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纵隔肿瘤切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该院2006年4月~2010年2月施行全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31例,对该术式的疗效、住院时间、并发症、适应证进行分析.结果 31例全部经胸腔镜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恢复良好,无围手术期并发症.结论 全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适合于多数纵隔肿瘤治疗,尤其是纵隔良性肿疮的切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异位胰腺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胃肠道异位胰腺患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及治疗措施等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行包含异位胰腺的部分胃及肠切除术,术后均痊愈出院,术后病理确诊胃窦部异位胰腺4例,十二指肠3例,空肠2例,回肠2例。结论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对异位胰腺诊断有困难,确诊需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物理治疗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预防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2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预防方法处理,干预组患者除常规接受预防方法外,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空气压力泵联合微波理疗仪进行预防性物理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年时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差异,并探讨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最终干预组有99例患者纳入分析,对照组有96例患者纳入分析。(1)2组患者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2.0%(2/99)比9.4%(9/96)]和术后1年时[5.1%(5/99)比17.7%(17/96)],干预组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45,P=0.008)、肿瘤位置(OR=1.72,P0.001)、TNM分期(OR=2.01,P=0.033)、腋窝阳性淋巴结数量(OR=1.15,P=0.005)及术后放疗(OR=1.23,P=0.016)均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的影响因素,年龄60岁,肿瘤位于外上及外下象限,TNM分期为Ⅲ期、腋窝阳性淋巴结数量5枚以及术后接受放疗者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较高。结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尽早对患者进行物理治疗可有效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对于具有上肢淋巴水肿高危发病因素的患者应该尽早进行预防性物理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利用覆膜血管支架行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 对本院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确诊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16例患者,切开右或左侧股动脉,经股动脉将覆盖支架置于降中动脉夹层裂口处,支架自膨胀张开使人造血管覆盖支架固定于裂口附近的主动脉壁上将裂口封闭并阻断血流进入假腔,置入后重复造影检查.结果 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时造影14例无内漏,2例轻度内漏.患者无支架移位与远端脏器缺血.术后半年复查CT增强扫描,16例均示支架段内假腔消失,血栓形成.2例轻度内漏均消失.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有效方法,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间隙连接蛋白40(Cx40)在培养新生大鼠心房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对6个实验组36个培养皿,在培养第2、7、14、21、28、35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Cx40的测定.结果 培养第2天心房肌细胞开始表达Cx40,表达部位主要在细胞膜及细胞质中,呈点状分布,细胞问阳性表达率为(6.2±0.4)%;第7天细胞膜和细胞质中点状分布减少,表达主要集中在细胞膜连接处,细胞间阳性表达率(82.6±7.2)%;第14天侧-侧连接处、端-端连接处均有表达,细胞膜未见表达;第21天闰盘处表达明显,并呈条状分布,阳性表达率(90.1 ±8.9)%;第28天时Cx40颗粒出现紊乱分布,阳性表达率为(79.8±3.5)%;第35天侧闰盘处、端闰盘处及侧-端闰盘处阳性表达率为(49.4±5.7)%.结论 Cx40在培养的心房肌细胞中的表达随培养时间变化,与心房肌细胞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的乳腺癌手术效果。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217例乳腺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行乳腺切除术,其中对照组患者不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而观察组患者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肿瘤复发以及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患者在乳腺切除术中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能够有效降低上臂麻木感、胸肌萎缩等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术后复发及肿瘤转移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74例食管癌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式,观察组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是安全可行的,且因微创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引流时间短、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可减少住院费用,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药耐药相关蛋白1(MRP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选取实施新辅助化疗的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化疗效果分为有效组105例及无效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化疗前乳腺癌组织中MRP1蛋白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多因素分析法探讨MRP1蛋白表达与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有效组患者的MRP1蛋白阴性表达率18.10%、弱阳性表达率40.95%、中阳性表达率34.29%、强阳性表达率6.67%,无效组患者的MRP1蛋白阴性表达率6.67%、弱阳性表达率26.67%、中阳性表达率40.00%、强阳性表达率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增高、组织学分级低分化、MRP1蛋白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化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RP1蛋白阳性表达是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转移情况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3、5年无瘤生存率与绝经前、后发病,原发病灶大小,是否保乳,病理类型,化疗方案均无关(均P〉0.05);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均有相关性(均P〈0.05)。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与家族史、与放疗均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均为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保乳与否及常用的化疗方案与预后均无关;放疗可提高3年无瘤生存率,但不能提高5年无瘤生存率。术后转移者预后差,生存期〈2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疗效、适应证及其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至2008年9月经CT血管造影或磁共振血管造影确诊为肾下型腹主动脉瘤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切开双侧股动脉,经股动脉将覆膜支架置于肾动脉下方,支架自膨张开,使血流经人造血管流向髂总动脉.结果 支架植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20例无内漏,4例存在轻度Ⅰ型内漏.无支架移位,无脏器及双下肢缺血表现.术后6个月复查CT增强扫描示全部病例支架形态完好,动脉瘤消失,支架外血栓形成.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简捷、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老年患者治疗肾下型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and the indication and the management of peri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reatment of infra- kidney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by using endovascular graft exclusion (EVGE). Methods From April 2006 to September 2008, 24 patients with infra- kidney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s were diagnosed by contrast-enhanced CT or MRI scan. Vascular access was obtained through the bilateral femoral artery after arteriotomy and stent-graft was deployed into AAA of below the renal artery to occlude the left over cavity of AAA. The stent- graft was extended and anchored to the both side wall of AAA, the blood flow enter into the arteria iliaca communis through the sten't.Results Stent-graft deployment was successfully performed in all the patients. Immediate aortography after the procedure showed no leakage in 20 patients and the type Ⅰ minor leakage in 4 patients. No stent movement or organ and both lower extremities ischemia was found at the early post operative stage in all the patients. Six months after the operation, in all the 24 patients, contrast-enhanced CT scan showed the disappearance of the aneurysm and thrombosis at the level of the stent. Conclusions EVGE is simple,minimally invasive,less complication and quick recovery after operation. Thus it becomes first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AAA for the elder pati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