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丢失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不详。多年来,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一直是PD发病机制中研究争论的热点,然而,自发性的PD缺乏遗传因素的迹象,使环境因素在PD的病因学中占据主导地位。百草枯(Paraquat,PQ)是一种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的活性代谢物1-甲基-4-苯基-吡啶(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结构相似的化学物质,而MPP+可诱导神经细胞发生毒性改变,促进神经细胞凋亡的发生。目前,有大量文献报道,农业生产中经常使用的除草剂PQ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通过探讨PQ诱导SH-SY5Y细胞模型与PQ导致PD发病机制的相关性,以期进一步阐明PQ的致病机制是通过类似于MPP+诱导细胞凋亡还是通过引起胞内氧化应激的发生或是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酶体异常等实现的,对临床进一步预防和治疗PD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SSCP法在线粒体DNA分析中的应用及其在法医实际检案中的意义。方法利用PCR 方法直接扩增D-
LOOP区的HVI16106-16297 区域192 bp 片段作为目的片段,进行SSCP分型。检验150 例随机个体、10 例正常组织和5例甲醛
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结果在150例随机个体中,SSCP 检测发现9 种单倍型,DP值为0.881。在10例正常组织中,各个组织
的SSCP带型完全相同。5 例包埋组织的SSCP分型与对照组织一致。结论SSCP 技术分析线粒体DNA有较高的鉴别能力,适
用于陈旧降解检材的检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Y染色体DYF155S1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及民族间差异。方法:应用小卫星可变重复序列PCR荧光显谱及DNA序列测定技术,对122例中国藏族和维吾尔族男性个体的DYF155S1基因座的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共检出5种重复序列类型。包括1型,3型,4型与新的7型和未知型。7型是在3型的基础上T22A置换所形成,在72例藏族群体中发现18例,维吾尔族群体中未检出,可作为民族特征性遗传标记,重复序列的排列方式以3134顺序多见,在藏族和维吾尔族群体中各占61.1%和48.0%,是黄种人的特点,134顺序在维吾尔族群体中占第二位。为32.0%,3′端的4型重复序列的平均数目在维吾尔族群体为18.0条,明显高于藏族群体的13.3条,显示出维吾尔族群体有接近白种人的特点,同时存在黄种人与白种人混杂的痕迹,藏族群体的25.0%为73134排列。结论:DYF155S1基因座具有非常高的遗传多态性和明显的民族差异。在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5.
DYF155S1位点遗传多态性及群体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类Y染色体DYF155S1位点遗传多态性及群体差异。方法:应用小卫星重复单位变异分型-聚合酶链反应(ministatellite variant repeat mapping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VR-PCR)、荧光显谱、DNA序列分析技术对中国北方汉族、南方汉族、藏族、维吾尔族及日本、韩国、南非黑人、南非白人等8个群体各10名个体和2只黑猩猩的DYF155S1位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同时检出了DYF155S1和DYF155S2两个位点,全部样品的DYF155S2位点没有差别,均含有1个4型重复序列,为DYF155S1位点的祖先基因。在DYF155S1位占,没有发现DNA序列同样的个体。重复序列的排列方式具有明显的人种差异,黄种人以3134排列为主;白人以134排列为主;黑人以nu113a1a3a4a4排列为主。白人4型重复序列的平均数目明显高于黄种人。另外发现6型和7型2种新的重复序列型,6型是在1型的基础上为T22A置换,仅见于日本群体(3人)。7型是在3型的基础上为T22A置换,见于藏族(4人)、南方汉族(1人)及韩国(1人)群体。结论:DYF155S1位点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和明显的群体差异,是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DYS19基因座在中国北方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及其法医学应用。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后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扩增产物结合银染显带的方法,对101例北方汉族、56例维吾尔族、30例哈萨克族无关男性个体的DYS19基因座进行检测。结果:DYS19基因座在3个群体中共检出5种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布范围分别为0.069-0.594,0.071-0.500,0.100-0.667;个人识别机率分别为0.600,0.675,0.491。χ^2检验表明等位基因分布具有明显的人群差异。家系调查符合单体父系遗传方式。结论:DYS19基因座个人识别机率高,属较高鉴别能力的遗传标记系统,且具有明显的人群分布差异,在法医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亨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相互作用因子(huntingtin-interacting protein 1 protein interactor,HIPPI)也称为雌激素相关受体β样蛋白1(estrogenrelated receptor beta-like protein 1,ESRRBL1)或者鞭毛内转运蛋白57同系物(intraflagellar transport 57homolog,IFT57).2002年,Gervais等[1]在研究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的发病机制时,发现了一种新的与享廷顿蛋白相互作用蛋白1(huntingtin-interacting protein 1,HIP-1)相互作用的蛋白,进而克隆了该蛋白的基因,并命名这个新的蛋白为HIPPI.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HIPPI参与细胞凋亡的发生,并推测其在神经变性疾病H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随后,研究者们发现IFT57/HIPPI也参与排列在纤毛和鞭毛轴丝微管中大的蛋白复合物的双向运动,影响着细胞内基本的蛋白转运[2].也有研究指出HIPPI在胚胎发育初级阶段有着重要功能.最新的研究显示HIPPI作为一个重要的转录因子,参与包括与凋亡相关的多种基因的调节,进而影响不同的信号转导通道.鉴于HIPPI表现出的生理病理学重要性,本文对HIPPI基因与蛋白质结构、分布特征、生物学功能及病理生理学意义等进行综述,重点探讨HIPPI在凋亡过程中的潜在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研究背景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多发于老年人群中的常染色体神经退行性疾病。尽管准确的病因不清,但目前的研究显示PD的发病原因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密切相关。在已经鉴定的约16种PD易感基因中存在着大量的与P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然而,中国PD人群中相关的数据报道甚少。为了调查PD潜在的遗传危险因素,本研究首次以中国北方人群为样本,对BST1, PARK15 和 PARK9 三种PD易感基因的三个SNP位点(rs4538475,rs11107和 rs12564040)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 研究方法 常规分离提取215名PD患者及212名平均年龄相仿的正常个体的静脉血基因组DNA,应用PCR-RFLP和错配PCR-RFLP技术,在两个独立的PCR反应体系和一个接续的单一限制性内切酶Pst I的消化反应体系中,经单一常规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鉴定三个位点的基因型。所得基因型数据采用SPSS 13.0和PLINK-1.07软件进行遗传参数及相关性分析。 实验结果 应用本研究设计的方法可以准确地鉴定所有三个位点的基因型。实验结果显示,rs4538475和rs11107两个位点观察的杂合度在PD病人组和对照组中排列范围分别为0.460 ~ 0.481和0.410 ~ 0.441;而rs12564040位点上疾病和对照组均没有发现杂合子。疾病和对照组之间相似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经相关性分析显示,本研究所调查的三个SNP位点至少在中国北方汉族人中不构成常见的PD危险因素,也不考虑其为PD的致病性突变位点。 结论 本研究所调查的三个SNP位点在中国北方汉族人群中与PD缺乏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分泌粒蛋白Ⅲ(secretogranin III,SCG3/Sg III)是粒蛋白家族(granin family)中一个较新的成员.该蛋白与粒蛋白家族其它成员一样,在分泌颗粒(secretory granules)的基质中表达丰富,为亲水性酸性蛋白质,带有丰富的电荷,广泛分布于神经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及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0.
周懿舒  李冯锐  庞灏 《广东医学》2012,33(7):1020-1022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kinases,PI3K)是一个具有使羟基磷酸化功能和脂质激酶功能的酶家族。PI3K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可被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以及神经营养因子等激活,从而参与到多种细胞信号调节中,如细胞分化、迁移、增殖和抗凋亡等。根据各成员的序列同源性和脂质底物的特异性,PI3K家族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