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Dll-1/Notchl信号传导通路与结直肠癌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明确此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肠黏膜中Dll-1及Notch1蛋白表达;用Notch1通路中γ-分泌酶抑制剂DAPT作用于结肠癌细胞系SW480,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态,流式细胞仪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固定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Notch1胞内活性段及其靶基因产物Hes-1和Bcl-2蛋白的表达.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Notch1和Dll-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高于正常肠黏膜的1.75及2.21倍(t=2.554,P=0.012及t=3.565,P=0.005);二者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 =2.463,P=0.017及t=2.390,P=0.019)、分期(t=2.675,P=0.007及f=2.310,P=0.021)及淋巴结转移(t =2.229,P=0.021及t=2.210,P=0.023)有关.用γ-分泌酶抑制剂DAPT阻断Notch1通路可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同时NICD和Bcl-2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降低.结论 Dll-1及Notch1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阻断Notch1通路可抑制Bcl-2表达,同时可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方法 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手术治疗的107例高龄结直肠癌患者(75岁以上)的临床资料.应用POSSUM、E-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用ROC曲线及实际例数/预测例数(O/E)比值评估其效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E-POSSUM和POSSUM评分系统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9%~86.6%(平均32.7%)和19.1%~99.1%(平均55.5%),E-POSSUM评分系统优于POSSUM评分系统[ ROC曲线下面积(AUC值):0.862比0.576];O/E:0.771比0.454,更加接近于实际并发症发生率(25.2%,27/107).术前合并糖尿病(P=0.019)和发病部位为直肠(P=0.005)是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吻合口瘘为最常见的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前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P=0.026)、术前ASA分级(P=0.025)、术前肠梗阻(P=0.037)及术前肠穿孔(P=0.001)是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肺部感染是最常见的非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 术前应用E-POSSUM评分系统可对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对于并发症发生高危患者术前应积极干预高危因素,以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精心设计课堂小结,提高药理学教学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小结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之一,引人人胜的小结不仅对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很有意义,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员提炼知识要点或精髓的能力。在药理学教学中,我们针对卫生士官学员特点以及药理学不同知识的特点设计课堂小结,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肠癌和直肠癌并发肠穿孔的外科诊治方法 .方法 分析13例结直肠癌并发肠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3例患者中4例行肿瘤所在肠段一期切除吻合术;4例行一期病灶切除吻合术,近端肠段行外置双管造瘘术;2例切除肿瘤所在肠段,近端行端式结肠造瘘术,远端行封闭(Hartmann)术;3例行单纯肠造瘘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6.15%(6/13),手术死亡率为15.38%(2/13).结论 重视对结直肠癌并发肠穿孔的认识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减少并发症、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上讲,下消化道出血系指特赖茨(Treitz)韧带以下的小肠及结直肠部位的出血,但在临床工作中,常把上段空肠出血划为上消化道出血的范畴。因此,在这里我们将介绍下段空肠以下的消化道出血问题。同上消化道出血一样,下消化道出血的表现也有血便、黑便、便潜血试验阳性及失血的表现。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来说,呕血的出现机会相对少一些。 1 病因  相似文献   
6.
1 甲状腺结节的发病情况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随着内分泌医生和影像学医生对甲状腺疾病的认识不断提高和检查手段的日益敏感和精确,临床发现患有甲状腺结节的病人越来越多.据文献报道,北美洲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触诊检出率为4%~7%,而应用B超检查,检出率高达67%[1].甲状腺结节常见于老年人、女性、碘缺乏地区的居民和有甲状腺射线暴露史的人;德国的一项人口普查中发现,对于20~79岁的人口甲状腺结节B超的检出率为20%,而在70~74岁的人口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达到女性52%和男性29%;生活在缺碘地区人口(尤其是一些山区),居民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高于非缺碘地区(5.1%和1.9%)[2].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仅有约5%的结节是恶性的;而男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恶性危险性是女性的2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该院普外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541例阑尾炎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311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95例行传统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135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对比分析经脐单孔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 单孔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47.5±15.1)min vs(55.3±18.2)min,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9.8±3.5)ml vs(24.6±10.4)ml,P〈0.05。在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方面,单孔腹腔镜组较开腹组明显缩短,分别为(18.6±5.9)h vs(30.1±10.6)h,P〈0.05、(13.5±3.2)h vs(20.5±7.6)h,P〈0.05及(5.2±2.1)h vs(7.6±2.8)h,P〈0.05。单孔腹腔镜组的术后切口感染率、术中发现阑尾坏疽穿孔率较开腹组明显降低(1.6%vs 8.9%,P〈0.05)及(9.3%vs 20%,P〈0.05)。结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一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快、术后卧床及术后住院时间短及形体美观等优点,同时可以进行广泛的腹腔探查,协助急腹症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与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院的238例行肿瘤细胞减灭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可能导致手术并发症的因素.结果:白蛋白<35 g·L-1、血红蛋白<8 g·L-1、术中出血> 400 ml、合并症、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和肠切除等6个因素是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危险因素.结论:在准备行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时,对以上危险因素应仔细考虑,有目的地控制相关因素,可以减少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有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在颈丛麻醉下,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对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使用美国尼高力Endeavor CR术中神经功能监测仪,通过针电极记录环杓侧肌CMAP,同心圆电极间断性刺激暴露或未暴露的喉返神经,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28例患者术中暴露31条喉返神经,刺激后均出现潜伏期恒定的CMAP;所需要的刺激强度为0.2~1.6mA,平均为0.96mA;而沿着同一神经未暴露段的可能行径进行刺激时,其中25条神经出现稳定的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刺激强度1.3~3.5 mA,平均为2.03 mA,其余6条神经即使刺激强度达5 mA未能诱发出CMAP,但该6例神经完全解剖暴露后,仍可出现稳定的环杓侧肌诱发肌电图.28例患者术后发音全部正常.结论 通过环杓侧肌记录CMAP对颈丛麻醉下甲状腺术中的喉返神经功能进行监测,是一项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膀胱截石位时取脐下正中小切口行宫颈癌根治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临床结果。[方法]150例Ia2~Ⅱa期宫颈癌患者,均开腹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其中67例行膀胱截石位,切口位于脐下,称为截石位手术(1ithotomyposi-tionoperation,LPO)组,83例行水平仰卧位,切口绕脐左上,称为仰卧位手术(supinepositionopera-tion,SPO)组,进行临床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LPO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SPO组相当,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少于SPO组,有显著性差异fP〈0.05);LPO组与SPO组术后相比,肛门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早,有显著性差异(P〈O.05)。LPO组没有发现膀胱截石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膀胱截石位时行脐下正中小切口完全能够满足包括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取样术在内的宫颈癌根治术的要求,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仰卧位手术,对早期宫颈癌手术的近期疗效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