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晚期恶性肿瘤患者25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行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史。对照组患者进行最佳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最佳支持治疗基础上应用甲磺酸阿帕替尼片进行治疗。评价疗效、生存期及观察药物毒副作用。结果观察组患者CEA、CYFRA21-1、VEGF、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主要毒副作用为高血压、骨髓抑制、乏力、手足综合征、蛋白尿等反应。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临床效果较好,不良反应较轻,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殡仪场所内的消毒卫生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现场采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殡仪场所卫生消毒管理及质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相关因素。结果殡仪职工普遍卫生防护意识差、消毒卫生知识缺乏,殡仪场所细菌污染严重,配备的消毒设备不足,消毒效果较差。结论国内殡仪场所卫生消毒工作缺乏有效管理,卫生状况堪忧,应改善消毒硬件设施,提高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2b(INFα-2b)单药治疗及恩替卡韦(ETV)与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拉米夫定(LAM)与
ADV联合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6月~2011年1月LAM与ADV联合治疗
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61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INFα-2b 5×106,每周3次;B组ETV(0.5 mg,1次/d)与ADV
(10 mg,1 次/d)联合应用。所有病例治疗48 周为观察终点。采用化学发光法定量检测HBsAg和HBeAg,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HBV DNA水平,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检测病毒耐药基因。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
果治疗48 周,A组与B 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中位数均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2.06±1.15log10 拷贝/ml 与1.77±
1.28log10 拷贝/ml;A组与B组血清病毒学应答率、血清学应答率、生化学应答率分别为:48.15%(39/81)与53.75%(43/80)、
61.70%(50/81)与53.75%(43/80)、49.38%(40/81)与60.00%(48/80),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耐药变异率分
别为30.95%(13/42)与64.86%(2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M联合ADV治疗应答不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选择改用INF或改用ETV与ADV联合治疗,均能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若患者无干扰素禁忌证,尽可能选择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5.
6.
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rimitive neuroectodermal tumor,PNET)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年来PNET的报道逐渐增加,但鞍区PNET报道不多,临床及病理医师对其认识较少。本院2012年2月收治了1例鞍区PNET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中晚期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和射频消融联合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1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各90例,记录不同阶段血清AFP、CA 19-9值、生存时间及18个月后复发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2组术后7d、12d、18d不同阶段AFP、CA19-9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不同阶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18.9%)显著低于对照组(32.2%)(P<0.05);观察组不同阶段平均生存时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射频消融,减少残余病灶、复发情况等,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收集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颅内出血6例,其中脑室内出血3例,硬膜下血肿2例,额叶脑内血肿1例,手术行钻孔引流2例。结果治愈5例,自动出院1例。认为分流速度过快或过度分流,分流管选择不当。手术操作误伤血管等因素为发生颅内出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9岁.患者于2003年5月因出现解黑便在本院行胃镜检查发现胃部占位,即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胃间质瘤.免疫组化:CD117(++),CD34(+++),ACT(-),S-100(+-)(图1、2).术后未行其他辅助治疗.2004年3月再次出现黑便,在上海某医院检查发现肝转移,并于2005年5月行残胃切除及脾脏切除术,术后病理:胃肠间质瘤.并行4次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005年11月复查CT示腹腔局部复发,肝脏多发性转移.介入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始用格列卫治疗.2011年5月起患者开始服用舒尼替尼抗肿瘤治疗.人院诊断体检:中上腹部明显隆起,中上腹壁可见手术瘢痕,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肝脏肋下约20 cm,表面光滑,无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