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对肝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尼美舒利 (Nimesuli,Nim)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和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Nim作用于SMMC-7721细胞,并设对照组和实验组(Nim 25,50,100,200, 400 μmol/L),MTT法检测Nim作用24、 48、72 h后,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影响;用Transwell小室检测Nim作用24 h后对 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明胶酶谱法分析 Nim对SMMC-7721细胞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mRNA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Nim对SMMC-7721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Nim 25,50, 100,200,400 μmol/L作用后,与对照组比较 Nim能降低SMMC-7721细胞分泌的MMP mRNA和酶的活性(MMP-2 mRNA:0.968, 0.545,0.330,0.158,0.083 vs 1.063,P<0.05或 P<0.01;MMP-9 mRNA:1.005,0.758,0.465, 0.208,0.103 vs 1.075,除25 μmol/L作用外,其余P<0.01);Nim作用后SMMC-7721细胞穿透聚碳酸酯膜的能力显著降低(SMMC-7721 细胞穿透聚碳酸酯膜抑制率为7.8%,28.0%, 35.6%,53.6%,61.4%),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选择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Nim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和其侵袭力,Nim抑制肝癌细胞侵袭力的作用机制与通过降低MM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5例胆总管结石行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18例行LCBDE留置T管的患者的资料进行对比。结果两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胆漏发生率,残余结石率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一期缝合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较T管留置组明显缩短。结论在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LCBDE+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相对留置T管更具微创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在腹腔镜下对胆囊管及胆囊三角区内肝外胆管结构变异的认识.探讨手术处理胆囊三角区结构变异的最佳方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6年12月~2009年6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所见胆囊管及胆囊三角区内肝外胆管结构变异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针对胆囊管变异、胆囊管汇入胆总管位置变异和胆囊三角区内肝外胆管结构变异等情况进行不同的手术操作.结果 全组90例,术中中转开腹14例(包括mirizzi综合征I型4例Ⅱ型4例全部中转;胆囊管汇入胆总管过低2例;胆囊管开口于胆总管后壁2例;胆囊管与胆总管共同一侧壁,并并行约2cm1例;右肝管汇入胆囊管1例,开腹术中证实).Lc术成功76例.术后并发症2例,其中Lc术后1周因胆囊床迷走胆管渗漏胆汁再次手术1例.胆管残留结石1例(术后2周经ERCP取出结石).19例文氏孔放置引流管引流,术后2~5 d拨除.全部病例均临床治愈出院.结论 熟悉胆囊管及胆囊三角区内肝外胆管结构变异,细致解剖胆囊三角区,辨清肝总管、胆总管位置,针对不同的变异采用不同的操作方,是LC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间接免疫萤光法测定96例淋巴细胞恶性患者血清中抗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抗体。其中,8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2例非何杰金氏淋巴瘤;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发现一例成人抗HTLV—1抗体阳性,抗体滴度1:80,阳性率1.04%。並在培养细胞中检出HTLV—1抗原阳性细胞,前后两次阳性率分别为1.7~1.5%(P>0.05)。确诊病人已感染本病毒,提示HTLV—1已传入江西。认为测定HTLV—1抗原比抗体更重要,可用于早期确诊及游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血管移植物感染的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血管腔内治疗得到迅速发展,但传统的血管移植手术仍是处理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尤其对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目前其还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移植物感染是血管移植术后少见的并发症,目前报道的发生率为1%~6%,我科近20年资料的统计结果显示感染发生率为1.14%。术后移植物感染发生率不是很高,但产生的危害非常大,其可导致器官功能丧失、截肢,甚至危及生命,其中主动脉移植物发生感染引起的死亡率可高达33%~58%,腹股沟区移植物感染引起的死亡率相对较低,但可导致79%的下肢截肢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断流术)对门静脉高压症并高危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8年来对92例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断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止血率100%,无手术死亡。术后5年再出血率9.8%,肝性脑病5.4%。5年生存率90.2%。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确切,是防治该类患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严重肝外伤伴肝周大血管破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2000年12月至2008年5月解放军一零一医院收治的12例严重肝外伤伴肝周大血管破裂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效果.本组全部患者病例均为急诊手术.严重肝组织毁损行肝叶切除6例,其中肝右后叶切除1例,非规则性肝右叶切除1例,左半肝切除3例,左外叶切除1例,非严重的肝破裂处均以间断缝合修补.肝周血管破裂行修补术7例,其中肝后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3例(经肝正中裂劈开、肝后下腔静脉修补术2例,直接行下腔静脉破裂修补术1例),门静脉破裂行间断缝合修补术2例,肝右静脉破裂行间断缝合修补术2例.肝静脉缝扎7例,其中肝右静脉并肝中静脉缝扎术1例,肝右静脉缝扎术1例,肝中分支静脉缝扎术2例,肝左静脉缝扎术3例.肝固有动脉结扎1例.肝周纱布填塞3例.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9例,死亡3例,其中死于术中严重创伤伴出血性休克2例,死于重型颅脑伤及出血性休克1例.结论 及时手术,确切止血及正确的手术方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内皮化小口径人工血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HSVECs)种植到人工血管内表面的可行性.方法 酶消化法获取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13~15 d,将扩增培养的内皮细胞种植于纤维蛋白胶预衬的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内表面,继续体外培养9~12 d.在不同的时间点,分别剪取部分内皮化的人工血管,行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内皮细胞种植于人工血管后,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在血管表面黏附、生长、增殖.平均孵育12 d后,人工血管腔面见一层均匀的基质,其表面有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呈梭形.结论 成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可以种植到人工血管,在体外增殖形成内皮细胞单层,达到内皮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夹层分离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分离是病变严重 ,表现复杂的心血管疾病。具有发病急、发展快、易漏诊、误诊、病死率高等特点。现就我院自198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1月收治的 13例患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者 13例 ,其中男 10例 ,女 3例 ,最大年龄 78岁 ,最小 48岁 ,平均年龄 5 2岁。10例有高血压病史 ,3例有冠心病史。13例均因疼痛发病 ,一般止痛药效果差。其中 ,12例为胸痛 ,1例为胸腹痛 ,且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 ;13例均可闻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杂音。10例 ECG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例 ECG正常 ,1例 ECG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13例均经超声心动确…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及乙胺碘呋酮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对 35例高血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行HRV检测。与年龄、性别相配的 35例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 40例作对照。同时频发室早组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 6周后复查HRV ,与治疗前作对照观察HRV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HRV较正常人组明显下降 (P <0 0 5 )。而高血压频发室早组较单纯高血压组HRV下降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经过乙胺碘呋酮治疗后HRV明显改善 ,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HRV下降 ,但与室性早搏相关性不明显。乙胺碘呋酮治疗可改善HR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