的 比较黑龙江省汉族与朝鲜族血压差别,分析血压差别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BIOZ.com<'TM>心功能监测仪检测1247名汉族和676名朝鲜族19~80岁人群体循环血管阻力(SVR)、血压等指标.采取生化方法检测血脂血糖.用SPSS16.0统计结果.结果 民族(汉为1,朝鲜为2)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糖(CLU)、Ca2+正相关.排除性别、年龄和BMI影响后,朝鲜族收缩压/舒张压比汉族高3.73/3.54 mmHg.单因素回归分析:TG、LDL、GLU和Ca<'2>+分别引起朝-汉之间SBP/DBP差别变化达-0.5%/0.5%、-36.1%/-61.7%、-74.6%/-83.0%和-71.4/-81.6%.结论 血脂、血糖及血钙水平差别在两民族血压差别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作者报道用羟基脲(HU)治疗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MPD)38例,其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4例,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7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7例。HU均为口服,白细胞数10万以上者用3000-4000mg/日,10-5万者用2000 3000mg/日,53万者用1500 2000mg/日,3万以下者用500-1500mg/日。治疗期间根据白细胞、血小板及脾肿大的改善程度减少用量。当白细胞降至6000 7000左右时,改为维持量500-1000mg/日(有时隔日)。结果:1.CML:①慢性期10例,经HU治疗3-10个月后,白细胞及白小板数恢复正常,脾肿大消失。其后急变者仅1例。与过去使用白消安的35例相比较,两组存活期虽无显著差异,但HU组向急  相似文献   
3.
抗抑郁新药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继发性腹主动脉瘤肠瘘的诊治经验,提高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接诊的6例腹主动脉瘤开放及腔内修复术后继发肠瘘患者的资料。2例初次手术方式为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4例为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本次均以反复发热就诊,发热距初次手术中位时间11个月(1~27个月),2例伴有"预兆性消化道出血"。再次手术前确诊3例,其中2例放弃治疗。4例患者经充分准备后施行腋动脉-双侧股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物取出及肠修补,其中1例伴有主动脉膀胱瘘的患者同时行膀胱修补。 结果肠瘘位于十二指肠水平段2例,空肠上中段4例。4例接受再次手术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48个月,1例人工血管旁路闭塞但无下肢严重缺血,无其他严重并发症。 结论继发性腹主动脉瘤肠瘘是腹主动脉瘤术后罕见的严重并发症,经充分的抗炎准备后建立解剖外旁路并及时移除植入物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李梓 《齐鲁护理杂志》2009,15(12):41-4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5例。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同时从饮食、运动、心理、服药等各方面给予护理指导,而对照组不实施系统的护理指导,6个月后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习惯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指导可使患者对疾病有清楚的认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养成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早在20世纪初期因观察到死于严重黄疸的婴儿的基底神经节呈黄色染色改变,故而命名其为“核黄疸症”。20世纪50~70年代由于Rh溶血性疾病与核黄疸症发病率的增加,儿科医师积极治疗黄疸。然而,20世纪80~90年代研究表明,黄疸引起的核黄疸症很少,有许多婴儿进行了不必要的治疗。另外,新生儿出生后不久一般就出院了,因此,医生很难对其可能出现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升高进行检测。此外,低浓度胆红素可能有某种抗氧化功能,不宜完全将它清除。综上所述,医师对新生儿黄疸的治疗可能性极小,但反过来这种现象又导致几乎被遗忘但有时可致死的核…  相似文献   
7.
8.
我国猪群中H9N2亚型毒株HA和NA基因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了解我国内地从猪中分离到H9N2亚型毒株HA和NA基因来源及它们使猪致病的原因。方法 用PCR扩增目的基因,与P^GEM-T Easy Vector4℃过夜连接,重组质粒转化DH-10β细菌,筛选阳性菌落,酶切鉴定,测序。然后,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两株猪H9N2毒株HA蛋白分子上第226位上氨基酸为L,这与从人和猪所分离出的H9N2毒株相同,其连接肽属对禽致病的毒株,但它们的序列为R-L-S-R,而不是R-S-S-R;其NA蛋白茎区第62~64位存在掉失,这与A/Shaoguarn/408/98,A/Swine/Hong Kong/9/98及A/Duck/Hong Kong/y280/97(H9N2)毒株相同;HA与NA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两株猪H9N2毒株的HA基因接近于A/Chicken/Hong Kong/G23/97和A/Chicken/Hong Kong/G9/97.而NA基因接近于A/Shaoguan/408/98毒株。结论 两株猪H9N2亚型毒株的HA和NA基因可能性最大来自禽H9N2毒株。由于其HA蛋白分子上连接肽氨基酸序列发生替换,可能造成了它们对猪具有致病性。禽H9N2毒株NA蛋白茎区氨基酸掉失,造成了它们能直接感染猪。  相似文献   
9.
2004年中国甲3亚型流感病毒(H3N2)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阐明2004年中国流行的甲3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抗原性及其基因变异情况。方法对2004年分离的甲3亚型毒株先进行单向血凝抑制试验及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在此基础上选取不同时间、地点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进行血凝素基因HA1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并推导出其氨基酸序列,然后进行基因进化特性分析。结果单向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2004年共有52.3%毒株与A/Fujian/411/2002(H3N2)(20042005毒株)有4倍或以上的血凝抑制滴度差异,交叉血凝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它们间的抗原比为4。HA1区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我国从2004年2月分离的甲3亚型毒株开始出现了与A/Fujian/411/2002(H3N2)和A/Wellington/1/2004(H3N2)(2005年国际代表株)相比较,在其HA1蛋白分子上存在有4个氨基酸位点(159位Y>F,189位S>N,145位K>N,226位V>I)发生了替换。此类毒株首发于我国南方,然后到我国北方。结论我国2004年2月份以后所分离的甲3亚型流感毒株已经发生抗原性及基因特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株从人分离出的H9N2亚型毒株内部基因特性,并弄清其来源。方法 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用P^CEM-T Vector(美国Promega公司),4℃过夜连接,重组质粒转入dH5a细菌,筛选阳性菌落,酶切鉴定,送六合通公司自动测序。然后进行进化树分析。结果 2株测定毒株内部基因均为G9基因系,它们相互间除PA基因有差异外,其余5个基因均相同。结论 2株测定毒株的基因组均为G9基因系,它们是由携带不同基因特性H9N2毒株的禽群分别直接感染人,而不是来自同一禽的H9N2亚型流感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