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通过检测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相关分子诱导性共刺激分子(ICOS)及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大疱性类天疱疮(BP)患者皮损中的表达,探讨Tfh在B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大连市皮肤病医院2014—2017年间确诊的BP患者石蜡组织标本21份,其中女7例,男14例,平均年龄72.57岁。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BP皮损中ICOS与PD?1的表达,以10例正常皮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ICOS、PD?1在BP皮损中均主要表达于表皮基底层、棘细胞层、颗粒层、角质层,以棘细胞层表达最为显著,细胞质、细胞核均见表达,偶见细胞膜表达,真皮层炎症细胞中亦有表达;正常皮肤组织中ICOS、PD?1表达少见。BP组ICOS表达率为85.71%(18/21),PD?1表达率为47.62%(10/2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0.001、<0.05)。结论 Tfh细胞相关分子ICOS、PD?1在BP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局部枸橼酸抗凝(RCA)在常规透析浓缩液条件下利用透析机的“可调钠”功能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以期摸索出一套操作简便切实可行的RCA方法。【方法】选择30例患者分为两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RCA组)15例,行血液净化30例次;对照组(肝素组)15例,行小剂量肝素血液净化30例次。监测全血活化凝血时间(ACT);观察体外循环凝血情况如滤器血管路凝血情况及患者临床出血情况;监测血清pH值、游离钙(iCa^2+)、血钠离子(Na^+)、碳酸氢根(HCO3^-)浓度;监测血尿素(Urea)、血清肌酐(SCr)并计算尿素清除率(URR)等。【结果】①透析2h、4h时滤器前采血与透前比较:RCA组ACT无明显变化(P〉0.05),而肝素组ACT明显延长(P〈O.05);滤器后采血与透前比较:两组透后ACT均延长(P〈0.05);②透析2h、4h时滤器后采血与透前比较:RCA组iCa浓度降低(P〈0.01),其与ACT值呈高度负相关(r=0.79、r=0.83),肝素组iCa^2+浓度无明显变化;③透析后两组pH、HCO3^-、血钠均在正常范围;透析4h两组SCr下降率分别为57.83%、58.61%,URR为67.52%、69.23%。【结论】改良后的常规透析浓缩液条件下局部RCA抗凝操作简便且体外抗凝效果肯定、安全,不影响治疗效率;iCa^2+可替代ACT作为凝血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彭琳琳  王宁  赵岩 《当代医学》2016,(31):28-29
目的:探讨皮肤钙化上皮瘤的临床与组织病理特点。方法选取皮肤钙化上皮瘤患者中抽取42例作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主要皮肤病变位置在头面部和上肢,肿瘤直径0.33~2.14cm,临床误诊率高达64.29%(27/42);绝大部分肿瘤有包膜,组成成分是影子细胞和嗜碱性细胞,间质主要是纤维结缔组织,同时伴发程度不等的炎症细胞浸润、钙化现象。结论皮肤科临床医师应不断增进自身对皮肤钙化上皮瘤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的认知与把握,从而提升临床诊断皮肤钙化上皮瘤的准确率,最终改善患者治疗结局。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对皮肤的疗效.方法 1565 nm点阵激光照射皮肤,皮肤生理检测仪检测皮肤弹性、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皮脂含量;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皮肤黑色素变化和胶原密度改变.结果 激光照射后皮肤损伤4~7d基本恢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失水量、皮肤回声值2周后恢复;胶原纤维致密度增高,表皮层色素略减少;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即刻疼痛和红斑、肿胀.结论 1565 nm非剥脱点阵激光照射皮肤后短期对皮肤屏障有轻微影响,但恢复较快,不良反应轻微,能有效增加胶原密度,增强皮肤弹性,达到嫩肤效果.  相似文献   
5.
张琪  彭琳琳  李彩虹 《海南医学》2022,33(2):180-183
目的 研究CO2点阵激光联合环钻术在剖宫产术后疤痕修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大连市皮肤病医院收治的94例剖宫产皮肤瘢痕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应用CO2点阵激光修复,观察组患者应用CO2点阵激光联合环钻术修复.分别于治前、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5岁.因左侧肢体线状丘疹、红斑脱屑半年就诊.患儿白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侧躯干出现粟粒大红色、粉红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伴有脱屑,散在分布,渐向上下两端缓慢发展,新皮疹不断出现,陈旧皮疹渐融合成暗灰红色斑片,伴有瘙痒.多次于不同医院就诊,诊断及用药史不详.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病史.既往身体健康,否认其他病史.体检:发育正常,营养状况良好,全身各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患者左侧躯干、上肢、下肢可见粟粒至黄豆大红色或粉红色圆形或多角形丘疹,密集成片分布,顶部扁平,上覆灰白色黏着性鳞屑,陈旧皮疹融合成暗灰红色斑片,新旧皮疹沿Blaschko线呈线状及涡纹状排列,未超过体正中线.皮损向上累及近锁骨及肩胛部,向下及足跟处.指趾甲未见受累.皮损组织病理: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炎细胞外渗,灶状细胞间水肿,基底细胞大部分液化变性,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有少量单一核细胞浸润.结合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诊断:泛发性线状苔藓.治疗:给予0.025%维A酸霜,氢化可的松乳膏外用,2个月后复诊皮疹明显消退.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例1女,59岁.颜面部淡黄色半透明丘疹3年,于2008年5月就诊.3年前无明显诱因患者双侧颧部出现粟粒大淡黄色丘疹,并逐渐增多、增大,无自觉症状.皮损一直不消退.既往体健,家族成员中无类似疾病患者.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皮肤科检查:双侧颧部群集分布粟粒大、淡黄色、半透明状丘疹,质韧,未见明显融合(图1A).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变薄;真皮上部见几处灶状嗜酸性、胶样有裂隙的团块状物质沉积,其周围有少许炎细胞浸润.根据临床表现及组织病理改变,诊断为胶样粟丘疹.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3岁,农民。胸腹部结节、斑块、溃疡2年半。曾被误诊为"坏疽性脓皮病",并予糖皮质激素、米诺环素等反复治疗1年余,用药时皮疹有所好转,停药后皮疹加重。皮损组织病理示:呈炎性肉芽肿改变,脓液真菌培养鉴定为孢子丝菌。诊断:皮肤播散型孢子丝菌病。予特比萘芬口服,治疗3个月后皮损明显好转,目前仍在随访治疗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局限性硬皮病疗效及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局限性硬皮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给予D-青霉胺口服,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口服和薄芝糖肽注射液皮损部位点状注射,2组治疗时间均为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Rodnan积分及CTGF、TGF-β1水平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自身抗体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和Rodnan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CTGF、TGF-β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和自身抗体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归四逆汤联合薄芝糖肽注射液治疗局限性硬皮病可显著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自身抗体转阴,调节CTGF和TGF-β1水平,且安全。  相似文献   
10.
对特殊型环状肉芽肿误诊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70岁。因双上肢红斑0.5a,于2008—06来我院门诊就诊,0.5a前发现双肘部出现红斑无自觉症状到当地医院就诊分别按体癣和多形性红斑治疗,不见好转,皮疹增多,否认近期用药史,否认糖尿病史。皮肤科检查:双上肢伸侧见米粒大、甲大的红色斑丘疹,边缘略隆起、触略硬。环壮损害或半月壮结节。组织病理:真皮多处纤维组织小片状坏死,周围有较多栅栏状排列组织细胞和少数多核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