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评价二尖瓣成形术在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反流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接受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78例二尖瓣反流患儿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疗效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8例患儿平均随访时间12.6个月(0.5~73个月)。术后死亡3例,均为住院期间死亡。术后15例(19.2%)出现并发症。再次手术4例,其中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二次成形术。1例因术后心力衰竭再次入院。随访期间二尖瓣反流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小儿先天性二尖瓣反流近期效果理想,能适应患儿的生长,可以有效地延迟或避免行二尖瓣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的位置关系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病例资料,利用CT影像重建技术分析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在其前方心房层面的投影与双侧心房的位置关系。结果对27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心脏增强CT影像进行重建。将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的投影落在左心房区域称为左心房型(6例,22.22%),落在右心房区域称为右心房型(12例,44.44%),落在两侧心房中间称为中间型(9例,33.33%)。18例单纯性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手术病例无手术死亡,在8个月(4~45个月)的随访中未出现明显心律失常及临床症状,超声心动图随访提示1例病例出现右上肺静脉左心房入口处回流梗阻。8例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与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的病例术后效果良好。结论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在心房层面的投影是以偏离左心房、偏向右心房为主的。术前通过CT重建判断两者的位置关系,并针对中间型和右心房型的患儿进行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和双侧心房或右心房后壁吻合是可行的新方法,对降低术后肺静脉吻合口梗阻的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轻中度、中度房室瓣膜反流在Fontan术后的预后及危险因素。方法将2004~2018年房室瓣膜反流为轻中度、中度于本中心行Fontan术和瓣膜成形手术的34例患者作为成形组,在同期患者中以1∶1~2的比例匹配对照组患者65例。共入组99例,其中男64例、女35例,年龄(63.4±36.3)个月,体重(17.3±6.7)kg。反流程度评级下降≥1定义为反流明显改善。研究终点为死亡、Fontan拆除或房室瓣膜置换,研究的危险因素包括Fontan术式、房室瓣膜成形方法、心脏解剖等。结果随访时间1.5(0.3~4.0)年,死亡率15.2%。成形组34例,82.4%患者接受单一成形术式。部分性瓣环环缩最为常见(52.9%)。随着随访时间延长,全组患者瓣膜反流程度存在逐渐加重的趋势(r=0.352,P=0.000)。轻中度反流在Fontan术后自行改善,而中度反流没有。瓣膜成形可以改善中度反流术后的反流程度,不增加手术死亡率,8.8%患者反流明显下降。瓣膜成形手术对轻中度反流无效,会增加手术死亡率。结论房室瓣膜功能在Fontan术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瓣膜成形手术对中度反流有效,不增加手术死亡率,但改善程度有限,而对轻中度反流无效并增加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中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和双侧心房的空间位置关系。方法利用二维CT重建技术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患儿的心脏增强CT进行重建。将肺静脉共汇-垂直静脉在冠状面上的投影落在左心房区域、在矢状面上与左心房有良好的前后对位关系归为左心房型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投影落在右心房区域、与右心房有良好前后对位关系归为右心房型;投影落在双侧心房中间、和双侧心房有良好前后对位关系归为中间型。结果共有19例CT重建资料,其中左房型4例(21.05%),右房型8例(42.11%),中间型7例(36.84%)。结论二维CT重建技术证实心下型TAPVC中肺静脉共汇和双侧心房的位置关系存在变异,以偏向右心房为主。这一发现可能对心下型TAPVC手术方案的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