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介入性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医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00例337条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在电视透视下,用改进的导管、导丝进行输卵管再通术,其中120例再通术后行口服中药、中药灌肠及热敷治疗.结果337条阻塞输卵管中,再通276条,再通率为81.9%.2个月后子宫输卵管造影显示,单纯再通术的127条再通后的输卵管,68条再通良好,有效率为53.5%;配合中药治疗组的149条经再通后的输卵管,保持通畅良好112条,有效率为75.2%.术后随访1年,单纯再通术组受孕率为33.8%(27/80),配合中药治疗组的受孕率为56.7%(68/120).结论输卵管再通术结合中医治疗不孕症,方法简单安全,再通的有效率、受孕率均高于单纯输卵管再通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改良胸腰椎前路手术径路及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方法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52例,其中新鲜骨折47例,陈旧骨折5例,均采用倒“L”形手术径路,电凝烧结或结扎椎体节段血管,切除伤椎相邻上、下椎间盘,保留大部分软骨终板后置放椎体螺钉,取髂骨块,再切除伤椎行椎管减压,撑开椎间隙行髂骨块植骨,置放钢板矫形固定。结果其中新鲜骨折47例,术中出血300—700ml,平均490ml,手术时间120—210min,平均156min;陈旧性骨折5例,术中出血800—1100ml,平均1050ml,手术时间210—240min,平均217min。48例患者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13个月,脊柱序列均恢复正常,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无内固定失败;脊髓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改良胸腰椎前路手术径路及内固定技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手术创伤,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手术和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3例行保守治疗,15例行手术治疗。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治疗后随访JOA评分,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的增加幅度。结果治疗后3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保守组为1.92±0.58,手术组为4.93±0.91,治疗后6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保守组为2.71±0.64,手术组为6.24±0.93;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增加幅度:保守组为4.23±0.75,手术组为7.80±0.98。经t检验,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一旦确诊,应当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 对64例肺吸虫病的临床资料和病理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64例肺吸虫病均有共同的病理学特点:肉眼可见结节形成,镜下有坏死腔穴和窦道、CharcotLeyden结晶及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在坏死腔穴周围肉芽组织包绕。2例查见未成熟虫体。结论 肺吸虫病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点,病理检查是诊断肺吸虫病的最可靠手段,流行病学资料及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诊断,X线、CT检查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加持续置管化疗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独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进行比较。方法对在院治疗确诊的胸腰椎结核患者46例,A组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B组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持续置管化疗(INH:25 mg/ml,4 ml/d),并对A、B 2组的结核杆菌采用BACTEC MGIT 960 SIRE进行药敏试验。对于A、B 2组复发的患者设为C组,采用再次病灶清除植加局部持续置管化疗(局部持续置管化疗药物INH加倍)。结果B组术后植骨融合时间上均比A组短;术后复发率:A组4例,B组1例,A、B 2组复发的患者经C组治疗未有复发。A、B 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局部持续置管化疗治疗脊柱结核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脊柱结核较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疗效,评价其在脊柱转移性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间收治的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45例共58个椎体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后观察其疗效、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的疼痛情况都有所减轻,疼痛完全消失共计49个,另有9个术后3个月随访时疼痛消失.42例54个椎体穿刺1次即成功;2例3个椎体穿刺2次;1例1个椎体穿刺3次.结论 经皮椎体形成术应用于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后脊髓功能恢复程度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其中13例行非手术治疗, 15例行手术治疗,根据损伤时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经随访比较治疗前后JOA评分的增加幅度。结果 治疗后3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1. 92±0. 58,手术组为4. 93±0. 91,治疗后6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2. 71±0. 64,手术组为6. 24±0. 93;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的增加幅度:非手术组为4. 23±0. 75,手术组为7. 80±0. 98。经t检验,两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 01)。结论 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一旦确诊,应积极争取早期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的可行性,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136例,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随机分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组60例、5~6分撤机组51例和传统方法撤机组25例。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撤机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撤机。动态观察3组患者机械通气前通气及氧合指标、呼吸功能评分、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再插管率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各指标相近。3~4分撤机组、5~6分撤机组和传统方法撤机组的直接撤机成功率分别为98.3%(59/60)、82.4%(42/51)和100%(25/25);接受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5.2±2.5)d、(5.0±3)d和(7.5±3.5)d;再插管率分别为0(0/60)、1.9%(1/51)和0(0/25);VAP发生率分别为11.7%(7/60)、13.7%(7/51)和24%(6/25)。3~4分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比较,直接撤机成功率、总撤机成功率(含无创通气辅助撤机)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较传统撤机组明显减少(P<0.01),VAP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3~4分撤机组直接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5~6分撤机组(P<0.01)。5~6分撤机组与传统撤机组比较,直接撤机成功率下降(P<0.05);但总撤机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呼吸系统功能评分指导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撤机是安全可行性的,采用呼吸系统功能评分3~4分撤机在不影响撤机成功率的前提下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VA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应用内、外固定对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8年5月~2010年7月收治的30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内外固定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内固定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30例患者其骨折均全部愈合,治疗组患者中,优8例,良5例,可1例,差0例,其优良率为92.9%,对照组患者中,优4例,良6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62.5%;治疗组与对照组优良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应用内、外固定对不稳定性的骨盆骨折进行联合治疗.不但能加强患者骨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而且对恢复患者解剖序列其连续性,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尤其以互补的作用好,具有双重固定的效果,因而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