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树鼩已作为实验动物用于各方面的研究.70年代以来,国内、外先后报道的树鼩病毒有疱疹病毒(THV)、腺病毒(TAV.1个血清型)、逆转录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弹状病毒等.1981~1985年从云南野生树鼩的咽拭子、肾细胞培养物和粪便分离出2个血清型的TAV(TAV-Ⅰ和TAV-Ⅱ),对其生物学特性、抗原关系和血清抗体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一些体内肿瘤和体外瘤细胞分泌的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小鼠腹腔移植S_(180)、Ehrlich或P_(388)腹水瘤细胞后,巨噬细胞迅速减少,并在PR_8病毒腹腔注射后巨噬细胞迅速移至腹腔。体外BTAB、HeLa、Hep-2细胞的组织培养液能抑制巨噬细胞的移动,而正常组织培养液则不能,提示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可能由肿瘤细胞分泌。  相似文献   
3.
从K病毒实验感染的小鼠肝脏获得含K病毒抗原丰富的靶细胞,建立了酶免疫法(EIA)检查小鼠K病毒抗体。用此法检查K病毒实验感染的10只SPF级小鼠和 171只普遍级小鼠的K病毒抗体,与血凝抑制试验(HI)作对比,结果表明EIA较HI敏感,有实际使用价值。另外发现开放饲养的普通级小鼠中有K病毒的感染。 K病毒是实验小鼠的一种潜在病毒,新生鼠感染后可引起间质性肺炎,成年鼠感染呈隐性带毒,影响  相似文献   
4.
观察肿瘤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Anti-Migration Factor,AMF)在体内、外对Mφ的作用。结果,带瘤小鼠腹腔Mφ及周血单核细胞的移动较正常低下;正常小鼠腹腔Mφ在体外经AMF作用后,贴壁能力减弱且移动明显缺陷。带瘤动物在可见的实体瘤及腹水症象(腹水瘤)出现以前血清AMF就呈阳性。对134例未经治疗的各种肿瘤患者进行双盲检测,血清AMF阳性率达88.9%;而125例正常人及11例住院非肿瘤病人血清均为阴性,提示该方法可用于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5.
用体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对不同肿瘤产生的具有相同生物学作用的抗巨噬细胞移动因子(Anti-Migration Factor,AMF)进行检测,结果许多不同来源的肿瘤产物中均存有AMF,证实AMF由肿瘤分泌。AMF是一种耐热的小分子蛋白,在pH 5~8范围内稳定,胰酶可使其灭活。AMF在体外对巨噬细胞移动的抑制作用与其浓度呈明显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后并发"椎间隙感染"亦称椎间盘炎,临床较为少见,但却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1990~2005年共施行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2528例,并发椎间盘炎5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