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抑郁症是一种危害全球人类生活质量的精神疾病,具有高患病率、高疾病负担、高致残率的特点。目前有许多针对单胺递质的抗抑郁药物可供使用,然而,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在进行基于多种单胺疗法的充分治疗后仍然不能治愈。此类疾病在临床上被称为难治性抑郁症。该疾病的具体病理生理机制尚未明确,但随着抑郁症的炎症机制不断被大众认可,难治性抑郁症的神经炎症也备受关注。本文将从炎症的角度对难治性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为其下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抑郁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精神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近年研究发现,发挥免疫效应的小胶质细胞和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多种炎症机制和非炎症机制诱导抑郁症的发生,深入研究小胶质细胞在抑郁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对探寻新的抑郁症治疗靶点、研发新型抗抑郁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是再生医学中的理想候选者,目前其临床应用受限于由移植微环境改变导致的细胞存活率降低和旁分泌能力差。预处理策略被认为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微环境的存活率和生物学作用,为严重烧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潜力。目的:对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策略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的潜力进行综述。方法:以“间充质干细胞,严重烧伤,间充质干细胞预处理,烧伤病理生理学,严重烧伤”和“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preconditioning,pretreatment,burn injury,severe burn injury,burn pathophysiology”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检索自200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录的论著和综述,并将其进行筛选和分析,排除研究内容不符、陈旧、重复性文献,以及可信度低、逻辑严谨性差的文献,最终选择81篇文献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①严重烧伤后传统救治方法为液体复苏、气道管理、感染防控、脏器支持、早期焦痂切开减压及切削痂自体和异体皮移植,临床治疗依然面临很大的挑战;②间充质干细胞因其低免疫原性、易获取、组织修复能力强等优点成为治疗的热点;③间充质干细胞一旦被应用于烧伤创面,就会面临缺血缺氧、活性氧产生增加引起的氧化应激环境,导致细胞存活率和生物学活性降低;④细胞因子预处理、低氧预处理、基因修饰和药物预处理等策略可以在严重烧伤病理进展的不同阶段发挥治疗创面感染、减轻过度炎症、缓解高代谢状态、调节免疫系统、促进创面愈合、抑制增生性瘢痕的治疗潜力;⑤由于严重烧伤患者少,没有足够的临床数据支持,限制了预处理策略在严重烧伤临床治疗中的应用;⑥需要通过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病例确定预处理策略在严重烧伤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NSCLC与10例正常肺组织标本中CD147、EGFR和HIF-1α的表达,探讨其与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SCLC A549细胞系、SPC-A-1细胞系和正常肺上皮BEAS-2B细胞系中CD147、EGFR和HIF-1α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D147、EGFR和HIF-1α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78%和84%,高于正常肺组织中的10%、40%和30%(P<0.05);且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CD147还与TNM临床分期有关(P<0.05)。CD147、EGFR和HIF-1α在NSCLC中的表达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P<0.05);在NSCLC A549和SPC-A-1细胞系中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肺上皮BEAS-2B细胞系(P<0.05);且相对表达量在三种细胞系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147、EGFR和HIF-1α在NSCLC的发展、侵袭及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也是NSCLC的临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正常人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凋亡发生率及与眼压升高的关系。方法 :采用Apo 2 .7分子探针 ,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 2 2例正常人及 2 7例闭角型青光眼小梁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 :正常人小梁细胞Apo2 .7分子检出率为 (2 .0 1± 0 .68) %。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检出率为 (5 .2 5± 0 .89) % ,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 ,正常人小梁细胞Apo2 .7因子检出率与年龄增长无相关性 (r =0 .2 9) .闭角型青光眼小梁细胞Apo2 .7因子检出率与眼压升高呈显著性正相关 (r=0 .77) .结论 :正常人小梁细胞存在细胞凋亡发生 ,与年龄增长无相关 ,闭角型青光眼小梁细胞凋亡明显增加 ,与眼压升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继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基因突变在NSCLC发生过程中的机制逐渐明晰后,NSCLC的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临床实践的热点[1]。近年来的研究[2]发现了一种新的癌基因,棘皮动物微管相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经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创面愈合治疗效果的Meta分析。 方法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19年7月25日烧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高压氧治疗的相关文献,数据库包括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并提取相关试验数据,纳入Meta分析。由2位研究人员独立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实施文献筛选和数据收集。结局指标:皮片存活率、血氧饱和度、皮温、肿胀消退时间、皮肤红润时间以及皮瓣移植术后HBO的治疗时机。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纳入研究的12项研究偏倚风险均不确定。其中,对皮瓣移植术后HBO治疗与术后常规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纳入11篇文献,根据不同干预措施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皮片成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30, 95%CI(1.23, 1.37),P<0.0001];2组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9.94, 95%CI(18.16, 21.72),P<0.0001];2组皮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MD=3.27,95%CI (2.66, 3.89),P<0.0001];2组肿胀消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76,95%CI(-4.43, -3.18),P<0.0001];2组皮肤红润时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4.56,95%CI(-5.28, -3.84),P<0.0001 ]。对皮瓣移植术后HBO治疗时机的研究共纳入5篇文献,根据术后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分为术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组,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与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3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1),术后立即行高压氧治疗组皮瓣存活率高于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和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RR=1.07、1.23,95%CI(1.01,1.13)、95%CI(1.12,1.25),P=0.02、<0.0001];术后10~48 h内行高压氧治疗组和术后48 h后行HBO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14,95%CI (1.03,1.27),P=0.01]。 结论烧伤患者皮瓣移植术后应用高压氧治疗,与传统的常规治疗相比,可以提高患者的皮片存活率,增强创面的血氧饱和度,保持创面皮温正常。同时还可以减轻创面红润时间,缩短肿胀时间,改善皮瓣的缺氧状态,增强移植皮瓣的生长活力,改善组织创面微环境。皮瓣移植术后立即内开始使用高压氧治疗,其效果优于24 h内和48 h后使用高压氧治疗。故高压氧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皮瓣存活率,术后应尽早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小梁细胞凋亡发生率及与眼压升高的关系.方法采用Apo2.7分子探针,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2例正常人及27例闭角型青光眼小梁细胞凋亡发生率.结果正常人小梁细胞Apo2.7分子检出率为(2.01±0.68)%.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检出率为(5.25±0.89)%,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正常人小梁细胞Apo2.7因子检出率与年龄增长无相关性(r=0.29).闲角型青光眼小梁细胞Apo2.7因子检出率与眼压升高呈显著性正相关(r=0.77).结论正常人小梁细胞存在细胞凋亡发生,与年龄增长无相关,闭角型青光眼小梁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与眼压升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Omega-6/Omega-3比例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者死亡率的关联,为降低CVD患者死亡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英国前瞻性队列(UK Biobank)数据库,暴露变量为血浆Omega-6/Omega-3比例,结局为全因、CVD死亡、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死亡和卒中死亡。采用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Omega-6/Omega-3比例与CVD患者死亡风险的关联,计算风险比(hazard ratio,H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对性别、年龄等危险因素分层并分析其与Omega-6/Omega-3比例的交互作用,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法(restricted cubric spline,RCS)描述其剂量反应关系,利用敏感性分析检验模型的稳健性。结果 共纳入35 096名参与者,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Omega-6/Omega-3比例增加,CVD患者的全因死亡、CVD死亡和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均增加(均P趋势<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